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紀元 |今年是公元2017年 |但你知道是黃帝紀年多少年嗎 |【2016是黃帝紀年多少年】

如果你問別人,今年是什麼年,有人會説是2017年,一點會回答公元2017年;有人會回答是雞年,博學一點會告訴你今年是丁酉年。

但是如果你繼續問道今年是黃帝多少年?大家會語塞,會反問你什麼是黃帝多少年。

那麼,什麼是“公元多少年”,什麼是‘‘黃帝多少年’’,公元2017年是黃帝多少年,我們什麼不用‘‘黃帝多少年’’來表示兩份呢?公元,即公曆紀元,稱西曆或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紀年方法。

是公元六世紀由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儒曆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曆法。

它耶穌誕生年作為紀年開始。

儒曆格里高利曆中,耶穌誕生後日期,稱為主年份,而耶穌誕生之前,稱為主前。

現代學者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反感而多半改稱公元(縮寫C.E.)與公元前(縮寫B.C.E.)説法。

西元紀年八世紀以後西歐基督教國家應用。

即使教皇是在位期間紀年記錄文件。

到了十一十四世紀時候,西元概念普及。

而西元成世界主流是歐洲殖民結果,同時傳播了格里高利曆,成為國際通行紀年標準。

中國辛亥革命後次年(1912年)起採用公曆月、日,但同時採用中華民國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世界大多數國家公元紀年制度,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

有人稱“帝鴻氏”。

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四項決議第二項:“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方法有很多,有天干地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

另外,有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

中國,公元前2000多年有了自己曆法。

相當長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是“干支紀元法”,即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組合起來,每60年一個週期。

於公元紀年起點是公元1年,而沒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數公元紀年有充分瞭解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説法。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方法有很多,不過目前世界上通用是公元紀年法。

除此之外,有干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

另外,有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

黃帝紀年是黃帝歷和天干地支以及帝王世系表推算華夏人文始祖黃帝即位以及創制曆法時間華夏紀年元年紀年方式。

因為干支紀年是黃帝開始。

歷史典籍記載黃帝時代大臣撓“五行情,佔年綱建,於是作甲乙名日,謂幹;作子名月,謂枝,干支相配成六旬。

”西元前2697年是干支紀年開始。

華夏族是創制曆法三民族之一。

有利於來全球化,黃帝紀年簡稱‘開元’,西元2017年開元4714年,相關記載漢代史書《漢書·律歷制上》記載了先朝古六歷,即黃帝歷、顓頊歷、夏曆、殷歷、周曆、魯歷。

黃帝紀元是中國清朝末期革命派使用紀元。

黃帝紀元基於史書中黃帝,他認為是中國人祖先。

從文化與精神層面上看,一個國家走上現代化歷程,打點它精神行裝,這種“精神”是“民族”。

一個民族沒有“精神”,走好現代化道路。

沒有“沒有傳統現代化”,假定所有精神全然是外國,失去民族自尊自信,排斥於世界之林。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生於農曆三月初三):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主。

五帝首。

尊為中華“人文初祖”。

説他是少典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

居軒轅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稱有熊氏。

因此,農曆西元1912(春節前)年應為黃帝紀年壬子4609年。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瑞,故號黃帝。

黃帝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偉績載入史冊。

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

章太炎20世紀初意識到“全盤歐化”危害,責成中國人認識建立民族文化,並作了許多切實努力,所以我們説他中國文化建設有貢獻。

章太炎國粹作聯繫思考,認為闡發國粹,弘揚國光,要作工作是重視中國歷史。

他經學延續發展有説多話,希望寄託於史學進步,並通過自己實踐,創造了國粹史學。

應該説20世紀中國民族史學最初形成與章太炎發端的國粹史學關係密切。

日後中國民族史學逐成勢,國粹史學恰為其源頭之水。

章太炎中國文化作正面肯定同時,劉師培傳統表示温存,通過實證史學實踐,成為國粹史家,他史學作為鼓動民族革命號角干戈。

劉早年是一個反滿革命派,與章太炎交往,且孫中山有密切關係,參加過蔡元培軍國民會、暗殺團。

清光緒29年(1903年),革命黨人劉師培為了表示與清廷勢兩立,《國民日日報》發表”黃帝紀年論”,年號制,同時有變法派主張孔子紀年。

他寫過《黃帝紀年論》、《攘書》、《論處》 等論文,宣傳“排滿革命”民族文化思想。

這時他手中精神“武器”,是傳統“攘夷”思想。

《攘書》(1903年)開首説,“攘,《説文》雲,推”,“吾謂攘字襄得聲,闢土懷襄。

故攘字即為攘夷攘。

今攘書義取此。

” 他説,“豕韋繫世秉麟,我生不辰,建虜橫行,鑑於前言,扶植人極,炎黃有靈,實憑實式。

黃帝降生四千六百十四年十二月,劉光漢識。

”劉師培主張黃帝誕生那一年作為紀元元年,光緒29年歲次癸卯是黃帝紀元4614年。

劉堅持黃帝紀年:一個民族追溯其起源。

中華民族祖是黃帝,應以黃帝紀年。

劉思想存着一份愛國熱忱,故未來之中國抱着希望。

他説:“吾遠測中國之前途,逆料中國民族未來,吾惟有”,“中國二十世紀,醒必霸天下”他説:“中國其既醒乎,盡復侵地,北盡西伯利亞,南盡於海。

建強之海軍,復南洋羣島中國固有殖民地。

遷於陝西,陸軍略歐羅巴,而澳美後亡。

”“既醒後,百藝俱興,科學,發明日富,今世界英德美。

延伸閱讀…

今年是公元2017年,但你知道是黃帝紀年多少年嗎?

黃帝紀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黃帝紀年是黃帝降生年元年,但黃帝是哪一年降生,文獻上沒有記載,這是當時同盟會創辦《民報》採用黃帝紀年是宋人邵雍和晉人皇甫謐説推斷出來。

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首革命派雜誌採了帝紀元。

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採用黃帝紀元,各省政府跟着使用。

不過,建立共和政府討論中,黃帝紀元認為是基於帝王紀年法,這民主共和精神相稱。

孫文(即是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發佈《改歷改元通電》規定:“中華民國改用陽曆,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於是宣佈帝紀元4609年辛亥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作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但黃帝紀年同用。

因為辛亥年是干支第48位,歷史記載往上面數76次干支,得到干支紀年元年,黃帝創制干支紀年時,即黃帝歷創於公元前2697年。

這個算法是史書得出結果。

後人2697或4609推算黃帝歷。

4609減去2697,即公元1912年(春節前)。

西元2016年是黃帝紀元4714年丙申猴年。

於夏曆格里高利曆日數,黃帝紀元1年夏曆甲子11月13日,應西元前2697年1月1日。

所以黃帝元年要做是看做是公元前2697年,用來計算西元紀元元旦時應黃帝紀年干支,然後後推到2698年後干支。

因為計算西元紀年元旦天干地支時候,公元前2697年黃帝元年紀元應是前一年干支。

算出來黃帝紀年末尾數字是幾,天干第幾位。

黃帝紀年除以12,餘數是幾,地支第幾位。

例如,公元2000年(春節前),是黃帝紀元4697年,黃帝元年看做2697年,末尾數字是7,應天干第七位“庚”;4697除以12餘數是5,應地支第五位“辰”,可知公元2000年是“庚辰年”。

若想反推算歷史上“甲午”戰爭是哪一年,麻煩些,。

“甲”應天干第一位,所以這一年黃帝紀年末尾數字是“1”;“午”是地支第七位,那麼這一年除以12,餘數應當是“7”。

某數字末尾只有是“4”加上“7”才能末尾是“1”。

和12相乘那個數,只有末尾是“2”或者“7”相乘後,末尾才是“4”,因此可能是387×12或者382×12。

387×12+7=4644+7=4651年,4651-2697=1954。

382×12+7=4584+7=4591年,4591-2697=1894。

因此,甲午戰爭發生1894年。

所以計算夏曆天干地支時候,應該公元紀年上加2697年,而計算黃帝紀年時候只需公元紀年上加2697年。

因此,農曆西元1912(春節前)年應為黃帝紀年壬子4609年。

延伸閱讀…

黃帝紀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公元2016年,黃帝紀年到底是4713年,還是4714年?網

所以,有以下兩個等式,於求西元前和西元對應黃帝紀年:黃帝紀年=公元紀年+2697(注意,元旦後,春節前這段時間農曆上是前一年,比如説2013年1月1日,黃帝紀年=公元紀年+2697-1)榮松記者介紹,所謂公元並不是“公元”,而是基督教紀元,西方國家明確稱之為基督教紀元,而伊斯蘭國家多用“伊斯蘭紀元”。

國家使用自己紀元,只在外交和國際事務中基督教紀元。

中國農曆雖然年份與公元一樣,但實際上曆法完全。

《中華民國公報》,黃帝紀元4609年10月15日黃帝紀元,稱黃帝歷、軒轅紀年,是種紀年,黃帝誕生(劉師培)或即位(如宋教仁、現代道歷)作為紀年始。

後來變成道教曆法所用紀元——道歷,清朝末期獲提倡,但未有使用。

黃帝時代有推測時間,紀年起點有許多説法。

於清光緒29年(公元1903年)劉師培《國民日日報》發表“黃帝紀年論”時提出,其號制,同時有變法派主張孔子紀年。

劉師培主張黃帝誕生那一年作為紀元元年,光緒29年是黃帝4601年,惟黃帝生卒年月文獻上未有明確記載。

清末變法派、革命派使用這種紀元[1][2][3]。

中華民國建國時官方認定黃帝紀元系宋教仁主張黃帝即位可能癸亥年作為紀元元年,公元1904年作為黃帝4602年,成為主流黃帝紀元。

即清末辛亥年(孔歷2462年,公元1911年)黃帝4609年,民國元年黃帝4610年。

黃帝紀元孔子紀元提早2147年,公元早2698年。

清華大學法學院凱原中心提議,軒轅紀年是黃帝即位後創制曆法年份甲子年為元年紀年方式,乃黃帝歷、天干地支、《帝王世紀》、《皇極經世》推算出來。

軒轅元年應為干支紀年開始甲子年,公元前2697年是甲子年。

軒轅紀元=公元前+如2023年道歷4720年(2023+2697),如1912年民國元年元旦軒轅4609年,農曆新年後加一,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2月18日後黃帝4610年。

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元旦4708年,同國慶4709年。

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採用黃帝紀元,各省政府跟着使用,另民間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首,革命派雜誌採帝紀元。

不過,建立共和政府討論認為黃帝紀元是帝王紀年法,與民主共和精神相稱。

孫文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宣佈帝紀元4609年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作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4],後黃帝紀元停止使用。

目前一些國學機構使用黃帝紀元,並其稱為“中元”。

[5]
黃帝紀元,稱帝曆、軒轅紀年,是種紀年,黃帝誕生(劉師培)或即位(如宋教仁、現代的道曆)作為紀年始。

後來變成道教曆法所用紀元——道曆,清朝末期獲提倡,但未有使用。

黃帝時代有推測時間,紀年起點有許多説法。

於清光緒29年(公元1903年)劉師培《國民日日報》發表“黃帝紀年論”時提出,其號制,同時有變法派主張孔子紀年。

劉師培主張黃帝誕生那一年作為紀元元年,光緒29年是黃帝4601年,惟黃帝生卒年月文獻上未有明確記載。

清末變法派、革命派使用這種紀元[1][2][3]。

中華民國建國時官方認定黃帝紀元係依宋教仁主張黃帝即位可能癸亥年作為紀元元年,公元1904年作為黃帝4602年,成為主流黃帝紀元。

即清末辛亥年(孔曆2462年,公元1911年)黃帝4609年,民國元年黃帝4610年。

黃帝紀元孔子紀元提早2147年,公元早2698年。

清華大學法學院凱原中心提議,軒轅紀年是黃帝即位後創製曆法年份甲子年為元年紀年方式,乃帝曆、天干地支、《帝王世紀》、《皇極經世》推算出來。

軒轅元年應為干支紀年開始甲子年,公元前2697年是甲子年。

軒轅紀元=公元前+如2023年為道曆4720年(2023+2697),如1912年民國元年元旦軒轅4609年,農曆新年後加一,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2月18日後黃帝4610年。

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元旦4708年,同國慶4709年。

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採用黃帝紀元,各省政府跟着使用,另民間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首,革命派雜誌採帝紀元。

不過,建立共和政府討論認為黃帝紀元是帝王紀年法,與民主共和精神相稱。

孫文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宣佈帝紀元4609年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作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4],後黃帝紀元停止使用。

目前一些國學機構使用黃帝紀元,並其稱為“中元”。

[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