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裔美國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成名,源於蘇聯解體後那本《歷史終結》。
那個年代,福山對世界看法正如他書名,預示着一個時代開始。
但世界變化,讓這位學術明星修正自己觀點。
近期學術作品和公開演講中,福山關注中國政治發展。
他認為,中國近期提出修憲,廢除國家主席和副主席任期限制“中國和世界是一個消息”。
“自1978年以來,中國有過三次權力交接,這了中國於非洲獨裁國家優勢,”他近期接受BBC中文記者專訪時表示,“任期限制意味着領導人死後繼承問題上會有危機,對政策是件好事。
BBC中文:你説這一舉動會中國產生影響,但你過去幾年作品中反覆提到過中國中產階級崛起。
他表示,中國這一決定,成為全球其他威權政府榜樣。
“很,我們看到許多國家退回到這種統治。
”但福山説,未來中國走向何方,還需要時間觀察。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福山(Francis Fukuyama)成名,源於蘇聯解體後那本《歷史終結》。
BBC中文:但有一些觀察家説,因為習近憲法,所以他需要通過修改憲法,才能使他目的合法化。
你這種觀點嗎?福山:我認為習近知道法治是什麼。
法治概念是一個國家行政者並制定所有規則。
一部憲法存在是讓一個獨立司法當局告訴國家領導人什麼是他們不能做。
此次憲法修改,意味着這一獨立司法機構中國是存在;中國憲法服於中國共產黨,即聽命於習近平。
習近平會接受憲法他束。
因此,習舉動證明,法治中國並存在。
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英文:Anti-Extradition Law Amendment Bill Movement),簡稱反修例運動(英文:Anti-ELAB Movement),支持者叫反送中運動,個別傳媒叫香港修例風波、逆權運動、抗暴戰[註 2]、黑色暴亂[註 3]、己亥事變[註 4]、香港憲法保衞戰或香港護法運動[註 5][4],係香港2019年3月15號開始、6月9號大規模爆發嘅一串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嘅社會運動,形式包括和平嘅遊行同集會,後有出現激進嘅圍堵衝擊行動。
許多評論人士説,中產階級會執政當局帶來挑戰。
你看來,這可能嗎?福山:若習近平有派,我認為會來中國中產階級。
我看來,習近平十分受歡迎,中國中產階級需要和經濟增長,他基本做到了。
所以我認為1980年代韓國出現情況會中國重現。
但這一舉動威脅到,是中國政治精英們,常委中其他成員。
他們中大部分人經歷過文化大革命,他們記得單個領導人有那麼受制權力(是什麼樣)。
他們幫助了習近平成這樣領導人,但他們是受到威脅。
因此,未來幾個月和幾年中,我們需要緻地觀察中國精英政治:這個階層中是否會有派。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2012年11月,習近選為中共總書記福山:我們看到對民主威脅正在全世界範圍內崛起。
柏林牆倒塌後,民主政府和法治崛起。
事實上,從柏林牆倒塌前十年到2000年代中期,這一趨勢令人印象,但開始走下坡路,是許多領導人通過自己權威來侵蝕約束他們權力法律和。
這歐洲國家發生,引人注意包括匈牙利和波蘭。
延伸閱讀…
這種民粹主義特朗普執政美國發生。
雖然中國並不是一個民主國家,但有着一些相似性。
習近平反腐運動普通中國人中十分受歡迎。
他們並沒有法治,但改變了一些現有規則,並且塑造了毛澤東後有過個人崇拜。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福山:習和毛反映了中國統治者一個問題,即傳統上説“壞皇帝問題”。
國家皇帝時,比如鄧小平是近代歷史上一位“皇帝”,他這個沒有檢查和制度中可以做十分事情,不用擔心法庭和媒體阻攔。
但當“壞皇帝”國家中出現時,國家會面臨問題。
比如毛澤東是近代中國歷史上後一位“壞皇帝”,他兩場運動:躍進和文化大革命讓一代人受,國家造成損失。
習近而言,早期發出的信號並不容。
他打壓異議人士和公民社會,他創造了稱為二十一世紀“集權主義”社會信用體系,通過數據和人工智能來監視大量人口。
這中國未來而言,會有危險。
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英文:Anti-Extradition Law Amendment Bill Movement),簡稱反修例運動(英文:Anti-ELAB Movement),支持者叫反送中運動,個別傳媒叫香港修例風波、逆權運動、抗暴戰[註 2]、黑色暴亂[註 3]、己亥事變[註 4]、香港憲法保衞戰或香港護法運動[註 5][4],係香港2019年3月15號開始、6月9號大規模爆發嘅一串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嘅社會運動,形式包括和平嘅遊行同集會,後有出現激進嘅圍堵衝擊行動。
延伸閱讀…
雖則香港政府自6月中停止咗修例工作,但要到9月初宣佈正式撤回修訂,加上未能滿足運動入面提出嘅其餘訴求,呢場運動未有完結。
2020年頭香港爆發疫情,同埋6月底政府推行全國人大通過嘅《香港國家安全法》,反修例關嘅示威抗爭活動壓制咗落嚟。
呢次運動唔止係香港六七暴動、九七回歸嚟規模嘅社會動盪,畀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呢場運動源自2018年香港女子台灣遇害案嘅疑陳喺現有制度下唔可以引渡返台灣受審,香港政府喺2019年2月提出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畀香港將疑犯引渡到任何香港有引渡協議嘅地方,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台灣地。
過呢個修訂令香港政府可以種種「逃犯」運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度,而好多人渠套司法制度冇信心,擔心呢個安排會侵蝕香港「一國兩制」嘅根基,所以修例;抗議者並唔係反疑犯引渡去陳同佳殺潘曉穎案嘅事發地,台灣去審訊。
反對者「引渡返中國受審」嘅憂慮叫做「送中」,「送」諧音[5]。
香港眾志喺3月15號搞嘅靜坐,係頭一個反修例嘅示威活動,後社會各界亦以唔同方式表達反修例嘅訴求,但政府一路企,聲稱修例係要「填補法律缺陷」,堅持安排喺會夏季休會前完成審議,結果引起規模嘅示威活動,6月9號民陣搞嘅反送中遊行號稱有過百萬人參加,局無動於衷,結果6月12號嘅示威演化成警民衝突,防暴警察指使用過量武力,而政府話呢次衝係「暴動」,引發多民怨。
行政官林鄭月娥喺6月15號宣佈緩修訂草案,意圖令局勢降温,但佢一路拒絕「撤回」嘅字眼,大多數示威者唔收貨,令運動規模擴大,「遍地開花」到香港各區,每個禮拜有唔區份搞示威活動,多數都出現激進示威者警方峙嘅衝情況。
當局去到9月4號宣佈正式撤回修例,但無回應其餘訴求,所以平息到民怨。
到10月頭,政府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去訂立《禁止蒙面規例》,希望可以減少示威行為,但見唔到。
2020年初,於肺炎疫情嘅關係,反修例運動嘅氣氛曾經緩和咗一段時間,取而代之嘅係一串反肺炎診所遊行同零星嘅聚集活動,但係示威者並冇放棄,持續抗爭。
同年5月開始,疫情,加埋港府推動《國歌法》本地同埋中央人民政府對香港頒布「香港國家安全法」,反修例運動嘅氣氛一度加強返。
到同年8月8號,香港政府回應美國政府推行《香港自治法案》作出對香港嘅制裁嗰陣,首度將反修例運動定性做「反政府動亂」[6]。
呢場運動當初爭取嘅係要求局撤回《逃犯條例》修訂,隨住時局發展,支持者加入訴求,發展出獲運動參與者認可嘅「五大訴求」:
N喺國安法之下,可以將疑犯送去中國審判。
另外,10月頭有啲示威者想「解散警隊」「停止引用法同撤回禁蒙面法」加入做第六個訴求,夾埋叫「六大訴求」,不過多數示威者認為應該要注返嘅「五大訴求」,所以「六大訴求」嘅叫法唔成氣候。
呢場運動民間自發,無大台指揮,參與者主要係透過LIHKG(連登)討論區通訊軟件Telegram交流。
參與者可以分做兩類:多數都係參和平合法示威活動嘅「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有啲人係參前線激進抗爭嘅「派」,雙方下面嘅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