答:1999年天干地支為【己卯】,即己卯年,年柱天干【己】地支【卯】,參考資料【1999年八字算命實例】。
問:1999年春節是幾月幾號,1999年春節是哪一天?公歷/西曆1999年1月1日,曆1998年11月14日(農曆戊寅年十一月十四日),星期五公歷/西曆1999年1月2日,曆1998年11月15日(農曆戊寅年十一月十五日),星期六公歷/西曆1999年1月3日,曆1998年11月16日(農曆戊寅年十一月十六日),星期天公歷/西曆1999年1月4日,曆1998年11月17日(農曆戊寅年十一月十七日),星期一公歷/西曆1999年1月5日,曆1998年11月18日(農曆戊寅年十一月十八日),星期二公歷/西曆1999年1月6日,曆1998年11月19日(農曆戊寅年十一月十九日),星期三公歷/西曆1999年1月7日,曆1998年11月20日(農曆戊寅年十一月二十日),星期四公歷/西曆1999年1月8日,曆1998年11月21日(農曆戊寅年十一月廿一日),星期五公歷/西曆1999年1月9日,曆1998年11月22日(農曆戊寅年十一月廿二日),星期六公歷/西曆1999年1月10日,曆1998年11月23日(農曆戊寅年十一月廿三日),星期天公歷/西曆1999年1月11日,曆1998年11月24日(農曆戊寅年十一月廿四日),星期一公歷/西曆1999年1月12日,曆1998年11月25日(農曆戊寅年十一月廿五日),星期二公歷/西曆1999年1月13日,曆1998年11月26日(農曆戊寅年十一月廿六日),星期三公歷/西曆1999年1月14日,曆1998年11月27日(農曆戊寅年十一月廿七日),星期四公歷/西曆1999年1月15日,曆1998年11月28日(農曆戊寅年十一月廿八日),星期五公歷/西曆1999年1月16日,曆1998年11月29日(農曆戊寅年十一月廿九日),星期六公歷/西曆1999年1月17日,曆1998年12月1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初一日),星期天公歷/西曆1999年1月18日,曆1998年12月2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初二日),星期一公歷/西曆1999年1月19日,曆1998年12月3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初三日),星期二公歷/西曆1999年1月20日,曆1998年12月4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初四日),星期三公歷/西曆1999年1月21日,曆1998年12月5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初五日),星期四公歷/西曆1999年1月22日,曆1998年12月6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初六日),星期五公歷/西曆1999年1月23日,曆1998年12月7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初七日),星期六公歷/西曆1999年1月24日,曆1998年12月8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初八日),星期天公歷/西曆1999年1月25日,曆1998年12月9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初九日),星期一公歷/西曆1999年1月26日,曆1998年12月10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初十日),星期二公歷/西曆1999年1月27日,曆1998年12月11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十一日),星期三公歷/西曆1999年1月28日,曆1998年12月12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十二日),星期四公歷/西曆1999年1月29日,曆1998年12月13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十三日),星期五公歷/西曆1999年1月30日,曆1998年12月14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十四日),星期六公歷/西曆1999年1月31日,曆1998年12月15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十五日),星期天公歷/西曆1999年2月1日,曆1998年12月16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十六日),星期一公歷/西曆1999年2月2日,曆1998年12月17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十七日),星期二公歷/西曆1999年2月3日,曆1998年12月18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十八日),星期三公歷/西曆1999年2月4日,曆1998年12月19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十九日),星期四公歷/西曆1999年2月5日,曆1998年12月20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二十日),星期五公歷/西曆1999年2月6日,曆1998年12月21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廿一日),星期六公歷/西曆1999年2月7日,曆1998年12月22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廿二日),星期天公歷/西曆1999年2月8日,曆1998年12月23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廿三日),星期一公歷/西曆1999年2月9日,曆1998年12月24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廿四日),星期二公歷/西曆1999年2月10日,曆1998年12月25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廿五日),星期三公歷/西曆1999年2月11日,曆1998年12月26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廿六日),星期四公歷/西曆1999年2月12日,曆1998年12月27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廿七日),星期五公歷/西曆1999年2月13日,曆1998年12月28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廿八日),星期六公歷/西曆1999年2月14日,曆1998年12月29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廿九日),星期天公歷/西曆1999年2月15日,曆1998年12月30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三十日),星期一公歷/西曆1999年2月16日,曆1999年1月1日(農曆己卯年正月初一日),星期二公歷/西曆1999年2月17日,曆1999年1月2日(農曆己卯年正月初二日),星期三公歷/西曆1999年2月18日,曆1999年1月3日(農曆己卯年正月初三日),星期四公歷/西曆1999年2月19日,曆1999年1月4日(農曆己卯年正月初四日),星期五春節,是農曆計算中國傳統新年,稱新春、、正月朔日,其慶祝活動俗稱過年、度歲,是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從明代開始,華夏新年節慶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後正式結束活動,有些地方新年慶祝活動到整個正月完結為止。
辛亥革命後,官方紀年標準農曆改格里曆。
華夏新年朝鮮新年、越南新年、琉球新年和明治維新前日本新年多數同一日,而藏曆新年、蒙古新年同日或差一天或一月。
受漢字文化圈影響,春節老撾、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有眾多華人聚居東南亞地區是節日。
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朝鮮半島、越南、菲律賓、模里西斯、蘇利南地,農曆新年是法定假期。
農曆正月初一為一年首,故稱「歲首」[1],稱「年節」[2]、「元旦」[3]、「元正」[4]、「元朔」[5]、「元日」[6]、「」[7]、「」[8]、「新春」[9]、「履新」[10]。
台灣話習稱「」(sin-tsiann)、「開正」(khui-tsiann)[11],慶祝活動叫「過年」(kuè-nî)[12]。
古有「三」説,夏朝正月建於寅(孟春一月),殷朝正月建於(季冬夏曆十二月),周朝正月建於子(冬至月,仲冬夏曆十一月)。
[13]歷代新年元旦日期盡,夏朝寅月(端月,雨水中氣)初一為一年首(寅首),商朝丑月(臘月、全月以大寒中氣)初一為元旦(首),周代子月(葭月,冬至中氣)初一為元旦(子首),秦代以亥月(陽月,小雪中氣)初一歲首(亥首)。
此謂改正朔。
[14]直到漢代遵循儒家「行夏時」教義[15],漢武帝下詔推行太初曆,明確規定正月初一歲首,之為夏曆新年[16]。
自此,隋唐宋明以夏曆正月初一為元旦。
元慶賀始於漢高祖劉邦。
民國建立以來春節夏曆元旦。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引入格里曆(稱陽曆)曆,定格裏曆1月1日新年元旦。
「春節」本來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立春。
1914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定曆元旦春節,自此「春節」一名用來指曆新年[17]。
唐德宗李括時,實行過「單號上朝,雙號休假」制度。
華夏曆法定義冬至所在朔望月為十一月(子月),係北半球冬至時太陽方位偏南,其時日影於測量故。
此,漢人劃分黃道(即地球公轉太陽一圈)為四季,十二節、十二氣,七十二候,統稱「季節氣候」。
黃道十二節竹子,寅月(立春-驚蟄)應正月。
立春緊接於大寒後,後接雨水,象徵一年之時結束。
華夏曆法有96.9%年份接近立春朔日(月缺日)為正月初一[21]。
周朝起,華夏曆法夜半子正(0:00)換日[22]。
立春緊接於大寒後,後接雨水,象徵一年之時結束。
華夏曆法接近立春朔日(月缺日)為正月初一,日期落大寒雨水(公曆1月21日2月20日)之間。
立春2月4日或2月5日[23]。
過年習俗源自何時考究,不過認為起源於殷商時期歲末年頭(日語:年末年)祭神、祭祖活動(臘祭);傳説堯舜時有過春節風。
農曆正月是一年開始,而正月初一立春附近。
節日時間相信和農業勞作影響有關,《爾雅》記載:「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
」[24]説「年」稱謂周朝開始;甲骨文和金文中年字有穀穗形象,《説文解字》稱:「年,穀孰。
禾千聲。
春秋傳曰有年。
」農曆一年後一日(臘月30日,月29日),稱為「除夕」,除夕晚全家人團圓食年夜飯(農曆一年中後一頓飯),年夜飯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夜(守歲)習俗,表示從上一年後一日守到下一年第一日。
春節源於上古蠟(通臘)祭,距今已有四五千年歷史,用以祭農神兼及百神、先祖[25]:247。
每逢臘盡春來,人們殺掉牲畜,祭祀祖宗和上天,祈求一年可以風調雨順、無災無禍、收成興旺。
[26]:96[27]
該説法認春節源於古代巫術儀式,是原始信仰巫術一種體現。
原始人認為人意志和力量可調整和控制事物發展。
飲食、祭祀、裝飾、遊藝、娛樂和語言、行為、飲食一系列禁忌是圍繞辟邪祈吉展開,人們希望通過它們趕走、得到。
此後時間演變,春節變成了一種慶祝活動。
[27]
該説法,於科學知識和生產力低下,以前人們抵禦災害能力,冬天寒潮侵擾,而且糧食匱乏是這些人提心弔膽。
早春時節來臨後,青黃接,生命受到了威脅,老人和兒童會飢餓、和其他各種因素而死去。
這使得人們,懷疑是鬼神所致。
這段令人恐慌時節一過,人們會道賀。
這種現象演變成了春節。
[27]
民間傳説,往往春節期間,冬天野外會出來一種叫年野獸,叫「夕」。
年獸一年出沒一次,這一日叫「過年」(年來了),過年這一夜叫「除夕」(除掉夕)。
年獸「夕」十分殘,半夜走家串户吃人,炎黃先祖躲避年,那舉家團圓一起,圍坐在一起抵抗年獸。
於年獸每年出沒一次,炎黃先祖於其無數次鬥爭中,摸索出了鬥爭訣竅,年獸雖,但懼怕紅色、火光和巨響。
因此,家家户户門口貼上紅春聯,在家門口燃起篝火,放爆竹,年獸看見人家門上貼着聯,門口有火燃起,爆竹霹靂響,會和長輩拜年,趕走了年獸。
有一種説法是,該獸是「夕」而非「年」。
春節是除夕而後過年。
「夕」是一種幽幽怪物,而「年」字義上和動物猛獸無關,像是豐收意思。
古文中無年獸記錄,而僅始於民國時期的説法。
漢朝:形成正式新春禮儀,並開始有爆竹(燒竹子)。
唐朝,新春時分放七日假。
《假寧令》這樣寫道:[28]
但有例外:私塾先生和學生假期達一個月,農民可能大年初一需要勞動。
數字「六」取其諧音「溜」,有來年順順利利意味。
[29]此外,許多普通百姓而言,沒假日——新年到了,假日到了。
[30]
除夕守歲結束後元正日,唐朝人會舉行「朝會」、「陳設」和「大赦令」。
朝會中,皇帝頭戴垂着十二串白珠袞冕,皇宮正殿面見5000名百官、前來通報各地情況集使以及各國使者們[31]:180。
朝會像是一種禮儀活動而非政事會議。
大赦令對犯人既往不咎。
陳設時,許多象徵着國家級別禮器端出來以彰顯大唐國體,皇帝、朝廷官員、各地集使和皇室宗親身着端莊正式服裝,下官需級次序進行皇帝拜賀:皇太子、三公(司徒、司空與太尉)要道賀;接下來中書令需將各個地方賀表宣讀;門下省黃門侍郎隨後上奏各地祥瑞情況;然後户部尚書上奏各州進貢物品名單,禮部尚書上奏鄰國進貢情況,太史局太史令匯報天象;後門下省長官侍中宣佈儀式結束。
中書令帶領中書門下兩省中高級官員一起上前皇帝拜賀。
[30]
五代:後蜀:開始有春聯。
後蜀題寫「新年納餘慶,節號長春」是一副春聯。
宋朝人開始使用火藥製成鞭炮。
北宋宋太祖時期制度外,宋太宗即位到宋真宗退位,官員元日均給七日。
[32]包拯上書仁宗,建議縮短五日,故宋仁宗與宋神宗時新年假期五日。
[33]朝臣,宋徽宗後恢復到七日。
南宋建國初期顛沛流離,官員沒有年。
紹興和議後第二年到南宋滅亡,官員每年春節假期大致上是五日。
[34]宋朝私塾學生一年放寒假一個月,臘月初八(臘八節)放到正月初八結束。
鄉下學生多放春假、秋假各一個月回家幫忙農事。
每逢春社、秋社、端午、中秋、重陽、冬至,私塾大多會放一日假。
太學只在寒食、冬至、新年各放3日,每年9日;但學生往往隨父親赴外地職,一請幾個月,直到年終回校大考,考試合格官。
宋寧宗時,勞工(應役丁夫)元日、寒食、冬至、臘日各放假三日。
[35]
元朝漢人受蒙古影響,叫新年作「白節」[37],放假三日。
辛亥革命後,民國改用公曆。
新文化運動興起後,北洋政府提倡破舊,提倡廢除「曆」[38],改用公曆來慶祝新年[39]。
袁世凱元旦定義為西曆1月1日,將春節定義農曆正月初一。
國民政府於抗日戰爭前試圖廢曆新年,過年習俗改為西曆新年進行,但當時國人接受,爾後停止相關法令。
內務部民治司第一科,總統袁世凱請求,定新春(春節)、端午節(夏節)、中秋節(秋節)、冬至(冬節)四節。
呈請事,竊邦肇造陽曆紀元,所以利國際交通,定會計年度,允宜垂為令甲,昭示來茲,但布令,循世界,而通俗宜民,應社會習慣。
故日本維新以來,改正曆法,推行,民間風俗關係,悉屬未改,春秋佳日,舉國嬉嬉,或修祓禊,或隆報饗,歲時景物,猶見唐風,良以徵引故事,點綴承平,不但經濟節宣,且可助精神。
我國舊俗,每於四時令節,遊觀祈獻,比户風,作息常情,關人民生計。
本部風俗,衡度民時,以為於此類習慣,警察、官吏加以干涉,即應明白規定,俾有率循。
擬請:定曆元旦春節,端午夏節,中秋秋節,冬至冬節。
我國得休息,公人員準假一日,本部民意起見,是否有?理合呈請總統鑒核施行。
呈
而後,內務部此令頒行全國。
內務部訓令第 號(另令順天府尹,步軍統領,警察廳類同)
中華民國三年一月二十三日
1928年5月7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呈國民政府,要求「實行廢曆,普國曆」。
原因是:「考社會狀況,十餘年來,沿用曆,罔知改正,……」。
「擬辦法八條,冀上謀徹底之改造。
」其中第二條是嚴禁私售曆、曆照表;第三條是嚴令京內外各機關、各學校、各團體,國曆規定者外,於曆節令,不準循俗放假;第四條是通令各省區市章,公告民眾,將一切曆年節娛樂、賽會加以指導改良,國曆日期舉行。
1930年,國民政府重申:「移置廢曆年休假日期及各種禮儀點綴娛樂於國曆新年:(一)各地人民應廢曆新年放假日數及廢曆新年前後沿用各種禮儀娛樂點綴,如賀年、團拜、祀祖、春宴、觀燈、、貼春聯移置國曆新年前後舉行;(二)黨政機關積極施行,並先期佈告人民一體遵照辦理,廢曆新年放假,亦不得藉其他名義放假。
」廢止綿延了幾千年傳統節日,命令出台後即遭到了其他黨派及社會團體,指責國府摒棄中國傳統文化。
時人記述,農曆年期間,官府派警察到關門停業商店,其開門營業,並元寶茶及供祀果品搗毀,有要處以罰金,「鄉間售賣曆本販,一並捉去拘役。
延伸閱讀…
一時間人心惶惶,一個歡天喜地新年,弄出啼笑皆非狀」。
當時人們載道,想出了方法,自行宣佈「本店整修」或「本店店主親友聚會,停售五日(正月初一初五)」,各商店一樣關門。
官吏無可奈何,後,民間陽奉,陰則全違,民間慶賀農曆新年一切如故,一兩年後,政府禁止民眾慶祝曆新年。
1934年,國民政府停止了強制廢除華夏曆,要求「於曆年關,公務機關,民間習俗過於干涉」。
文化大革命時期196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出通知,要求羣眾「移風」,「過一個革命化、戰鬥化春節」。
春節之際要抓革命、促生產,幹到臘月二十八,大年三十歇腳,除夕吃憶苦飯,初一早上出工。
春節放假[40],傳統習俗視為廢除。
報紙一片響應聲,要求舉國上下「過一個革命化春節」。
從此「革命化」十餘年,直到改革開放後1980年,春節休假恢復。
[41][42]
港英政府採取鬆政策、無幹預華人傳統習俗。
港英政府於1875年通過《公眾假期條例》農曆新年(Chinese New Year’s Day)列入銀行假日[43]。
二戰後,農曆新年及新年第二日於1947年正式成為公眾假期[44],1967年第三日列入[45]。
1968年4月英文名稱華民政務司建議、輔政司支持下改為Lunar New Year,中文名稱影響。
香港郵政局1968年春節期間發行郵票中開始使用Lunar New Year一詞[20]。
使用港英政府積極參與慶祝農曆新年,包括街道佈置和管理年宵市場。
1965年起[46],港督每逢農曆新年前夕,會發表新年賀詞。
1997年及1999年中國後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後,此做法轉港澳行政官發表,並延續。
中國民間,是農村地區,有過年和大年習慣。
大年是於年稱。
但地區「年」和「年」定義並不相同。
一種説法,年是祭灶節,多見於中國北方地區,而江淮地區、福建、台灣和日本,元宵節稱「年」或「正月」。
四川、重慶、貴州地,過年是指過除夕,元宵節為過大年。
其他地區「年」指年初一元宵節(年十五)。
傳統習俗新春定義有幾種。
公司行號、公家機關是除夕開始,正月初五開工日。
各地農曆正月初一主,其次為除夕,而且春節假期有數日(是除夕或正月初一開始,正月初五,或到正月初三,或到正月初六,各地政府假期而定),因此所謂「新春」説法,現代社會,是指正月初一到初五。
但古時民間定義是除夕開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俗稱「正頭」。
另一種定義是祭灶節(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開始,直到一年正月十五。
有臘月初八臘八節開始,到二月初二龍抬頭結束。
民間有「沒出正月就算過年」説法。
部份地區和族羣如華北地區、客家人、大和族、琉球族,新春正月二十正式結束,後一日是填倉(日語:二十日正月)或天穿節;福建馬祖地區重視元宵節擺暝,直到該村境擺暝慶典過後,完成神明之過年[48]。
踏入凌晨12點正月初一,這一個時段要放鞭炮。
寓意「辭迎新」。
春節期間,輩會給予晚輩一些禮金,紅色信封包著,稱「壓歲錢」,通稱「紅包」(粵語作「利市」)。
有經濟能力子孫,會給予長輩紅包。
紅包金額:中國大陸,人民幣一百元到一萬多元;在台灣,新台幣六百元六千元,普遍。
有些人講究紅包金額,偶數,於葬禮期間給予奇數金額「帛金」。
數字「八」取其諧音「發」,運意思,因此美國,8美元包見。
數字「六」取其諧音「溜」,有來年順順利利意味。
延伸閱讀…
數字「四」因其諧音「死」,所以包含運。
有些包會裝着巧克力硬幣[49]。
索討紅包行稱為「討紅包」,粵語稱為「逗利市」。
廣東習俗,紅包已婚夫婦給予家庭中未婚晚輩。
出於禮貌和習俗,晚輩會祝願長輩來年、和運。
已婚人士會拒絕這樣要求,因為這意味着發紅包人來年會有運。
有些地區人,會存放紅包枕頭底下,直至七日過後會開封。
枕着包睡七日,象徵着好運和財富。
現今香港、台灣,有時一些僱主會東南亞籍幫傭發紅包作獎勵,但這樣做是否適合存在爭議[50]。
紅包,朋友和親戚間會交換一些禮物(為食物或甜食)。
探親訪友時會帶上禮物。
禮物包括水果(橘子)、糕點、餅乾、巧克力和糖果。
但有些認為是禁忌東西不能給,如時鐘(諧音「送」)、綠帽子(象徵妻子)、鞋(諧音「」、「唉」;在台灣意為「」)、梨(諧音「離」)、手帕(有「拭淚」意)、傘(諧音「散」)以及任何鋭物體(如象徵着關係破裂剪刀和小刀)[51]。
新年來臨之際集市或市場會販售新年有關商品,如鮮花、玩具、服裝煙花,人們買禮物用來走親訪友或居家裝飾。
一些地方,購買年花西方購買聖誕樹傳統無。
粵語地區,調寄劉明源創作經典傳統民樂《喜洋洋》《新春頌獻》流行,後來有香港音樂人譜寫其他賀年歌,如《財神到》、《年年》、《祝福你》。
有改篇自外國歌曲者,如《新年好》[52] ,旋律來美國民歌《我克萊門汀》。
賀年廣告長度電視廣告,交代新年賀詞和該商號年期間營業日期。
而企業和品牌會透過廣告商進行拍片應節,催谷銷量和覆蓋目標客羣。
[53]同時亦可展示品牌力量和公眾贈興。
[54]而各品牌農曆十二月前會加強宣傳,到農曆年期間減少。
而電視台考慮到人外遊或外出拜年下,導致電視收視率平時,會利用這段時間廉價套餐吸引客户。
[55]
1999公曆生肖年是兔年,生肖屬性(農曆算)和生肖年是。
生肖屬性:農曆正月初一到下一年前一天(除夕)是一個生肖屬性。
1999年2月16日到2000年2月4日出生人屬兔 。
1998年1月28日到1999年2月15日出生人屬虎。
是哪個生肖年屬什麼。
你屬虎 和我要説話,你是屬老虎,説屬老虎可以了。
1999公曆生肖年是兔年,生肖屬性(農曆算)和生肖年是。
生肖屬性:農曆正月初一到下一年前一天(除夕)是一個生肖屬性。
1999年2月16日到2000年2月4日出生人屬兔 。
1998年1月28日到1999年2月15日出生人屬虎。
是哪個生肖年屬什麼。
你屬虎 和我這個標誌代表你有語言程度到哪裡,幫助回答者提供和程度應回答。
公曆1999年3月1日出生人命好不好?是什麼命?農曆一九九九年正月十四日出生人命運怎麼樣,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農曆日期】 一九九九,正月,十四【今日干支】 己卯,丙寅,壬子【今日五行】 土木,火木,水水【八字納音】 城牆土,爐中火,桑柘木出生於農曆正月:此月生人,前年四月受胎,立春節後出生。
人,富有俠義心,仁德待人,同情心,犧牲自己,成人之美。
但帶有神經質。
利官,可增榮。
然大事成,凡事仔細,若不失機,能招四方財。
幼年,中年運開,晚年榮富。
無刑剋命。
詩曰:相貌端正前緣,早年衣祿安然。
貴人接引鴻運路,夫婦團圓過百年。
出生於農曆十四:此日生人,環境,人,不動,男人,女人,貴人得助,青年,努力前程,中年運開,事得順調,晚年發達,分命。
1999年3月1日出生人出生於農曆己卯年,天干為己,地支卯,己五行屬土,卯為生肖兔,五行納音城牆土,故土兔。
所以,1999年3月1日出生人是土兔命。
1999年3月1日出生人出生人,土兔性格十分坦率、,但言行間人一種,明白情味感覺。
看來土兔性格上要收斂一點。
但這類人心高氣傲,而且慾望,往往獲利後變得得隴望蜀,不知見收。
土兔缺乏理財能耐,所以要量入為出,防止構成經濟困難。
不要借其他人錢,不要借錢他人,不要賭博,防止泥足深陷。
出生日天干,稱為日元、日主,是命中主。
您是 壬水 命。
1999年3月1日出生人出生人,
心胸,機智,喜歡照顧他人,,有官運,或者駕馭他人,但是人操勞,衝動易怒。
坐刃坐劫財,水太旺,。
女命會持家,有多少花多少,花心;男命好色,若經商發財,發多少失多少。
幼年顯災,中年衣食,男有妻,身閒心勞,多喜多憂,奔波事業;兄弟少力,六親,自立;女人賢能,防止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