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革命(英語:Umbrella Revolution),稱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或佔領行動(Occupy Movement),是指於2014年9月26日12月15日香港發生一系列爭取普選公民抗命運動。
示威者佔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其主要訴求恢復中國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7],爭取行政長官選舉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會功能組別。
運動主要象徵是黃色雨傘,源於示威者面警方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運動因此得名。
這次抗爭運動是香港歷史上第二大型公民抗命運動,於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
中文大學民調[28],超過20%受訪者表示參與佔領,而經推算,整場運動參與人數120萬人,佔全香港人口六分之一[29][30][31]。
雨傘革命是香港史上第四大規模示威,於2019年200萬人大遊行和同年170萬人集會,以及1989年聲援八九民運150萬人大遊行。
運動首3日峯,9月29日10月1日期間每晚有超過20萬人參與佔領[18],是繼同年七遊行51萬人[注 3]上街後,第二大型示威行動。
但示威者訴求全部拒絕,運動失敗告終。
此次運動衍生香港學生聯會(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罷課集會。
9月26日晚上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揭開運動序幕,8萬人集會聲援學生及抗議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對付示威者[17],並逼使“讓愛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提前於9月28日凌晨正式啓動。
同日黃昏,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一度舉起開槍警告旗,結果激發,使佔領行動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蔓延旺角及銅鑼灣,於10月1日擴散尖沙咀。
旺角、銅鑼灣、尖沙咀佔領人士並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大會組織方,同時行動偏離原有模式,“一波一波”抗爭變成佔。
各個佔領區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是尖沙咀佔領區,維持3日。
其他佔領區持續時間,當中旺角佔領區佔近2個月,11月25日27日遭警方武力清場。
金鐘一帶佔領區範圍時候是9月28日10月1日,達到人數峯時期,佔領區後縮,令灣仔運動早段告失守;但龍和道及金鐘道外,範圍清場拖延12月進行。
中環12月11日上午執達主任清場,金鐘夏愨道、添美道同日下午警方清場,使佔領區縮小僅餘會示威區外行人通道。
佔領行動持續79日後,12月15日銅鑼灣佔領區及添馬艦會示威區全面清場作結[32]。
清場後佔領人士改用“流動佔領”、“抗租拆税”不合作運動延續抗爭,而部分示威者佔領添美道“公民廣場”會一段人行道半年,以及佔領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人行道超過3個月。
運動初期,香港傳媒沿用於2013年起籌劃“讓愛和平佔領中環”(簡稱“和平佔中”、“佔中”、“佔領中環”)來稱呼這次行動。
,因應學民思潮及學聯9月26日晚上重奪“公民廣場”行動,引發8萬人9月27日於添美道集會,佔領行動改以添馬艦政府總部起點;加上9月28日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佔領行動擴散旺角及銅鑼灣(一度蔓延尖沙咀),是次大規模行動之中,中環東部小部分地方佔領,未受影響。
後來大多數香港媒體改用“佔領行動”或“佔領運動”作為稱呼,不過有部分境內媒體使用“雨傘運動”。
中國大陸媒體和立場親建制香港媒體報道時,以及中央政府、香港政府發表新聞稿、召開記者會時,大多沿用“佔領中環”稱呼,並普遍加上“非法集會”等來形容;或者採用“違法‘佔中’”、“非法‘佔中’”,表達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官方立場,強調是次運動乃違法行為,即使該年中環佔領[35][36]。
外國傳媒普遍將此次行動稱為“Umbrella Revolution”或“Umbrella Movement”[37][38][39][40](直譯“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源於示威者雨傘防禦警察胡椒噴霧,因而到處有雨傘景象。
雖然採納“雨傘革命”稱呼此運動佔領人士及支持者數,但是大多示威者認為此運動顏色革命或其他多數革命,雨傘革命並非暴力革命,只是意在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爭取民主訴求,及要求行政官梁振英“政改三人組”下台,並非直接推翻中央政府。
9月30日10月初期間,有香港人翻譯“遮打革命”或“遮打運動”[41][42],“遮”粵語雨傘意,“打”寄意行動打倒香港行政官梁振英(行動其中一項訴求是要求梁振英下台)及推翻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目標。
“遮打”二字呼應位於中環遮打道[43];不過遮打道於7月2日凌晨“預演佔中”及9月28日晚上成為示威者點,警方催淚彈驅散後,佔領人士迅速驅離該道路,因此中環佔領。
[來源請求]
現時,泛民主派、民主決派、學聯、親民主派媒體(如《蘋果日報》及D100),將本運動稱為“雨傘運動”(簡稱“傘運”);本土派稱“雨傘革命”(簡稱“雨革”)。
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戴耀廷改稱是次運動一場革命,認為人心中起了一場革命[44]。
2007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了香港普選時間表:香港可於2017年普選及以後行政官,會全部議員普選隨後。
香港特區政府表示普選,會充分考慮了市民、社會各界及會意見,[47]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領導政改諮詢專責小組現進行政改諮詢。
[48]
於普選方法,於2010年,泛民主派多次促請政府儘諮詢。
[49][50]
2014年6月20日起,“和平佔中”與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發起10日6‧22公投,收集市民2017年特首選舉意見,有79萬人參與公投。
普選聯盟“三軌提名”(同時包括“公民提名”、“政黨提名”及“民主”“提委會提名”)方案獲得多支持,有33萬票;學聯及學民思潮“學界方案”(“公民提名”及會議員組成“提委會提名”)有30萬票。
晚上7時20分,港鐵配合警方,宣佈荃灣線及港島線所有列車金鐘站。
政府指投票無法律效力,表明“公民提名”法律、政治和實際操作上有種種爭議,;但補充是次公投並非如部分中央官員所言是“非法”行為,強調只是“沒有法律效力”。
負責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鍾庭耀博士形容,近80萬人參與“全民投票”是港人創造歷史,意見不論誰,表達。
[52]
2014年8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政改決定草案所作説中調,行政官“愛國愛港”人士擔任原則,[53]於“愛國愛港”論,多位香港民主派表示,民主黨主席劉慧卿表示只有中央挑選過人讓大家投票選舉。
公民黨黨梁家傑表示,這篩選方法顯示中央信任香港人。
工黨主席李卓人説如果中央設“篩選”話,是香港的泛民主派,是“普選”。
香港大學法律教授陳弘毅認為,“愛國愛港”是一個政治概念,而不是法律概念,認為香港普選應採用法律上可操作標準和制度。
[54]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會產生辦法決定》,2017年特首普選方法設下框架。
提名委員會要第4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規定組成,維持1200人,特首候選人規定是23人,每名候選人獲得提委會過半數提名,才可以成為正式候選人,門檻1/8選委會委員4倍;至於提委會各界別的劃分,以及每個界別內哪些組織可以產生提委會委員,可本地層面處理。
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決議規定2016年香港會選舉辦法不準修改,沿用2012年香港會選舉模式,意味民主派要求廢除功能組別議席不但無減少,而且全數保留。
[55]
此議激民政黨及爭取民主香港市民,因為他們認為此制度下,所有獲中央屬意參選人,幾可肯定會小圈子產生提委會“篩走”,讓全港合資格選民“普選”者會有親建制人士,故他們認定“8•31框架”下特首普選談是他們主張“真普選”。
23民會議員表明投反對票。
建制陣營指出,普選後可以完善制度,促請普選。
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形容,話路走到盡頭,行動一觸即發,佔中行動會聯同各界展開抗爭。
學聯會發動一波一波不合作運動。
[56]有評論認為人大常委會170票全票通過特首普選方法,目的想告訴港人,中央政府決意,港人休想作出修改。
特首候選人獲提委會一半或以上委員支持,顯示中央候選人產生階段,確保會有中央可以接受人參選,而不是去到後拒絕任命港人選出來特首。
[57]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制度通過後,香港學生聯會(學聯)及學民思潮兩個學生組織於9月22日9月26日期間發起學界罷課,抗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
應康文署添馬公園租借予廣西社團總會舉辦慶祝中國國慶65週年活動,專生第五日(9月26日)罷課移師添美道及會露天廣場舉行。
此日同時學民思潮發起中學生罷課日,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帶領宣讀罷課宣言,接着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歐陽“議論文學是學非”題為罷課生上第一課。
大會其後宣佈有多達1500名中學生參與罷課,放學後加入人數達3000人[58]。
9月26日,添美道舉行罷課集會於晚上10時15分結束後,大會表示緊接進行電影播放技術問題押後,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於是上台表達感受。
晚上10時18分,台邊會停車場出入口示威者突然起鬨,黃之鋒號召民眾衝入“公民廣場”。
集會人士兵分兩路,台邊“先頭部隊”推開會停車場出入口閘門、攀越3米高圍欄,攻入政府總部東翼迴處(即“公民廣場”),會示威者會綜合大樓旁通道包抄。
警方增援,大量機動部隊警察進入添美道及“公民廣場”,並多次舉起“停止衝擊,否則使用武力”紅旗,及噴灑胡椒噴霧,有警察拔出伸縮警棍,或舉紅旗施放胡椒噴霧。
後有100人進入公民廣場,包括岑敖暉多名學聯常委、社民會議員梁國雄、副主席黃浩銘、民主黨黨員區諾軒。
大會場宣佈發起公民抗命行動,呼籲參加者刪除手機內社交通訊程式,以及個人資料發送予學聯秘書處,以備被捕後法律支援[59]。
此次突襲行動秘密進行,事前未有知會傳媒及參與罷課學生,明報綜合學聯、學民及參與行動者提供資料,行動主要學聯學民執委數日前開商討,9月26日落實行動,其餘逾百參與者是行動兩時前獲秘密知會,並定於晚上10時15分集合於會停車場及政總外位置,一同行動重奪廣場[60][61]。
凌晨12時45分,警方調動大批警員,包圍公民廣場中央100多名示威者。
當日凌晨3,防暴警察正式進駐,裝備着防暴頭盔、手持圓盾或盾,龍匯道攻入添美道,是繼2010年反高鐵包圍會後首次出動防暴警察;早上7時10分,持長盾防暴警察“公民廣場”旁會停車場出入口突然大量湧現、排陣,並示威者強行逼出添美道。
上午10時前,“和平佔中”3位發起人趕到添美道,聲援留守學生,部分示威者要求提早啓動佔中,戴耀廷指要守護學生,指佔中支持者當中,有部分人希望部署,故提前啓動佔中。
警方容許示威者提供身份證資料後自行離去,而餘下61名拒絕離開示威者,警方下午1時後開始進行清場及作出拘捕,出動“戰術小隊”警員,4名警員抬1人方式,抬起示威者四肢帶走[61],索帶他們雙手綁着後押上警車。
連同在行動初期遭即時拘捕黃之鋒及12名“先頭部隊”成員,共有74人重奪“公民廣場”行動中被捕。
[62]
警方於下午2時左右完成清場,但於學聯及學民宣佈堅守添美道,市民四方八面前來聲援,各條政總天橋填滿。
直至晚上8時半左右,帶備盾牌防暴警察天橋大力推進,試圖驅趕示威者,其間有使用胡椒噴霧,多人射中。
學聯及學民思潮晚上8時11時發起集會,要求釋放拘捕學生。
大會宣佈有5萬人參與。
後因應場外反包圍警方人數過多,集會人數上調8萬人[17]。
期間警方搜查黃之鋒、周永康、岑敖暉住所,引發示威者,場內噓聲四起。
集會結束後,大會提醒進入公民抗命時段,但示威者未有散去。
[來源請求]
雖然“讓愛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運動發起人之一戴耀廷曾於9月27日表明會提早啓動佔中,但是到了9月28日凌晨1時40分,戴耀廷添美道學聯“命運自主”台上宣佈佔領中環正式啓動,並以集會人士聚集政府總部作為佔中開始地點[63]。
佔中兩點訴求包括撤回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政改決定及馬上啓動政改諮詢[64]。
原本場參加集會市民,戴耀廷宣佈啓動佔中,有看法。
贊成者指既然已有多人集,是發動佔中時機;反對者認為學生是罷課,這樣做會使集會變質,感覺騎劫[65]。
戴耀廷見記者時表示,接近凌晨2時,“添美道旺角‘’”,加上大量佔中支持者參與集會聲援學生,於是啓動佔中;他否認騎劫罷課,指佔中學生目標,並會站學生後面支持學生[66]。
讓學生佔中啓動而離開,會議員梁國雄龍匯道一帶、添美道天橋底、迴處、會有蓋示威區向學生遊説,並場學生下跪,要求眾學生不要離開。
他指佔中只是名詞,不要佔中騎劫集會放棄整場運動,説“贏一起贏,輸一起輸”[67][68]。
上午11時,泛民主派會議員劉慧卿、何俊仁及張超雄運送十多箱音響器材到集會現場時遭警方阻撓,然後其他3人拘捕,音響器材充公[69]。
下午3時38分,香港行政官梁振英聯同多名官員會見傳媒。
梁振英問會否出動催淚彈,以及會否指示出動防暴警察時,並沒有正面迴應,重申政府信任警方專業判斷。
他稱“願意任何人談”,但指特首沒有權力“脱離”人大常委決定來進行政治改革。
警務處處長曾偉雄稱“會使用所需武力”[70]。
下午5時58分,位於夏愨道添美道交界防線防暴警察突然展示“警告催淚煙”黑底白字警告旗,並於10秒後發射多枚催淚彈驅散示威者。
爆炸聲響徹金鐘及添馬艦,整條夏愨道煙霧瀰漫,羣眾掩鼻西面中環方向後退。
有示威者即使身處數百米外,戴着眼罩,眼部感刺痛並流眼水[81]。
抵受不住催淚氣體示威者退守添馬公園,200多人疑因吸入催淚氣體,躺草地休息[82]。
部分示威者撤退到太古廣場出的金鐘道,匯合5時25佔領了金鐘道東行三條行車線 (中環銅鑼灣方向) 佔中後援會羣眾,佔金鐘道西行線 (銅鑼灣中環方向) 電車路,徹底封鎖金鐘道。
[72][78]。
其後有志願者急救站警方施放催淚彈擊中[83]。
這次是繼2005年韓農反世貿騷亂後,警方首次示威者施放催淚彈[81];是繼1989年旺角油麻地騷亂後,香港市民發射催淚彈[84]。
催淚氣體散去後,示威者衝出夏愨道,防暴警察見示威者重新聚集跡象,於下午6時03分及6時05分施放催淚彈。
[85]
期間,一名面戴口罩男子於催淚煙霧中,兩手舉雨傘,催淚氣體而退避。
該男子隨後新聞媒體作為是次催淚彈驅散行動代表。
該男子稱為“雨傘人”,成為雨傘革命象徵之一。
[86]
下午6時50分,全副裝備防暴警察更向示威者展示“速離否則開槍”橙底黑字警告旗,並發射催淚彈。
[87]
晚上7時後,示威羣眾來多,超過10萬人四散中環匯豐銀行總行對出德輔道中、文華東方酒店對出幹諾道中、香港大會堂出,佔有關幹道,與警察展開“攻防戰”。
[來源請求]
晚上10時,大批示威者聚集近海濱長廊一帶,趁龍和道東行線警力,即衝出龍和道馬路,5分鐘內佔東西行全線。
警察乘港鐵增援,手持長盾牌防暴裝備佈陣[88]。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宣佈,取消香港大會堂所有節目,大會堂關閉[89]。
其後警方晚上於中環、金鐘、灣仔多處施放催淚彈。
示威者流淚並罵“警察”。
部分要求警察罷工,部分舉雙手要求警察放下武器。
但於大批持槍防暴警察上前要求示威者離開,示威者逼退遮打花園及皇后像廣場[90]。
有消息指出,香港行政官梁振英、北京駐港機構香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警務處處長曾偉雄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五人28日北京報告,提出請求開槍,並預計會有500人會於武力鎮壓時殺。
香港各醫院做好準備處理大量死傷者。
武力鎮壓計劃中共中央總書記習平否決。
[91]
醫院管理局於9月28日晚發出的新聞公報,醫管局預計有“大量傷者”集會而需要送到急症室接受治療。
於傍晚6時45分,醫管局提醒市民,港島區三間急症室(瑪麗醫院、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預計會因處理大量傷者而令輪候時間平日長[92]。
但延至晚上10時08分,醫管局發出新聞公報,澄清各公立醫院急症室服務運作維持,但輪候時間影響預計會伸延全港所有公立醫院急症室[93]。
香港紅十字會於金鐘夏愨道總部一度提供24時急救服務,以及提供心理支援。
應有可能發生大型流血事件,以及總部受到催淚彈波及,紅十字會總部於9月29日午夜12時左右,於總部門外掛起大紅十字旗。
[94][95][注 5]
於使用催淚彈,警務處助理處長張德強事後於記者會上表示,集會市民使用了保鮮膜抵禦胡椒噴霧,受專業訓練警員無法應付保鮮膜危險品,是警察構成威脅裝備[96],同時認為有理由相信使用保鮮紙包裹面部示威者是有意圖衝擊[97],惟有“武力”解決當時情況[96]。
於港鐵金鐘站封閉,示威羣眾灣仔軒尼詩道前往金鐘一帶
示威羣眾晚上集結人力及物資封鎖金鐘港鐵站出入口,防止警方進入
學生九龍塘站作出呼籲,急需多物資
結合防暴警察“速離否則開槍”橙旗,並持AR-15自動步槍及雷明登散彈槍指嚇市民、各組織表示警察會開槍而呼籲市民離開金鐘佔領區、醫管局表明急症室會接收大量傷者、以及紅十字會於金鐘展示十字旗,市民相信警察會開槍鎮壓,解放軍出動[來源請求]。
晚上10時20分,學聯表示收到消息,警方出動橡膠子彈,故呼籲示威者全面撤離,指市民“保留實力,擇日會”;要求警方不要阻礙示威者撤離,讓他們安全離開。
示威者留守否,是他們個人決定;若有市民評量風險後願意留守,學聯會留守大台後一刻。
[98]。
事實上,並沒有傳媒拍攝到橡膠子彈。
梁振英9月29日凌晨1時否認會派出解放軍、否認警察開槍,並稱完全沒有事,希望市民保持。
警方致力保持道路,且保持克制,希望市民儘和平散去。
[99]
到了9月29日午夜12時後,警方夏愨道幹諾道中發放多枚催淚彈,示威者爭相走避。
警方防線推至金鐘和灣仔方向[100]。
《蘋果日報》表示,是次參與行動警隊部門包括機場特警隊、反恐特勤隊、全數警察機動部隊和首次出動裝甲車“鋭武”,動員人數超過7,000人,而且配備催淚槍、橡膠子彈及AR15步槍裝備[101];動用主要職責內部保安(人羣管理及防暴)任務警察機動部隊,無出動裝甲車。
醫院管理局啓動重大事故控制中心,協調救援工作及傷者分流到醫院。
醫管局指當日下午4時起晚上9時45分,共20男6女送院治療,送往瑪麗醫院、律敦治醫院、東區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和瑪嘉烈醫院[102]。
警務處助理處長張德強事後表示,警方9月28日於9個地點使用了87枚催淚彈[103]。
香港大律師公會、香港記者協會、前線醫生聯盟及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多個團體譴責警方暴力鎮壓和平示威,使用過度武力[104][105][106][107]。
雖然多個組織有警方開槍消息而呼籲示威者撤離,但示威者沒有散去,反而大量市民佔港九多條主要街道。
行動凌晨開始有“遍地開花”趨勢[108]。
晚上11時左右,市民後旺角和銅鑼灣自發建立新據點,並進駐物資站及醫療站。
旺角示威區位於近亞老街及旺角道一段彌敦道,銅鑼灣示威區則位於崇光百貨出的軒尼詩道及怡和街。
當時現場消息稱有過萬名市民[109]。
凌晨時份,示威者追罵途經旺角警員,及包圍警車[110]。
天亮後,多個示威集會地點氣氛,秩序。
大批警員繼續於金鐘幹諾道中佈防戒備[111]。
旺角彌敦道亞老道交界日均有市民馬路上聚集,氣氛。
發用巨型帆布參與者遮,拉起“佔領旺角”橫額。
佔領範圍前晚敦道亞老街十字路伸延旺角道、西洋菜街、砵蘭街,彌敦道南北行6條行車線全被佔領,路經巴士線要取消或改道。
客貨車及私家車亞老街路中心停泊堵塞道路。
早前停駛多架巴士,其中一架成為集會者表態“畫板”,貼上大量要求梁振英下台、爭取普選標語[113]。
場警員人數多,有警員觀察。
街上持續有人發言,羣眾時鼓掌和高呼口號。
一些他們路人,雙方出現口角。
有通宵留守示威者説,雖然,仍希望堅持到後,部分人坐在街上休息和睡覺[114][115]。
銅鑼灣全日繼續坐滿示威者,中有大學生,有來香港旅遊台灣人。
場市民遊客區多國語言寫下他們訴求;惟周邊商鋪受到集會影響,崇光百貨提早晚上6時關店。
示威者深夜開始向西擴散堅拿道西鵝頸橋一帶。
銅鑼灣其他佔點,設立了臨時物資中心,全日收到補給物資[116]。
過千名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深夜百萬大道開會,決議通過無限期罷課,並提出三點訴求,包括要求(1)行政官梁振英及政改三人組(林鄭月娥、袁國強和譚志源)下台、(2)公民提名和(3)撤回人大常委決定。
如果沒有獲得回覆,進行無限期罷課[117]。
中大學生會會長張秀賢表示有4,000人參與會議。
《中大學生報》派發罷課號外,各個書院組織義工隊支援罷課[118]。
學聯指香港八間專院校有舉辦罷課集會,合共6,000人參加校內集會,其中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集會人數過千人。
當日早上,理工大學有200名學生要求見校長唐偉章,且要求校方迴應學生訴求,支援佔中和罷課學生[118]。
與此同時,學民思潮當日呼籲全港中學生在校內罷課,獲得多間中學響應。
[來源請求]
下午5時後,市民下班而參與佔領,金鐘、灣仔、銅鑼灣及旺角入夜後人數上升。
[119]
市民入夜後情緒高漲,有人手持印有特首梁振英畫像巨型紙板人羣穿梭,示威者報以噓聲,叫口號要求“梁振英下台”;海富中心附近德立街有外籍人士鬧市燒烤滋味,準備逾萬元材料供集會人士食用,表示支持[120]。
示威者3次舉手機,合唱《光輝歲月》。
9月30日凌晨,人羣佔多條主要幹道,幹諾道中(畢打街以東)、紅綿路、金鐘道、告士打道(分域街以西),及銅鑼灣軒尼詩道(波斯富街以東)、怡和街。
晚上警員和警車數目減少,無警員勸喻市民離開。
[121]
雖然中環、銅鑼灣及旺角佔領點沒有主台,集會沒有程序,但市民秩序,情緒。
即使面反對者挑釁、指罵,現場有人調停,請反對者離去。
[122]
警方催淚彈驅散行動導致集會人數倍增,晚上20萬人港島和九龍集會[18]。
但有人擔心運動變質成嘉年華,失去抗爭意義。
[123]
另外,9月30日10月2日期間香港多處地方有響應佔領行動集會,包括港鐵上水站附近(9月30日)、深水埗、葵盛東、大圍、屯門、柴灣、觀塘地。
延伸閱讀…
[124][125]
10月3日,旺角彌敦道及亞老街集會地點,下午二時開始,有大批反佔中示威者到達旺角,人數是示威者數倍。
反佔中示威者四出挑釁指罵和推撞,拆毀場帳篷及路障,並追打集會人士。
他們不時集會人士和場記者投擲雜物[126]。
集會人士批評警方地阻止反佔中人士襲擊[126]。
有市民得知警方未有阻止反佔中人士暴行,下班後趕到現場,希望保護和支持現場學生[126]。
另一方面,愛港聲召集人陳淨心Facebook專頁留言,指“情況,召集血仕”,呼籲民眾晚上6點旺角雅蘭商場集合,到旺角清除鐵馬,並行動命名為“光復香港”。
[127]
到傍晚,反佔中人士增多。
警員安全考慮下,將停留彌敦道多日巴士司機駛出,並開路協助集會人士離開。
期間有集會人士場反佔中示威者追打及挑釁指罵,警員加派人員控制場面,集會者斥警方並無阻止反佔中暴徒行為。
[128]於現時大批反佔中人士繼續包圍集會人士,現場不時有打鬥事件。
中兩名男子頭部受傷。
其中一名男子人打頭破血流,警員扶到港鐵站出口。
打傷頭部流血男子稱,他十字路口反佔中人士襲擊,過程十秒[129]。
他表示,自己支持學生,保護學生,期間十多人包圍,頭部腳踢。
他批評警方完全執法,漠視市民安全,指警方助長暴力,揚言會追究。
[130]而佩戴藍絲帶示威者情緒,大喊:“清場!清場!”、“打死他!”[131]香港記者協會指,有女記者旺角採訪反佔中佔中示威者衝突時,遭一名男子硬物敲打手臂。
[132]
晚上10時16分,特首梁振英突然發出廣播視頻,呼籲旺角、銅鑼灣現場市民儘和平散去,學生離開示威現場。
他呼籲無論“佔中”持什麼態度,要保持,任何情況應使用暴力或破壞社會秩序。
[140]
凌晨2時後,有警員旺角朗豪坊開登上一輛警車準備交更,但大批佔中示威者包圍,佔中示威者指責警方包庇社會和暴力份子,導致旺角發生流血衝突。
他們要求警方民眾交代,否則會讓警車離開。
而大批示威者凌晨旺角多處包圍警方,花園街逼退警方防線,逼令警方旗警告。
警方銀行中心附近,無警告下施放胡椒噴霧。
[141]
警員安全考慮下,將停留彌敦道多日巴士司機駛出
警員包圍集會人士,防止反佔中人士衝擊
而《南華早報》片段顯示,示威者沒有反抗情況下,有警員拉下示威者眼罩,直接其眼部使用胡椒噴霧,並迫使示威者撤退到添馬公園附近。
[154]
龍和道警員毆打示威者曾健超,晚上10時警察總部外,律師陪同下見記者,他表示,會法律途徑追究警方及涉事警員責任。
他發言時稱,感謝大家關心,包括朋友、親戚,並感謝新聞記者和傳媒,崗位,拍下他遇襲報道,並見到他本人,沒有反抗能力下打。
[159]
下午5時,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發動於灣仔駱克道遊樂場集會,譴責警察無理毆打本身註冊社工兼社福界選委,估計參與社工逾500人。
示威者晚上駱克道步行軍器廠街灣仔警察總部集會,表示要曾健超打事件報警。
警方一度舉起黃旗警告場者參與非法集會,雙方一度僵持下,警察分批安排示威者入內報警。
[160]
七警案一週年日,警方正式落案檢控7名警務人員“有意圖而導致他人身體受”。
此同時,曾健超收到警方預約拘捕,被控5罪,包括一項涉嫌11名警員淋潑液體襲警罪,以及4項拒捕罪。
曾健超稱起訴及屬“政治打壓”。
袁國説,兩案時間內發生,屬一系列階段事件,諮詢海外資深大律師和刑事檢控專員後,為公平起見,決定兩案一併考慮,並讓兩案涉案者同日提堂和陳辭。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表示,這種“交叉檢控”情況會令審訊變得更複雜,“程序上會麻煩啲”,屬無可避免。
[161]
11月24日下午2時半,的士業團體代表律師及兩名執達主任到旺角佔領區,現場超過10個位置、張貼超過20張法庭臨時禁制令通告與及幾份中文版及放大版通告。
律師代表並向傳媒派發一份中文版禁制令通告,及律師樓發出的告示,列明要求佔領人士告示發出的24時內,清除亞老街及登打士街之間敦道物品,否則會視為垃圾或失物,交給政府相關部門處置。
而任何阻礙執行禁制令人士,可能被控藐視法庭,如果警告後停止,可能警方逮捕[163]。
次日上午9,執達主任到達旺角亞老街,宣讀禁制令[164];同時警方派出3,000警力支援執達主任,包括反黑組探員及專責處理佔領示威“戰術小隊”。
10時35分,執達主任正式執行禁制令,開始清除亞老街障礙物[165]。
卡板路障後,執達主任東面推進砵蘭街,現場佔領人士開始。
港大學生會會長梁麗幗,以及會議員陳偉業、梁國雄、毛孟靜,質疑禁制令細節,並要求執達主任及潮聯小巴代表律師陳曼琪交代,亞老街需要清除障礙物。
[來源請求]
下午2時20分,執達吏要求記者退開,並要求佔領者讓路、停止擾攘或阻礙障礙物,否則會要求警方介入。
於佔領人士留守,下午2時40分,警方“戰術小隊”介入清場,開始驅趕示威者[166],於下午3時開始採取拘捕行動,包括梁國雄內,有超過20人被捕[167]。
警方全面進駐亞老街,並示威者逼退砵蘭街,期間一度展示“警察封鎖線,不得過”黃旗。
[來源請求]
亞老街下午3時50分通車,但只有中線開放,其餘行車線警方佔[168]。
隨後警察於下午4時開始,位處砵蘭街朗豪坊示威者及場採訪記者步步進逼,記者人行道,並示威者展示“停止衝擊,否則使用武力”紅旗,後更向示威者施放胡椒噴霧[169]。
11月26日早上8時20分,大批警員集結亞老街路口。
9,的士團體代表律師鄺家賢聯同執達吏讀出禁制令內容後宣佈予半時,讓留守人士收拾離開。
上午9時55分,200名頭戴紅帽人士人士使用剪鉗及鋸走近亞老街交界路障,他們佩帶“陸路交通運輸大聯盟”識別證件,但獲得法庭批准,有成員自稱並非運輸業人士,有報道指他們收受一天1000元酬金協助清除路障,因此佔領人士質疑身份,雙方指罵[170]。
到11時半,警方防線推進敦道登打士街交界。
彌敦道佔領區路障清除,有吊車運走雜物,有大量食環署工人佔領區裝飾及清除。
下午1時半,警方拆走屬禁制範圍山東街及西洋菜南街交界一堆路障。
[171]。
下午3時半,彌敦道全面清場,並通車,下午5巴士恢復行駛。
[172][173]2日清場行動導致佔領人士逼棄守旺角佔領區內所有主幹道,退守內街。
通車後,彌敦道少數店鋪外,馬路兩旁商户大部分繼續營業。
[來源請求]
當日傍晚警方稱兩日行動共拘捕148人,當中55人涉嫌刑事藐視法庭及妨礙公職人員執行職務,餘下93人則於11月25日砵蘭街及旺角多個路段集結而被捕。
晚上再有11人被捕。
[來源請求]
日峯行動(香港傳媒稱“光明頂行動”;Operation Solarpeak)是香港警務處為應於2014年下半年發生佔領中環以至演變後來雨傘革命而部署行動,有關行動於2014年年初部署[174],同年12月16日解散[175]。
有關行動“調查組”隸屬於刑事總部轄下,由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及各區刑事偵緝人員兩百名人員組成[176]。
11月30日,學聯及學民思潮早前呼籲市民帶裝備到金鐘,但事前拒絕透露行動內容。
學聯常委羅冠聰於晚上9時集會宣佈“對準政權,包圍政總”,兵分幾路包圍政總各出入口,近千名集會者戴上頭盔和眼罩裝備響應,瞬間湧到添馬公園近特首辦一帶。
示威者直逼特首辦,不過到添馬公園近特首辦樓梯時,遇到戴上防暴頭盔“機動部隊”警察一排鐵馬阻塞。
晚上9時20分後,防暴警察開始噴灑胡椒噴霧,但未能趕走佔領人士。
[來源請求]
晚上9時半,警方“戰術小隊”搶上前,推開鐵馬並動用伸縮警棍示威者進攻,示威者推上特首辦往添馬公園樓梯,並制服多名示威者,他們反綁雙手抬走。
數十名示威者受傷,添馬公園內救護義工急救。
[來源請求]
晚上10時,大批示威者聚集近海濱長廊一帶,趁龍和道東行線警力,即衝出龍和道馬路,5分鐘內佔東西行全線。
延伸閱讀…
警員一度嘗試驅趕,與示威者爆發多次推撞,有手持自制盾牌示威者推撞鐵馬,有人拋水樽、頭盔雜物,警員強光照射,有人警員怒吼“出嚟只揪吖!”,有人罵警員“黑警”。
警員警棍拍打示威者,多次施放胡椒噴霧,其間有警員手上胡椒噴霧鐵罐“鑿”一名戴有頭盔示威者面部。
另一批示威者於龍和道會人行道,及龍和道車路兵分兩路上下攻擊,示威者一度警員噴射滅火劑。
當人行道上示威者築起數排盾牌陣,企圖東行推進時,穿上防暴裝備,手持盾牌及警棍警察驅趕,將多名示威者打傷,其中有自稱港學生,衝突期間遭擊中頭部,血流披面,部分示威者警察制服。
坐在路邊雙手放在頭上警方帶走。
到10時50分,龍和道隧道完全示威者堵塞,佔東西4條行車線,並隧道內架起鐵馬,與警方多次隧道內對峙,防止警方攻破防線[177]。
警方深夜拘捕18男2女,包括社民副主席吳文遠及香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蔡顯輝[178],並譴責示威者非法佔據和堵塞道路,呼籲市民停止不負責任及危險行為[179]。
清場前,夏愨道天橋有人早在橋面上帆布物件,砌出巨型We’ll Be Back字句;有人天橋上,正在添華道靜坐等候警方清場的泛民議員拋下印有雨傘圖案和寫有“We’ll Be Back”字樣紙條,以示支持。
[來源請求]
12月11日,早上9,由冠忠旗下跨境全日通代理人及執達主任執行禁制令範圍內清場工作,包括幹諾道中東行、夏愨道東行至棉道一段及棉道南行4個路障,所需時間雖然預期兩個半時,延至下午1時前完成,但過程十分順利,場戒備警方並未有介入。
而10,200名示威者清場期間留守解放軍軍營外夏愨道,手蹺手形式靜坐,等待被捕[180]。
下午1時30分,警方於海富天橋以揚聲器示威者發出後通牒,給予30分鐘後機會,讓佔領區內人士離開,有近千人毋懼被捕風險,有理會警告橋上高呼“警察”。
警方於下午2時設置封鎖區後,市民不容許進入範圍,示威者只可龍匯道離開,任何人士離開需經警方登記市民身份證,排除作日後追究之用,部分無意被捕者離開。
[來源請求]
到下午2時30分,清場行動正式開始,大批警員各路口組成人鏈封鎖佔區,然後兵分三路,東、西、北同時向佔區推進。
而佔領區大部分範圍“人去營空”,警方沒遇阻撓。
與此同時,警方將海富天橋及中信天橋列為行動區,只限傳媒方可逗留,其他天橋觀察警方清場市民驅散離開。
有市民對警方行動感到,結果警方一度舉起黃旗,市民只能在遠東金融中心快餐店近距離目擊清場[181]。
行人天橋一帶列行動區後,警方全面進行金鐘佔領區清場行動,警員及戰術小隊將物資站、自修室、象徵佔領運動巨型黃傘,以及市民留言“連儂牆”拆下及鋸走。
路政署出動十多架大型車輛,包括九架夾鬥車,走警員拆毀雜物,其後派食環署職員清掃街頭。
清場行動展開12個時後,夏愨道西行線晚上9通車,約晚上10時45分幹諾道中東西行全線通行,但部分塗路上標語未及,整個清場行動歷時13時[182]。
多把依燈柱而建黃傘,警員合力下拉扯破壞
大批警員金鐘夏愨道進行清場期間,有逾百名集會人士,海富中心開德立街及添馬街大叫“開路、開路”,警員築起人鏈阻擋,並呼籲他們儘離開,否則驅散[183]。
下午4時半,警方開始處理由早上靜坐在解放軍軍營附近添華道示威者。
他們坐在地上組成人鏈,高呼“我要普選”、“無畏無懼”口號打氣。
警員採取拘捕行動時,上前示威者講解原因及要求示威者合作站起,兩名警員陪同下離開;若不合作,4名警員抬走,登上旅遊巴送往各區警署。
[來源請求]
到晚上,數十名市民夏愨道東金融中心一帶人行道舉行黃傘,被捕者大呼“加油”,警方派出近百人戒備,防止衝出馬路佔領[184]。
警務處助理處長張德強晚上宣佈,共有909名市民封鎖佔領區時登記身份證後獲準離開,後或追究刑責;247人行動中被捕,包括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及15民會議員,他們被控非法集會、阻差辦公。
葵涌警署50多人,清晨4時後全部離開警署,當中有20人籤擔保離開,包括8名學聯成員,包括常委羅冠聰和常務秘書鍾耀華,及學民思潮成員吳文謙3人。
送到屯門警署有30多人,經通宵扣查後於早上8時左右,全部離開警署[185]。
而晚上7,一名本身有堅持上班參與清場行動49歲警署警長暈倒送往律敦治醫院,於治療部急救,情況,警務處處長曾偉雄晚上到醫院探望。
[來源請求]
逾千警力花7時清場後,路政署出動多架大型車輛,包括9架夾鬥車,有關拆毀帳篷、黃色巨傘及欄杆物件,運往中環填海區地盤內,雜物堆得如一個個小山丘,面積如一個七人足球場。
位置毗鄰香港摩天輪及開幕AIA中環歐陸嘉年華,喧鬧場景現場一片,形成比[186]。
12月15日,800名警員早上9時抵達銅鑼灣佔領區,呼籲留守者離開,後糖街波斯富街一段怡和街及軒尼詩道全線封閉。
到10時20施封鎖區後,留守者可選擇自行離開,但要登記個人資料。
其後戰術小隊展開清場,利用工具將怡和街一段東行線路障清除,夾鬥車迅速到場移走障礙物,兩個時清場行動後,於下午1時05分重開道路[187]。
警方於12點半前展開拘捕場留守後17名佔領人士,包括早前拘捕、年90歲黃伯及78歲吳伯、公民黨會議員陳家洛及樹仁學生會成員陳珏軒。
各人並無作出反抗,自行登上警方安排旅遊巴。
而市民封鎖區外撐起黃傘聲援。
[來源請求]
警方站上警方用作廣播高台,呼籲留守者離開
到10時20施封鎖區後,留守者需經百德新街登記個人資料才可離開
縱使香港政府、各香港傳媒12月15日銅鑼灣及會外示威區清場作結,添美道人行道及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人行道有示威者繼續留守。
2015年5月,有140-150個帳篷駐紮添美道一帶人行道上。
[188]
2015年6月23日,地政總署拆添美道人行道添美新村,過百名警員附近戒備。
佔領中環雨傘革命而引發佔領行動告一段落。
[189]
零售方面,會德豐旗下金鐘廊,自9月28日晚上起至9月29日早上多個入口關閉,造成上班族上班,上班人士統一中心保安查詢。
[191]銅鑼灣崇光百貨提早晚上6時關店。
希慎廣場管理公司軒尼詩道入口鐵馬陣封閉。
彌敦道旺角段逾20間大小珠寶金飾店停業,其中連鎖零售金行周大福全港有三分之一分店關門,僅旺角彌敦道一帶,受影響分店達10間。
[192]而附近多間連鎖電子產品店延至中午開店,有藥房生意下跌近半,有連鎖餐廳及麪包店指生意額因商户停工停業而減少。
不過,有報販指,示威活動反而令報紙銷量增加,帶生意。
[193]
教育局9月29日、30日及10月2日宣佈灣仔區及中西區所有園、中小學及學校停課。
[194]10月5日,教育局宣佈區內所有中學於10月6日復課,小學亦於10月7日復課。
[195]
交通方面,270條路線巴士路線受影響[196],佔整體路線47%,每日受影響乘客逾150萬人次,佔整體巴士乘客40%。
另外,25條專線小巴受阻,九巴有43條路線服務,另有多線巴士改道。
新巴及城巴有41條途中區路線停駛,其餘路線要改道或更改終站。
然而,城巴85線(杏花村小西灣段)及新巴82M線全線加強服務或延長服務時間[197]。
電車服務介乎銅鑼灣服務,服務一分二。
所有公共交通於12月15日下午恢復。
[198]
康文署宣佈,原訂10月1日晚上國慶煙花匯演取消。
中國國家旅遊局9月29日全國旅行社發緊急通知,9月30日起嚴禁新增香港團,獲審批者及行不受影響,期7天。
有資深旅遊業界人士預料黃金週訪港陸客去年跌三成。
[199],黃金週訪港旅客達109萬,年升超過6%。
[200]
2015年6月,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昨強調“8.31”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具有法律效力,存在實施改變可能。
他並明言,“8.31”決定不止限於一次選舉,而是,2017年後普選要“8.31”決定,實施後可能實際問題作出修改。
[201]
雨傘革命導致中央計劃進一步收緊香港管治。
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饒戈平於去年四月佔領行動如箭在弦前,提出特區政府二十三條前,可香港試用內地國家安全法,避免國家權益受到損害,及至佔領行動於去年九月底爆發,加上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及《香港民族論》發表多篇指主張港獨之嫌文章,要求設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呼聲於親中陣營多。
另一名人大、工聯會理事吳秋北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可香港選擇性執行,如本港《基本法》二十三條,《國安法》港適用。
另提倡《基本法》二十三條港區人大代表王敏剛贊成有關做法,直言香港應該《基本法》二十三條。
[202]
悉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計劃2015年三月北京“兩會”期間提建議,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透過修改《香港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將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並適用於香港,另有人大代表聽聞另一可能方案是直接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表明《國安法》條文適用於香港特區,換言之香港無需二十三條,港人可能受《國安法》規管。
[203]
2015年1月8日,全國港澳研究會北京舉行青年教育研討會,會長陳佐洱聲稱佔領運動令香港青年洗腦,過於理想天真化,出現“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展現。
國家意識、人生目標、歷史文化方面存在缺失,目前燃眉之急,是要深刻反思,叫香港教育局利用手上資源,青年“補腦”[204]。
教育界會議員葉建源認為,陳佐洱不《基本法》對高度自治規定,於陳佐洱以“毒豆”形容青少年,葉建源無法接受這説法,認為是本港青年[205]。
住宅用户水費是每4個月結算一次。
水務署是該段時間內抄錄水錶所得讀數來計算用水量。
計算水費方法是用水量分為4級,然後每級進式收費率計算水費。
本處採取這個方法計算水費,是希望用户避免浪費食水。
1995年2月16日開始結算期內用水量,每4個月一週期收費率是:水務設施規例,121.64天一個4月結算期。
每一級用水量是結算期內用水日數,然後比例計算,如果結算期超過121.64天,第一級免費用水額會超過12立方米。
第二及第三級內用水額會超過31立方米及19立方米。
因此,如果有兩位用户用水量話,結算期一位要繳付水費會。
詳細計算方法請參考以下舉例。
你亦可使用我們電腦程式來模擬計算你水費。
這個電腦程式會你最近帳單用水模式,來模擬計算你水費及排污費。
李先生所付水費陳先生,因為他117天內(陳先生127天)了同等耗水量。
使用電腦程式你最近帳單用水模式,來模擬計算你水費及排污費。
以上計算例子只供參考之用。
於排污費徵收、上期水費結存或撥入下期計算零額以及逾期繳5%附加費,繳交水費或會上述計算例子所得數額略有不同。
非住宅用户水費是每4個月結算一次。
本處是首尾兩次抄錄水錶所得讀數來計算用水量。
至於用水量多用户,他們水費結算期是一個月。
計算水費方法是用水量乘上一個收費率,用水種類,收費率。
現舉一個例子。
一間貿易公司4個月結算期內一共用了100立方米食水,這公司要付水費是用水量100立方米乘上商業用水收費率,每一立方米4.58元,因此這公司要付水費總額是458元。
你亦可使用我們電腦程式來模擬計算你水費。
這個電腦程式會你最近帳單用水模式,來模擬計算你水費及排污費。
鹹水沖廁,是完全免費;淡水沖廁水費,每4個月結算一次。
本處會該段期間內首尾兩次抄錄水錶所得讀數來計算用水量。
每一座樓宇設置一個水錶來量度這樓宇內所有單位合計用水量。
計算淡水沖廁水費方法,是用水量分為2級,然後每級用水量乘上該級別收費率。
1995年2月16日開始結算期內用水量,每4個月一週期淡水沖廁收費率是:現舉一個例子,一座只有一單位樓宇4個月結算期內共用了100立方米食水,這住户要交水費款額是70立方米乘4.58元,因此這住户要付水費是320.6元。
水務設施規例規定,121.64天一個4個月結算期。
每一級用水量是結算期內用水日數,然後比例計算,如果結算期超過121.64天,每個單位第一級免費用水額會超過3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