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條 前條各紀念日,全國懸掛國旗,其紀念方式如下:
一、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國慶日:中央及地方政府舉行紀念活動,各機關、團體、學校得分舉行紀念活動,放假一日。
二、和平紀念日:由有關機關、團體舉行紀念活動,放假一日。
三、國父逝世紀念日:植樹節植樹紀念。
四、反侵略日、解嚴紀念日、台灣聯合國日:由有關機關、團體舉行紀念活動。
五、革命先烈紀念日:中央及地方政府春祭國殤。
二、婦女節:三月八日。
七、下列各紀念日,中央及地方政府舉行紀念活動,各機關、團體、學校得分舉行紀念活動:
(一)孔子誕辰紀念日。
(二)國父誕辰紀念日。
(三)行憲紀念日。
第四條 下列民俗節日,春節放假三日外,其餘放假一日:
一、春節。
二、民族掃墓節。
三、端午節。
四、中秋節。
五、農曆除夕。
六、民族歲時祭儀:各該民族放假日期,行政院民族委員會參酌各該民族習俗公告,並刊登政府公報。
第五條 下列節日,由有關機關、團體、學校舉行慶祝活動:
一、道教節:農曆一月一日。
每年農曆臘月後一天晚上,農曆年後一天(月30日,月29日),稱“除夕”。
三、青年節:三月二十九日。
四、兒童節:四月四日。
五、勞動節:五月一日。
六、軍人節:九月三日。
七、教師節:九月二十八日。
八、台灣光復節:十月二十五日。
九、中華文化復興節:十一月十二日。
前項節日,下列規定放假:
一、兒童節:放假一日。
兒童節民族掃墓節同一日時,於前一日放假。
但逢星期四時,於後一日放假。
二、勞動節:勞工放假。
三、軍人節:依國防部規定放假。
延伸閱讀…
第五-1條 紀念日及節日之放假日逢例假日應予補假。
例假日為星期六者於前一個上班日補假,為星期日者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
但農曆除夕及春節放假日逢例假日,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
故2017年春節放假安排為:2017年1月27日(星期五)2月2日(星期四),共7天。
其中,1月28日(初一)、1月29日(初二)和1月30日(初三)這3天法定假期。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稱“年”,是民間祭灶日子。
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灶。
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説法,官府臘月二十三日,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
除此之外,有吃灶糖習俗,有地方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每年農曆臘月後一天晚上,農曆年後一天(月30日,月29日),稱“除夕”。
延伸閱讀…
它春節(正月初一)首尾,是人們辭迎新日子。
於農曆月有三十天、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日期有廿九、三十了。
但是這一天不論是二十九還是三十,習慣上稱為“大年三十”。
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年夜飯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夜習俗、周、秦時期每年盡時候,皇宮裏要舉行“儺”儀式,擊鼓驅逐疫癘鬼,稱為“逐除”,後稱除夕前一天,即小年夜;除夕,即大年夜。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為“頭”,後引申為“開始”。
這一天是一年頭一天,春季頭一天,正月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是歲朝,月朝,日朝,所以稱“三朝”;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稱“元朔”,正月初一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稱,意即年、月、日三者開始。
正月初二(北方地區正月初三),嫁出去女兒們帶着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
女兒回孃家,必備辦袋餅乾、糖果,母親分送鄰裏鄉親,一如過年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而這些女兒歸來,那麼,來一個分一次,禮物,四塊餅乾而已。
然而,它反映情意甚,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鄉親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掏腰包,儘管初一日壓歲錢時送了,可這一次意義。
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
顧名思義,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晚飯前趕回婆家。
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日子,故稱“羊日”。
這一天裏,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則意味着這一年裏,羊會養得,養羊人家會有個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