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敬重人民,革新奮進,建設和平、繁榮、安定的中國
2004年3月12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的温家寶,在參加九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新聞發佈會時,就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出的重要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並表達了對中國未來建設道路充滿信心的看法。
關於抗擊突發事件,總結經驗教訓
温家寶表示,過去一年,中國面臨非典疫情的考驗,在全國人民的團結努力下,取得了重大勝利。這場疫情表明,面對突發事件,「一個聰明的民族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特別是在困難中學習。」他強調,重要的是學習經驗、教訓和啟示,而非僅僅沉湎於成就。


關於經濟發展,保持平穩與調控
温家寶指出,中國經濟發展正處於重要關口,一方面持續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深層次矛盾尚未解決,且出現新的問題,如投資過大、供求緊張、糧食減產、物價上漲。他強調政府將「認清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採取適時、適量、有力的宏觀調控措施,保持經濟平穩發展。
關於農業和民生問題,重視解決困難
温家寶表示,他十分關注「三農」問題,並以去年為農民熊德明討工錢一事為例,説明政府解決涉及民生問題的決心。他強調,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本之道在於制度、政策和法律,「社會公證、公平正義」是關鍵。
關於政治體制改革,推進法治和民主
温家寶表示,社會主義猶如大海,應容納百川而益其大,政治體制改革應不斷調整、完善。他重點提及政府體制改革,提出建立科學決策機制、建設法治政府、接受各方監督三大目標。
關於香港問題,堅守「一國兩制」原則
温家寶重申,中央始終不渝地關心香港同胞,堅守「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方針,支持香港經濟復甦與發展。他並積極回應香港特首董建華提出的發展經濟請求,表示將採取更多措施,支持香港繁榮穩定。
關於修憲與法治,憲法凌駕共產黨
針對記者質疑修憲條文可能因共產黨凌駕法律而無法實施,温家寶表示,憲法修改案已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獲得高票通過,反映民意。他強調,黨領導人應模範遵守憲法,憲法帶有根本性和長期性,不因領導人變更而改變。
關於台灣問題,堅持和平統一
温家寶重申中國政府立場,堅決反對「台獨」,認為實現和平統一符合兩岸利益。他引用詩句,表達對台灣同胞的真摯期盼,並強調將持續努力維護台海穩定、促進三通、推進對話與談判。
關於中俄關係,加強合作
温家寶表示,中俄兩國是友好鄰邦,確立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立了國家元首定期會晤、總理定期會晤機制,並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條約。雙方將加強政治互信、經貿合作、戰略磋商和社會交往。
關於反腐敗,保持清正廉潔
温家寶強調反腐敗是「關係我們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政府已鄭重承諾,將堅決查處腐敗案件、糾正不正之風。他認為,建立預防與懲治腐敗體系、加強制度建設、維護羣眾利益,是反腐敗的關鍵。
關於未來發展,堅定信念
温家寶表示,他與同事們願意接受人民的監督,將盡最大努力實現人民的期待,為人民福祉奉獻一切。他滿懷信心地表示,中國將「永不動搖,不畏艱險,建設和平、繁榮、安定的中國。」
2004年3月:關鍵的歷史時刻
2004年3月是世界歷史上一個意義非凡的月份,發生了多起重大的事件,影響了全球局勢和未來的發展。
關鍵事件
日期 | 事件 | 意義 |
---|---|---|
2004年3月3日 | 菲律賓馬尼拉發生炸彈襲擊,造成56人死亡 | 恐懼主義的抬頭 |
2004年3月11日 | 西班牙馬德里發生連環爆炸案,造成191人死亡 | 歐洲恐怖主義的擴大 |
2004年3月14日 | 俄羅斯總統普京連任 | 俄羅斯政治的穩定 |
2004年3月19日 | 美國入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侯賽因政權 | 中東權力平衡的改變 |
2004年3月27日 | 中國大陸推出《反分裂國家法》,明確宣示武力統一台灣的立場 | 台海局勢的緊張 |
事件影響
2004年3月發生的這些事件對全球局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全球反恐運動的加劇:馬尼拉和馬德里的爆炸案凸顯了全球恐怖主義威脅的嚴重性,促使各國加強反恐合作。
- 歐盟的團結和安全:馬德里爆炸案讓歐盟意識到反恐的重要性,並加強了成員國之間的安全合作。
- 俄羅斯的穩定:普京的連任鞏固了他的權力,並確保了俄羅斯政治的穩定,這對歐洲和全球安全至關重要。
- 中東衝突的升級:美國入侵伊拉克導致中東地區衝突升級,對區域穩定和全球能源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
- 台海局勢的緊張:《反分裂國家法》的推出表明中國大陸統一台灣的決心,加劇了台海兩岸的緊張局勢。
結論
2004年3月是一個關鍵的歷史月份,發生了多起重大的事件,形塑了世界局勢,並對當代社會產生了持久的影響。這些事件提醒我們反恐合作、歐盟安全、地緣政治穩定和亞洲爭端的複雜性。
延伸閲讀…
2004年3月温家寶總理會見中外記者答問全文
2004年3月日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