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攜手應氣候變化挑戰,合力保護人類地球家園。
【英雄回家】歸來吧,看萬家燈火近期,多地兒科診量激增,讓兒科診療資源匱乏是醫生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熱點。
業內專家認為,應源頭加快推進院校兒科醫學教育,想方設法提升兒科醫生崗位吸引力和職業獲得感。
這家醫院兒科門診,擠滿了打點滴孩子和忙前忙後家長,咳嗽聲、哭鬧聲此起彼伏。
近期,流感、肺炎支原體多種呼吸系統疾病持續高發,多地兒科診量激增,讓兒科診療資源匱乏是醫生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熱點。
兒科醫生為何缺乏,這一難題該如何破解?記者此進行了採訪。
患兒激增,醫務人員滿負荷工作掛號如春運、看病打仗……當前,多地兒科門診人滿為患,有醫院每日接診患兒數量數千計,候診時間“天”單位計算,醫務人員滿負荷工作。
“孩子確診肺炎、氣管炎,醫生説得輸7天液。
孩子,排隊焦心。
”長春某醫院帶孩子看病一名家長感慨地説。
有數據顯示,兒科醫師日均承擔門診人次是其他醫師工作量2.4倍。
診區擠得水泄不通,有家走廊裏推着露營車充“移動病牀”,有家乾脆抱着孩子坐在地上。
“我是半夜12點多帶孩子去兒科急診,沒想到前面排了60多人,後來沒辦法換了一家醫院拍片子,人很多。
”一位患兒爸爸記者説。
國家衞健委監測數據顯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流感主,此外有鼻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引起。
應兒科醫峯,各地醫院想方設法積極應對,有增加兒科醫生出診日,有延長急診時間,有招聘兒科醫生。
吉林,積極應對重症患兒醫、住院難困境,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以下簡稱吉大一院)專門擴容建設“小兒呼吸科三療區”,24時內完成籌劃、選址、醫用物資保障工作。
同時,開闢兒科“黃昏門診”,緩解下班時間急診就診壓力,並拓寬重症轉診綠色通道,保障下級醫院重症兒童及時救治。
國家衞健委聞發言人米鋒表示,大醫院人員密集、等候時間,交叉感染風險,建議症狀患兒首選到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或綜合醫院兒科診。
延伸閱讀…
、強度大,很多學生願選擇兒科“兒童看病根本原因是兒科醫生。
”2017年,接受媒體採訪時,時任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兒科研究所黨委副書記楊健表示。
國家衞健委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兒科醫師數量20.6萬人,全國420多萬名醫生中佔5%。
而我國0~17週歲兒童數量佔比21%。
近年來,我國引導高校新增兒科學專業布點、推動薪酬待遇政策兒科醫務人員傾斜方面發力,加快兒童人才隊伍建設,但面臨人才缺口現實問題。
記者採訪瞭解到,目前,兒科普遍面臨着醫生培養、招聘難、流失率高等問題。
有數據顯示,兒科醫師日均承擔門診人次是其他醫師工作量2.4倍。
延伸閱讀…
與成人患者,兒童診溝、問診、吃藥、診治,醫患糾紛高發,這是很多醫學生願選擇兒科主要原因。
吉大一院新生兒科醫生富鑫是吉林大學2018級兒科專業碩士研究生。
她告訴記者,當年全年級200名學生中,只有十幾人研究生階段選擇了兒科方向。
工作難度和強度,兒科醫生薪酬待遇較其他科室偏低。
《2020年中國醫院薪酬調研報告》顯示,兒科薪酬排名靠後。
另有資料顯示,1999年,多數醫科院校兒科系停止招收本科,代之以臨牀醫學業,兒科學成為其中一門課程,這認為是兒科醫生缺失主因之一。
培養人才,增強獲得感是關鍵“想要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增強獲得感是關鍵。
”吉大一院兒科教研室主任武輝告訴記者,待遇上,吉大一院兒科醫生基本工資要其他科室2000元~3000元。
另外,不管是研究生階段教學,還是入職後個人發展,醫院有完善培養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