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金錢和財富象徵,寓意財源滾滾、前路一帆風順,事業蒸蒸日上牛,它活動代表了生產和增值,股票價格持續上升描述為“牛市”。
改革開放時用於使役,後轉向半使役半肥育,現轉向專業肥育,這一路走來,活牛售價呈現持續上升態勢,是養牛界中“牛市”。
2023年1月以來,牛價出現了跌勢,犢牛價育肥牛價倒掛差跌破點,6月跌2000-4000元/頭,無讓每一個牛產業人士深思養牛路,現牛產業現狀、影響因素和應建議方面展開綜述。
作為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恆都綜合試驗站武隆示範縣負責人,一個專業技術人員身份綜述。
電話方式全國吉林省四平縣、山東省濟南市章丘縣、四川省宣漢縣和重慶市黔江區、武隆區4個省5區縣裏,養殖户10户、肉牛經營户2户和飼料經營户2户瞭解。
2023年1月,全國肥牛價18.0-18.5元/斤、500斤青年牛行情13000-14000元/頭,隨時間呈下行趨勢;今年6月,肥牛價下降13.0-14.0元/斤,500斤犢牛7000元-8000元/頭,各地養殖場和交易市場牛隻出現滯銷現象;2023年6月21日,《國活牛體價格今日價格行情表》顯示,雜交犢牛3000元-4000元/頭、雜交肥牛12元-14元/斤、水牛肥牛13元-15元/斤、耗牛14-16元/斤、和牛18元/斤市場行情信息。
6月21日,地方市場信息玉米1.60元/斤、豆粕2.20元/斤、麥麩1.30元/斤,配合成複合飼料1.75元/斤。
從北方汽車運來,幹玉米秸杆1100元-1150元/噸、花生秧1500元-1550元/噸,育肥牛日飼餵量40斤計。
我國養牛歷史,秦漢時期已分佈各地,有官方民間兩種,80 年代前,作為耕作工具受到保護,政府明文禁止宰殺青壯年牛。
品種改良期。
1979年來,開始引進牛品種本地牛進行改良,國家投資建設肉牛生產基地,全國建立了144個養牛基地縣,形成了以飼養役牛主,肉用牛為輔生產格局,形成規模化生產,東北地區、山東省和四川省。
發展期。
2017年,我國開放了南非和美國牛肉入華,臨近年底時傳出消息稱最近開放意大利牛肉入華。
1991年起,肉牛養殖業開始增長,出現了千頭以上育肥場,肉牛生產環節形成,2006年全國肉牛出欄量達4226.82萬頭。
調整發展期。
2007年2022年,國家肉牛規模化養殖提供大量資金支持,加快散户退出市場,2010~2018年肉牛存欄量於處於低谷期。
2017年以來,牛肉消費量增長,社會資本大量湧入,養殖商業化生產步伐加快,規模養殖企業湧現,規模化生產比重提升,2022年末全國牛存欄達到10216萬頭。
衰減發展期。
2023年,疫情解封放開第1年,趕上了肉牛行情第1次下滑時期,吉林省500斤犢牛價14-15元/斤,四川宣漢300斤犢牛價14-15元/斤,重慶育肥牛價13-14元/斤,全國呈現犢牛、肥牛滯銷現象。
開展了品種、飼養方式、階段長勢情況試驗,時間:2022年4月18日-2013年1月12日,265天。
階段日增重和育肥期日增重計,階段日增重最佳0.58kg,現銷售額16.24元;育肥期日增重最佳0.71kg,銷售額19.88元。
營養水平飼料4斤計,階段日增重和育肥期日增重成本22.00元、25.00元,其資金回報率-26.2%、-20.05%,其結果驗證了存在品種差異。
開展了外種公牛與本地母牛雜交生產犢牛階段增重效果試驗,放牧補飼飼養方式,3月齡到6月齡日增重達0.546kg,12月齡18月齡日增重降到0.251 kg,其日增重銷售額14.20元、7.03元。
各階段日增重情況,生長月齡增加,生長性能下降,同時全部狀態下全程放牧飼養沒潤,虧損。
我國肉牛飼養標準資料,生長肥育牛體300~500kg階段飼料轉化率推算,計算結果見表。
其調查結果:飼草含水量60%,精料含水量(國標13-14%)山區15%,玉米1.60元/斤,菜油餅2100-2200元/噸,米糠3000元/噸,豆粕4400元/噸,混料2元/斤,麩皮1.3元,食鹽、小蘇打各1.0元/斤,飼料0.55元/斤,體重800斤計,飼草、飼料添加量體3%比例,飼料1.75元/斤(規配:玉米66%+菜油餅8%+米糠10%+混料4%+麩皮10%+食鹽1%+小蘇打1%),出欄活體價13.5元/斤,人力成本1元/頭.天,水電雜支費0.5元/頭.天。
日增重0.6kg到1.2kg,育肥天數333天減少到166天,飼料轉化率11.98減少到7.47,説明日增重,育肥期越短,飼料轉化。
數據反映出日增重0.6kg相比,肥育牛每增重1kg,少用飼料幹物質3.61kg,全程節省飼料720.92kg,減少育肥天數133天。
韓繼福(1998)成年肥育雜交閹牛研究結果表明,日糧比例25%生長效果,飼料精飼料比例3:1,日增重1.176kg,飼料成本16.5元,飼料成本17.5元,人力成本水電雜支成1.5元/頭,牛肉產品銷售額32.92元,其資金回報率為-7.3%。
牛肥育方式是一項複雜過程,選擇哪一種方式,決定了成本利潤關係,成盈利。
即小牛肉生產,是全乳或代乳粉飼餵犢牛生產小牛肉一種肥育方法,具有飼養成本高、屠宰年齡、色澤、肉多汁特點,是一種高檔營養食品,受市場消費影響。
犢牛斷奶到出欄,持續飼料報酬生長階段下保持增重,有生時體膘、飼養週期短、飼料報酬、成本較高等特點,市場行情時可採取此法。
2017年成為過去,這一年裏,我國牛產業經歷了發展一年,雖然,我國牛肉產量增加,但牛肉消費需求增速度,供需缺口促使牛肉價格持續上漲,未來我國牛肉進口量繼續增加。
今天我們回顧一下2017年我國牛產業發展和變化。
總體,2017年我國牛產業總體是保持形勢,活牛和牛肉價格上,勢頭;而與此同時,我國牛源整體,肉牛存欄量幾年以來雖小幅增長,但肉牛養殖週期,因而國產牛肉產量增幅於牛肉消費增幅,這樣前提下,進口牛肉和活牛數量增加。
近年來,我國牛肉消費量持續增長,據整理彙總出的數據,2012~2016年,我國牛肉消費量667.18萬噸,增長774.46萬噸,增長勢頭持續,增幅達16.1%;而同期牛肉產量662.26萬噸,增長716.89萬噸,增長8.2%,增長是消費量一半,國內牛肉產量增長速度於國內牛肉需求增長速度。
從以上數據看出,我國牛肉產業目前持續出現牛肉供應量(指國產牛肉)於消費量,這樣宏觀市場環境下,我國勢開放多國家牛肉入華,進口量增加。
2016年,湖南蔬菜生產保持良好勢頭,於市場價格持續看好因素,生產者積極性,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有增長。
統計和預測,2017年我國牛肉進口量達突破70萬噸,這2016年高出10萬餘噸。
經歷了前兩年低迷後,2017年我國牛肉價格回漲勢頭,是受到屠宰季提前因素影響,2017年下半年,牛肉價格漲幅,截至到2017年12月31日,牛肉國均價每公斤51.58元,而2016年同期牛肉國均價每公斤50.28元,同比上漲了2.58%。
而2017年全年,牛肉價格保持了週期性波動特點,年初春節時高價開始回落,到春夏季達到價格最低谷,然後開始回升,年末達到價格峯,這樣價格走勢市場需求基本吻合,只是價格波動時間打破了之前傳統,牛肉消費淡旺季界限打破趨勢。
上文數據統計可以看出,幾年我國牛肉消費量呈上漲形勢,這消費者消費習慣和購買力上漲有着直接關係;同時,牛肉消費淡旺季規律正在,時間界限往年九月份左右提前到了七月份。
消費量上漲情況步是,我國牛肉產品品種正在走向多元化,傳統牛肉消費是農貿市場鮮肉和冷凍牛肉主,而兩年冰鮮牛肉和牛肉開始走向消費者餐桌。
除此之外,牛肉來源新增了國內屠宰進口肉牛,進一步了消費者餐桌。
與牛肉產業,我們2017年肉牛產業總結了幾個關鍵詞:牛源收緊、價格回漲、養殖細分、屠宰季提前。
進入2000年後農業機械化發展,人們採用牲畜進行耕作役,農村養牛數量出現鋭減。
幾年國家加大對養牛業扶持力度,雖然程度上提高了大家養牛積極性,但受於養牛投資、飼料方面限制,牛存欄量不前。
繁殖母牛存欄量一年一年,牛犢,所以價格會一年一年。
養繁殖母牛於養殖育肥牛,投資、週期,但利潤要育肥牛很多。
牛犢價格上漲,是提高繁殖母牛養殖效益,從而縮小繁殖與育肥之間效益。
關於國內牛源問題,2010年左右有所體現,2008年2016年,中國牛存欄量峯時期1.06億頭下降到如今1.00億頭,降幅達5.35%,這其中主要是奶牛存欄量下降,但能繁母牛數量1560萬頭下降1400萬頭,而肉牛養殖週期特點限制了存欄量上漲。
這上漲消費量相比,牛源呈現情況。
受到諸多因素影響,2014-2016年這幾年期間,我國牛業處於低迷情況,活牛價格處於低位,2015年5月份出欄育肥牛價格只能達到11元/斤左右。
而到了2016年同期育肥牛價格達到11.2-11.5元/斤。
截至到2017年12月31日,出欄育肥牛價格突破13元/斤,2016年同期是12.6-13元/斤,同比上漲了3%左右。
而2017年全年,肉牛價格波動持續着之前週期性,淡旺季價格差距,前兩個季度,肉牛價格基本維持11元/斤左右;而後兩個季度,肉牛價格持續上漲,直至年末13元/斤左右。
2017年往年是,肉牛價格開始上漲時間點有所提前,這上文牛肉價格上漲時間點,基本上可以總結為牛業旺季(屠宰季)提前,淡旺季時間界限開始。
2016年基礎上,2017年肉牛養殖市場進一步細分,農業部評出了第三批國家級核心育種場,各主要養殖省份湧現了育種企業。
除此之外,各養殖集中區繁育、養殖和育肥環節進一步分離,養殖場開始專門養殖,另外部分養殖場開始專業育肥。
養殖環節細分,市場環節,細分趨勢。
各地區活牛交易市場數量持續增加,之前很多養殖同時兼顧交易經濟人開始走向專門經濟人,同時開始籌建小型交易市場。
2017年牛業以往幾年屠宰季提前,什麼我們要如此重視屠宰季提前?因為我國傳統牛肉消費呈現着時間特徵——前兩季度淡季,後兩個季度旺季,但是屠宰季提前是打破這樣消費傳統條件。
黑龍江省龍江縣和牛現代化繁殖基地,工作人員查看和牛生長狀況(12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赫垚 攝 天黑了,張是放心,抓起一旁外套奔牛圈走去。
延伸閱讀…
“這些是改良和牛,得,凍着了可不行。
”此刻室外温度零下20攝氏度,張一邊説,牛添些草料。
今年56歲張來成是黑龍江省龍江縣魯河鄉先鋒村脱貧户,10多年前開始養牛。
接觸和牛,是幾年事。
2012年,當地一家企業新西蘭地引進和牛,開始事純種和牛繁育和高檔肉牛改良業務。
黑龍江省龍江縣和牛現代化繁殖基地,工作人員在為和牛播放音樂(12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赫垚 攝 “我當地養牛養得,企業工作人員來找我,讓我加入他們。
”張來成説,雖然開始心裏底,但政策優惠,還是決定試一試。
2016年,張來成購置2頭基礎母牛,利用公司免費提供凍精,進行和牛繁育改良。
張來成説,每購一頭母牛,政府提供3000元補貼。
和牛重量,企業每頭12000元14000元價格收購。
“過去養牛行情,賺一年賠一年,受不了啊!”張來成笑着説,現在了,養多少收多少,收購價格於普通品種市場價,心裏有底了。
2016年,湖南“中央一號”文件部署安排,着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嚴格貫徹農業相關政策,農業總體呈現發展態勢。
(一)農業經濟有增。
經國家統計局核定,2016年湖南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3725.9億元,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5%。
於糧食產量整體下降和生豬出欄持續下行因素影響,2016年增幅上年度下降0.3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農業、林業、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增長3.6%、8.2%、6.5%和8.4%,而牧業同比下降0.1%。
(二)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整體上揚。
2016年湖南農產品生產者價格同比上漲4.7%,四大類農產品漲跌各異。
其中,畜牧業和漁業產品價格上揚15.9%和3.1%,種植業和林業產品價格下跌3.8%和7.0%。
畜牧業產品價格漲幅主要受生豬價格拉動影響,2016年生豬價格上年上漲22.9%,全年4個季度持續上揚,是1季度漲幅,高達 39.5%。
經國家統計局核定,2016年湖南糧食總產590.6億斤,同比減少1.7%;面積4890.6千公頃,同比減少1.1%。
其中,夏糧、早稻、秋糧總產10.9億斤、166.8億斤和412.9億斤,減幅10.3%、2.9%和0.9%;面積166.1千公頃、1420.5千公頃和3304千公頃,同比下降14.2%、1.7%和0.2%。
單產,夏糧單產增長2.4%,而早稻和秋糧主要受氣候欠佳因素影響,單產上年均有所下降,降幅1.2%和0.7%。
2016年,湖南蔬菜生產保持良好勢頭,於市場價格持續看好因素,生產者積極性,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有增長。
延伸閱讀…
預計,2016年蔬菜播種面積、產量同比增長3.5%和5%。
水果方面:全省水果生產形勢,預計產量同比增長5.9%。
是柑橘市場回暖,果農種植柑橘新興品種熱情高漲,全省柑橘產量預計同比增長8.9%。
省政府促進茶葉產業發展《關於全面推進茶葉產業提質升級意見》和《湖南省茶葉產業發展規劃》出台,各地發展茶葉積極性。
預計,湖南2016年末茶園總面積139千公頃,上年增長5.7%;茶葉產量18.6萬噸,上年增長5.9%。
茶葉銷售形勢整體看好,名優茶佔提升,拉高了茶葉均價。
此外,茶葉品牌優勢日益,例如保靖黃金茶、古丈毛尖品牌有口皆碑,消費者羣體穩定,市場銷售。
2016年湖南生豬市場行情。
儘管生豬價格上半年過後略有回調,但於全省生豬市場供應,市場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全年生豬養殖盈利水平。
省畜牧水產局監測數據顯示,12月底(第52周)仔豬價、活豬價、市場豬肉均價41.79元(公斤價,下同)、17.51元和29.51元,較去年同期上揚28.4%、2.4%、6.4%。
豬糧比價8.3:1,養殖户出欄生豬頭盈利400元以上。
與去年相比,養殖户補欄積極性有所增加,存欄和出欄下降勢頭減弱。
2016年湖南生豬出欄5920.9萬頭,存欄3936.6萬頭,豬肉產量434.8萬噸,同比下降2.6%、3.5%和3%,前三季度降幅收1.3、1.4和1.9個百分點。
近年來,湖南草食牧業發展速度加快,是規模養殖場發展迅速,牛羊生產增長,養殖效益。
國家統計局核定,2016年湖南牛出欄172.71萬頭,牛肉產量20.4萬噸,同比增長2.5%和2.6%;羊出欄725.5萬頭,羊肉產量11.97萬噸,增長3.7%和3.2%。
2008年起,我省牛羊肉價格上漲,牛肉2016年2月達到歷史高位78.36元(公斤價,下同),羊肉2015年11月達到歷史高點68.09元,儘管隨後出現震盪下行,但受生產週期、成本和消費支撐,牛羊價格於高位。
湖南積極致力於改善養殖設施、治理面源污染、增值漁業資源,現代漁業發展進程加快。
據全面調查統計,全省水產品產量271.81萬噸,同比增長4%;水產品養殖面積486.91千公頃,同比增長0.3%。
全省水產養殖呈發展態勢,主要表現:一是漁業資源養護。
全面實施洞庭湖、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湘江流域春季禁漁;大力推進增殖放流活動,全年人工增殖放流各類魚苗魚種5億尾以上。
二是發展方式顯著轉變。
開展水產養殖示範場創建和魚池標準化改造,推進洞庭湖區重點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加強漁業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證,重點打造南縣小龍蝦、大通湖閘蟹、東江魚優質漁業品牌。
三是稻田養殖亮點突出。
全省積極推進稻田綜合種養,發展稻魚、稻蝦200多萬畝。
益陽南縣稻田養蝦面積近10萬畝,農民畝均增收3000元以上;湘西推廣稻田養魚面積5.15畝,帶動農户3000餘户,生產“稻花魚”2000噸,實現產值1億元,稻田養魚(蝦)成為漁業經濟增長點。
湖南省規劃,2020年全省稻田綜合種養突破500萬畝。
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結合,湘西、湘南重點發展稻魚(鰍、鱉),洞庭湖區推廣稻蝦(蟹、鱉)模式。
(一)天氣影響農作物生長。
受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2016年湖南氣候,後出現了低温雨雪冰凍、區域性寒潮、極端性降水、“五月低温”、高温乾旱災害性天氣,給全省農業生產帶來影響。
2016年湖南入汛往年提早了11天,入汛後暴雨頻發,影響範圍、強度大、端性,直接導致部分地區稻田秧苗、油菜、蔬菜、茶葉農作物程度受災;“五月低温”致使早稻生長,分櫱數減,發育期推遲,空殼率;夏季高温乾旱日數多,後出現了4輪高温熱浪天氣,中晚稻移摘和揚穗造成了影響。
(二)農業資源環境約束趨緊。
長期以來,追求高產出,拼資源、拼消耗,湖南農業資源日益趨緊,農村環境不堪重負。
耕地資源,2015年湖南人均耕地面積0.86畝,2010年相比下降4%,全國人均耕地58%;水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全省九成以上水田採用傳統漫灌,灌溉用水利用係數0.45左右。
湖南農業依賴“高肥、重藥、大水”,2015年全省化肥使用量、農藥使用量2010年增長了1.8%和3%。
省農委資料顯示,全省1/4農田灌溉水和18%農田受到程度污染,2/3耕地程度酸化,2/3水田是中低產田。
重金屬污染作為湖南農業心頭之患,修復治理任道,農業面源污染形勢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