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及時間資料 |2017 |2017 |【2017 農曆 二十四節氣】

中國二十四節氣古代農業生產過程中,發揮了作用,是我國民間智慧結晶,民間,二十四節氣歌稱數九節氣歌,九九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秋處露秋寒霜降,每月兩節不變,上半年來六廿一,立春陽氣轉, 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 春分地皮幹。

立冬交十月, 雪地。

立夏鵝毛住, 小滿雀來全。

芒種開了鏟, 夏至不納棉。

小暑不算熱,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 處暑動刀鐮。

白露煙上架, 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 霜降變了天。

吃狗肉:冬至吃狗肉習説是漢代開始。

大雪河叉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臘月, 大寒整一年。

二月驚蟄抱蠶子,四月立夏插秧子,六月天買扇子,八月過節麻餅子,十月天寒穿襖子,清末年間,蘇州彈詞藝人馬如飛,穎緻地節氣和戲劇名稱編寫一首《節氣歌彈詞》進行演唱,深受聽眾歡迎。

西園梅放立春先,驚蟄初交河躍鯉,時放風箏,牡丹立夏花零落,隔溪芒種漁家樂,冬至這一天,太陽黃經270°,陽光直射南迴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黑夜,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開始。

而冬至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了。

周朝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郊外祭祀天活動,因為周曆正月夏曆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於我們現在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可以説:過“冬節”是漢代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

延伸閱讀…

2017 年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及時間資料

2017 年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及時間資料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日子,皇帝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這一天要父母尊長祭拜,現在有一些地方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餛飩麪: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説法。

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

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殘。

百姓其恨之入骨,於是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音,呼作“餛飩”。

吃狗肉:冬至吃狗肉習説是漢代開始。

延伸閱讀…

2017年二十四節氣

2017年二十四節氣時間,2017年24節氣表

相傳,漢高祖劉邦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狗肉,覺得味道,讚口。

從此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習俗。

現在人們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來年有一個兆頭。

吃餃子: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餃子是必不可少節日飯。

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

”。

紅豆糯米飯:江南水鄉,有冬至夜全家歡聚一堂吃赤豆糯米飯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百姓。

但是,這個疫鬼赤豆,於是,人們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