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衞生局 |台權會訴求決戰 |快篩陽性可出門嗎 |【2017年2月11可以出門嗎】

疫情下降之下,指揮中心於確診者居家隔離規範放寬, 2022年11 月 7 日實施 7+n ,11 月 14 日縮短到 5+n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解除隔離即使篩陽性可以外出,但是要遵守自主管理。

」(編:原文刊載於2022年11月3日)
指揮中心宣佈縮隔離天數後,民眾一問「自主管理期間能不能出門」?莊人祥回應:「11 月 7 日實施 7+n 不論篩陽性、陰性可以解隔離,解隔離可以進入自主管理,不管是篩陽性、陰性可以外出。


只是新制改為 11 月 14 日隔離天數改成 5+n,先前有什麼?莊人祥強調:「只是隔離天數七天變成五天,外出一樣要配戴口罩。


但分成兩階段讓民眾搞得,莊人祥解釋:「當初 7 +n 九月底專家會議通過 5+n,而昨天專家會議通過為 5+n,兩者會間隔時間是為了看實施狀況,至於未來是否會降低到三天,於三天很多還是陽性屬於具有傳播力,會開放。


但民眾於隔離五天後篩陽性可以出門這件事情保有疑慮,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解釋:「隔離五天篩陽性是可以出門,雖然五天篩陽有比例可能具有傳染力,約 4-5成有這樣風險,但相比隔離五天內病毒量下降,加上有後續自助管理,戴口罩出門不能去聚餐、聚會場,避免傳播到他人風險,目的於可控風險下進行縮短。


羅鈞進一步表示:「從 10 天縮短到 7 天,當時 7 天是有一成傳染可能,但考量疫情下降,於社區會往下降,會做一個調整,5 天後陽性民眾可以做管理關係,減少病毒社區中傳播情況發生。


接下來投票日到了,指揮中心釋疑管理組羣是可以去投票!羅一鈞説:「自主管理是可以出門,代表可以去投票,但全程需要戴上口罩,前往投票還是通風地方,並且維持秩序可以了,減少接觸人士,知道你是篩陽性不要去接觸 65 歲、幼兒族羣,利用乾洗手協助進行消毒。


1、自主管理期間可外出,不以篩結果限制,全程佩戴口罩。

台灣民主化進程相近韓國,COVID-19疫情下歷兩次選:2020年4月15日第21屆國會選舉,以及2022年3月9日舉行總統選舉。

1,159天,台灣終於等到疫情全面解封,但3年多防疫手段,影響所及,不僅醫療、生命財產社會經濟面向,包括邊境管制開放及如何保障染疫者選舉時投票權,衝撞了國際民主社會慣例。

其中,2022年11月26日台灣九合一地方選,禁止確診者出門投票,影響65,000人公民投票權,引發爭議。

此,台灣人權促進會協助個案事人行政訴訟於今年5月開庭,遭駁回,排除二度挑戰憲法法庭。

這是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林明昕親身經歷,確診隔離而失去投票權,而他只是全台灣六萬五千分之一。

2022年11月26日台灣舉辦九合一地方選,事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及中央選舉委員會調維持「5+N」防疫措施;選前一天,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公佈有65,000人確診者因居家隔離而無法出門投票:台灣人權促進會(簡稱台權會)認為,此舉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以及《憲法》保障公民投票權,台權會會周宇修今年2月1日程序部分聲請憲法訴訟,裁定受理;5月,個案事人實體案件行政訴訟開庭,雖然機會,但這讓此案可以二度挑戰憲法法庭。

疫情下二度禁止確診者投票,中選會備受質疑《憲法》第17條註「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權」,選舉投票具國內法律效力《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5條參政權保障範圍:「屬公民⋯⋯不受無理限制,應有權利及機會⋯⋯、定期選舉中投票。

」九合一地方選前,多個民間團體接連召開記者會發布聲明提醒指揮中心,若讓確診者投票,有違憲虞。

如台權會當時指出:「台灣作為一個獨立民主國家,2022年九合一選舉18歲公民權修憲案公民複決,且俄烏戰爭、中共20以及G20大會後,全球關注台灣選舉動向,而人民受《憲法》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所保障投票權,中央選舉委員會行政毫無作情況,中選會指揮中心堅持『5+N』防疫措施,對民主國家台灣來説,是《憲法》與民主體制衝擊。

」周宇修受訪時指出,台權會協助一位拿到確診通知單、無法投票事人,中選會及地方選舉委員會提起行政訴訟,並請求聲請憲法法庭訴訟。

周宇修強調,於民主國家台灣來説,選舉關,這個案子主要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是程序部分,因為選舉結束,所以選完幾天收到法院駁回,送憲法法庭,2月1日憲法法庭聲請內容《憲法訴訟法》規定要件不合,裁定受理;其二是實體案件本身,預計5月行政訴訟開庭,就算輸了可以提憲法法庭,繼續奮戰。

《憲法訴訟法》修正,以往所稱「釋憲」,2022年1月4日後改為憲法訴訟,由15位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審理政黨違憲解散案、總統副總統彈劾案。

以往使用「釋字XXX號解釋」,新制後改為「XXX年憲判字第X號」。

人民於裁判或其引用法令認為有牴觸《憲法》者,法定程序盡一切審級後,得聲請憲法法庭宣告違憲判決。

什麼投票權剝奪這麼?周宇修認為,如果是急事態下,居家隔離手段阻止人民出門投票,勉説得過去,「但九合一地方選是2022年11月26日,疫情超過兩年,積確診數達到825萬例;疫苗覆蓋率方面,打完第一劑是94%、打滿兩劑是88.6%、打滿三劑是73.8%,已有抗病毒藥物問世,這樣狀態下嚴格標準禁止確診者踏出家門,這完全不能接受。

」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吳峯指出,九合一選是疫情爆發以來第二個全國性選舉,第一次是2021年12月18日舉行全國性公民投票(稱四大公投),限制確診者投票,「沒想到一年後九合一選依舊如此,沒有任何改變,即使我們病毒共存,選舉防疫一模,直到選前後幾天才説臨時要開放診者投票會應變不及,這理由牽強,因為公投到九合一,有整整一年時間可以準備。

」吳峯調,投票是《憲法》賦予權利,要剝奪有足夠充分理由,九合一地方選,中選會並沒有窮盡努力去維護《憲法》保障人民投票權利,反觀鄰近韓國疫情期間舉辦兩次選,有應可以讓確診者投票方式。

我儘可能地學習他們語言、文化、歷史和政治,這有幫助。

首爾大學法律研究所醫藥行政專攻暨智慧城市全球融合專攻雙博士候選人洪嘉翎,2017年即前往韓國念書,她接受《報導者》訪問時指出,韓國即使面臨疫情威脅,投票視為是人民權利。

洪嘉翎提到,一個事件可以看出韓國有多重視投票。

2022年3月9日韓國總統選舉當天,政府確診者確診投票時段分開,每個投票站有投票箱,但確診者投票時,不能直接選票投進票箱,而是另外紙箱或塑膠袋裝起來,「光是此舉,即引發全國抗議事件,市民團體檢察官舉發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違反《公職選舉法》,當天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此道歉平息風暴。

」她説這一段背景,是要表達「韓國是不是自己選票放進票箱會引起爭議,保障確診者投票權毫無懸念」。

至於居家隔離者,是安排選舉當天選民於18:00投票結束後,開放居隔者於17:2019:00之間,全程配戴口罩步行方式前往投票所投票。

洪嘉翎統計2020年韓國狀況,13,789名獲準出門投票居家隔離者中,有11,151名確實完成投票。

洪嘉翎進一步説,到了2022年3月總統選舉時,韓國疫情,每天有20幾萬人確診,光確診隔離人數超過百萬人,佔選民2.26%,當時兩大陣營拉鋸狀態下,確診隔離者有可能影響選舉結果。

因此,韓國該年2月14日通過《公職選舉法》修法,其中第6條之3是讓感染者投票;第155條則明訂讓隔離者確診者18:0019:30投票,「這是因為原本選舉辦法中沒有任何關於確診者限制,當時國會主動修法,保障確診者總統選舉投票權。

」洪嘉翎觀察,韓國於投票權重視有兩種解讀:一方面是兩大陣營競爭,確診者投票否可能改變選舉結果,因此這樣狀況下,國會修法讓確診者居家隔離者可以外出投票;另外一方面是,當時韓國累積480萬例確診,醫療沒辦法承載下,只能與病毒共存,並以分流方式讓選診居隔者投票。

會考、學測能,為何選舉不能?明年總統大選,台灣如何應?回到台灣,吳峯認,國中會考、大學學測可以疫情下舉辦,確診者可補考,當天有發燒備用試場,顯示可以透過各種準備措施將感染風險控制範圍內;投票是,韓國要開放時段讓確診者或居隔者投票,這技術上是可以做得到,但台灣完全沒有投票提出應措施,一刀切方式讓確診者無法外出投票。

周宇修透露,剝奪投票權這件事,私下詢問過指揮中心中選會,得到「沒有找到可以全民接受方案」回應,他認為離譜是時任行政院蘇貞昌立法院總質詢時回答「不能出門投票是基於《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是不能出門,不是他不能投票」。

周宇修強調,既然如此,台權會會繼續設法聲請憲法訴訟,進入憲法法庭程序,有言詞辯論,剝奪投票權這件事有理性討論空間。

學者:在籍投票應討論,大型災難不能只有「衞福部」觀點林明昕親身經歷因為疫情確診而無法出門投票,他受訪時強調,因為疫情讓投票權這件事注意到,討論多年「在籍投票」應該要規劃了,不管是通訊投票還是電子投票,世界各國有很多種形式,可參考其他國家經驗,試辦或規劃台灣在籍投票制度。

投票權剝奪,其實不只發生疫情期間公投和選舉。

林明昕舉例,選務人員如果自身户籍工作縣市,沒有時間會回户籍地投票;或是兵、在籍住院、監獄裡面人犯,多年來這些人投票權喪失,都應一併檢討找尋應辦法。

中選會2011年委託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發布〈實施電子投票成本效益分析架構研究──日本、韓國菲律賓電子投票推動情形例〉,其中提到幾個結論:電子投票經濟面上可以降低紙本選務成本;政治面上提高投票率與降低廢票率,但實際上各政黨會評估推動自己是否,因此產生朝野共識,造成推動上困難。

2013年時任監察委員李炳南透過監察院發布新聞稿指出,世界上已有96國採行在籍投票,電子投票實施在籍投票可提升公民投票率,相關機關應儘速修訂關法制,公民參政權。

延伸閱讀…

7+n 快篩陽性可出門嗎?最新隔離政策及自主管理整理包| 新冠 …

台北市政府衞生局

中選會2021年提出2022年預算評估報告中,明確提到編列5,130萬元行政院通過《全國性公民投票在籍投票法》草案進行規劃作業。

但立法院第十屆任期剩不到一年,目前《全國性公民投票在籍投票法》排入優先法案,要趕明年總統大選前通過是可能任務。

林明昕指出,在台灣討論在籍投票有很多政治考量,例如擔心身中國台商通訊投票,有可能會影響台灣投票結果,擔憂台商是否會迫於壓力、而集體投票違反自由意志?這是讓執政黨裹足不前原因。

另一方面,是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發生過很多次投票舞弊,是國民黨執政時代發生投票停電爭議,所以無論民間到中選會,於要不要推動在籍投票或投票制度,存有戒心。

不過,站法律人角色,林明昕認為:1999年921地震、2003年SARS到2009年八八風災,台灣數度經歷過大型災難衝擊。

此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OVID-19定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且為一級開設,921地震、八八風災同等級處理;國內普遍認為,雖比起SARS時,但有空間。

於居住國外人來説,搬到國家面臨一系列挑戰——適應文化習慣到尋找棲身。

但實際上,結識朋友才是挑戰之一:事實上,我們去年受歡迎文章中,有一篇如何瑞典會主題。

那篇文章闡述了很多外派人士試圖異國他鄉安頓下來時面臨感。

所以,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到一個國家後,你們是如何交朋友?很多人出了周到而想法。

中東、非洲、美國和歐洲大陸這些”所有社交生活同事來決定地方”工作多年後,馬克·理查德·亞當斯(Mark Richard Adams)於1991年前往挪威參加一個項目。

“我開始以為,這過是一個國家、一個項目,但我隨後去了健身房,學會了滑雪……開始山間。

通過這些活動,我開始結交工作之外朋友。

“圖像來源, Getty Images培養可以結識朋友——馬克·理查德·亞當斯來説,滑雪幫助他結交了一羣朋友(圖片來源:Getty Images)”我挪威居住了26年,娶了一位挪威太太,有一個11歲兒子。

挪威人結交,所以你保持,但這麼做完全值得。

我儘可能地學習他們語言、文化、歷史和政治,這有幫助。

延伸閱讀…

防疫與投票絕非兩難──韓國可以、台灣呢?台權會訴求決戰 …

到海外工作要如何結交新朋友?

“劉君旎 (Jeannie Liu)來説,關鍵於持恆。

“我儘量讓自己反覆前往地方,例如餐廳或超市。

,我認識了一些人,還受邀參加各種各樣聚會。

後來,我見到了多人,結交了多朋友。

“她表示,語言有幫助,但”即便沒有語言,可以微笑滿面、待人、善於傾聽、體貼旁人。

“圖像來源, Getty Images”我説我交到了一生摯友,但我可以出門找樂子了。

“類,卡羅·陳(Caro Chan)認為Meetup上舞蹈和語言小組合在英國結識朋友。

但她發現日本,她在那裏結交朋友多數是通過工作認識。

圖像來源, Getty Images通過信仰結交朋友戴夫·凱利(Dave Kelly)而言”意義”。

“信仰有助於消除文化差異,打破潛在交友障礙,從而國籍人聚集起來。

“他寫道。

對其他人來説,情況沒有這麼。

例如,住日本艾米莉亞·伯格裏奧(Emilia Bergoglio)認為,國家開創社交生活並非易事:”,我沒有(交朋友)。


確診者、入境者、密切接觸者防疫規定,一篇文帶你看懂居家隔離詳細規定!(示意圖/取自photoAC)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趨緩,不過,隨著世界各國解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境開放「0+7」免隔離。

不過防疫政策滾動式調整,入境者、確診者、密切接觸者有防疫規定,讓人混淆。

以下你整理指揮中心公告防疫政策,從「7+7」到「5+n」、「3+4」到「0+7」,不管是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詳細規定這篇通通一次看!「5+N」:11月14日起開始實施,新冠肺炎確診者隔隔離滿5天後,只要篩陰性可以提前解除自主管理,所謂N自主管理天數,直至解隔離快篩陰性,可達7天。

確診新冠肺炎要隔離幾天?指揮中心公告,11月14日起解除確診者隔離政策調整「5+N」,隔離滿5天後,篩陰性可提前解除自主管理,只要隔離期滿,篩陰性可提前解除自主管理,所謂N自主管理天數,介於07天,直至解隔離快篩陰性,可達7天。

「0+7」:意指打滿三劑疫苗密切接觸者,不用居家隔離,只需要自主管理7天。

指揮中心日前表示,11月7日起,未來無論是否完成疫苗追加劑,同住接觸者採「0+7」自主防疫政策,衞生位提供2歲以上接觸者4劑家用篩。

後接觸日第0天,隔天為自主防疫第1天,匡列為接觸者當天篩1次。

指揮中心公吿,現行防疫規定匡列確診者同住家人、室友,職場同事或同班同學是「自主應變對象」。

至於職場自主應變措施,指揮中心建議,公司如果出現確診者,是評估哪些同事是感染風險者、是否有症狀、是否完成3劑疫苗接種且達14天以上,公司決定後續應。

「0+7」:不用居家隔離,只需自主管理7天。

入境新制「0+7」自10月13日起上路,入境者取消居家檢疫,改採7天自主管理,不管是外國團客、境外生及移工通通適用「0+7」防疫政策。

請潘京婕喝杯咖啡,為何台灣房價降不了?他們30年看遍弱勢租客血淚,道出政府失能2023大雪節氣!民俗專家傳授6開運方法與禁忌,做才能招財招好運國際熱議》「華人種大麻!」美國偏鄉小鎮,電費暴增;,中國人入侵「養雞場」轉做大麻農場面臨業績陣痛期!中國開發降規AI晶片,遭美國官方點名繞過晶片禁令經濟熱議》中國榮枯線11月跌破!訂單萎縮、服務業;政策大放送,但為何擺脱不了「惡性循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