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戊戌狗年為 |公曆2018年2月17號是什麼日子 |全年只有一個 |【2018年2月17】

  新華社天津2月17日電(記者周潤健)16日,迎來農曆戊戌狗年。

天文專家表示,和過去農曆丁酉雞年“兩頭春”是,狗年“單春年”,只有一個“立春日”。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稱“打春”,“立”是“開始”意思,我國立春春季開始。

立春時間基本落每年2月4日或5日。

  天文專家介紹,指導農業生產活動,中國古代陽曆年劃分24個節氣,即每15天一個節氣。

而因為多了閏月,農曆閏年天數農曆平年天數多出30天左右,故農曆閏年有25個節氣,而農曆平年則有23個或24個節氣。

因為立春在歲尾或歲首,所以出現立春節氣跑到上一農曆年歲尾或跨到下一農曆年歲首。

這就出現了農曆年兩頭春、單春或者是無春同情況。

潘曉穎命案是發生中華民國台北市區紫園旅店一宗命案。

命案受害者潘曉穎嫌犯陳同佳香港居民,兩人情侶關係2018年2月8日赴台旅遊,同月13日入住紫園旅店。

潘曉穎同月17日於旅店房內遇害,翌日棄屍台北捷運竹圍站外公園草叢,其男友陳同佳於案發後搭機返港。

命案於3月13日揭發後,台灣士林地方檢察署同年3月、4月和7月,香港律政司三度提出司法互助請求,惟香港政府港台兩地之間並無移交疑犯機制理由,有理會台方遣送陳同佳台灣受審請求。

士林地檢署同年12月3日正式陳同佳發出時效長達37年6個月通緝令[3]。

香港保安局藉此案2019年2月提出修訂《逃犯條例》草案,該草案中共中央紀委倡議[4][5],允許香港特區政府中國大陸、澳門和台灣司法管轄區移交嫌疑人和進行法律協助。

香港會建制派反該草案,並建議香港政府日落條款方式修例,即台灣進行移交疑犯陳同佳,但香港保安局兼顧日後類案件為理由拒絕[6]。

[36]
2019年2月12日,香港行政區政府展開修訂《刑事事宜法律協助條例》(香港法例第525章)和《逃犯條例》(香港法例第503章),但公眾諮詢期過修例一個月,諮詢期縮只有20天,3月4日結束[37]。

此後爭議擴大,成為反修例運發導火線。

[9][10]
案中死者潘曉穎讀於聖士提反書院[11],於中四轉讀職業訓練局開辦美容課程,其後於2017年9月入讀職業訓練局轄下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黃克競分校銀行及金融高級文憑課程[12],但案發前退學。

[13] 2018年2月17日,在台灣旅遊其男友陳同佳殺害,藏屍於行李箱,棄置於草叢。

而後法醫報告證實潘生前有孕。

[14]
疑犯陳同佳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出生[1],其後移居香港,讀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後修讀香港專上學院商科副學士課程,但2018年2月案發前退學。

[15]
潘陳二人同一間公司兼職而認識,相識一個月後成戀人。

2018年2月8日17日期間,兩人結伴到台灣旅遊[16],在台後同逛夜市,並買了一個粉紅色行李箱。

兩人返回旅店後有過性交,但後來發生爭執。

爭執期間潘曉穎告知陳同佳,5個星期前發現懷孕[註 1],稱腹中嬰兒屬她前男友。

陳同佳後來發現一段潘曉穎另一名男子色情影片,陳同佳爭執中勒死潘曉穎[16]。

陳同佳屍體裝入購買粉紅色行李箱後,旅店房間內睡覺[2]。

2月17日早上,陳旅店丟棄潘個人物品後,帶同藏有潘屍體行李箱離開旅店,乘搭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竹圍站,並棄屍竹圍站外一個公園草叢。

[18]
2月17日晩,陳同佳獨自返回香港。

潘父母聯絡不到親女一度質問陳,方謊稱兩人發生口角衝突,不明女友下落,潘雙親女兒失蹤而報警[18]。

三週杳無音訊,潘父於3月11日台灣警方報案[19],旅店閉路電視拍到潘後一次出現時間是2月17日子夜0時26分,二人逛完夜市拖著購買粉紅色行李箱返旅店時間,閉路電視拍到翌日陳同佳推著粉紅色行李箱離開旅店[20]。

陳同佳回港後三度盜用潘曉穎提款卡提款,並3月13日香港警方拘捕,陳於警誡下承認殺害潘曉穎並棄屍,進而揭發藏屍地點[21]。

台北市警方前往竹圍站附近尋回潘曉穎屍體,屍體一個月日曬雨淋,屍身腐化,頸骨有所遺失[22]。

潘曉穎遺體在台灣完成驗屍後發潘曉穎父親,其後運往第二殯儀館辦理移送遺體手續,於3月29日下午華航貨機運回香港,送到葵涌公眾殮房香港法醫作檢查[23]。

2018年10月17日,台灣法務部法醫研究所負責人林俊彥披露,法醫潘曉穎腹腔中發現一塊2釐米骨骼,檢驗後確認屬於34個月胎兒,證實潘曉穎生前有孕[14]。

陳同佳潘曉穎死後,因用女方提款卡盜提2萬新台幣[16],返回香港後3次盜提總共1.92萬港元[16],並且取走潘曉穎數碼(價值2,000港元)和iPhone 6手機(價值6,000港元)[16],而香港被控兩項盜竊罪和一項處理贓物罪,其後8月改控四項處理犯罪得益罪(俗稱「洗錢罪」),押等候轉移至高等法院審訊。

[24] 2019年4月12日,陳同佳香港東區裁判法院承認四項處理犯罪得益罪。

[25] 同月29日,高等法院量刑起點扣減三分之一刑期後,判處其入獄合共29個月。

[16]陳同佳於2019年10月23日9時刑滿釋放[26][27]。

查明案情,香港警務處於2018年3月21日下午派遣組到台灣,東九龍總區刑事總部(行動)詹德明警司帶同一名重案組警署警長及一名警察聯絡科人員[28],刑事警察局台灣警政人員進行會談。

台灣刑事警察局兩岸科表示,港方一行人台灣警方商談了時,案情交換意見[29]。

潘曉穎父親事發後前往台灣,請求台灣檢察機關港府施壓,引渡陳同佳回台灣受審[30]。

潘曉穎遺體及遺物完成檢驗後,於2018年3月潘曉穎父親到台灣領回,而餘下包括胚胎遺骨及遺骸,數個月後完成法醫檢驗及撰寫解剖報告,於7月31日發給來台接收潘曉穎家屬[31]。

台灣方面後於2018年3月、4月及7月,三度港府提出司法互助請求,包括取證及台港司法互助協議,希望港府遣送陳同佳到台灣受審,但三次請求獲港府回應[32][33]。

台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於12月3日陳同佳發布時效長達37年6個月通緝令[3],於台灣法律,疑犯發出通緝令後不符合自首條件,即使疑犯投案,不能自首要求減刑[34]。

台方發出通緝令翌日,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香港傳媒問到台灣早前多次請求港府引渡陳同佳到台灣受審,李家超回應會香港法律處理,現階段不便評論事件[35]。

香港政府事發一年多後2019年10月20日宣稱,自2018年6月2019年4月台方發送4封信件交流案件進程,但是得到台方回應。

他説:“香港特首不是國家元首,何況胡錦濤可能打,這小題做……要菲律賓提出責任報告,誰有責任,關你香港什麼事?”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公開反駁,稱香港作為“次主權”地區,“曾蔭權電話、他議題主動交給公眾策略,捍衞了一國兩制尊,鞏固了香港國際空間,值得違掌聲”。

2019年3月,香港特區政府“香港籍疑犯陳同佳在台灣殺人案”,會提交《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審議;台灣,條例草案賦予中國大陸及澳門政府權力,香港特區行政官提出引渡,經香港法庭引渡聆訊後,可判監七年或以上疑犯可引渡地。

香港泛民主派議員、商界、法律界、以至許多市民認為特區政府修訂逃犯條例[38],打破香港一國兩制下作為獨立司法區防火牆[39],此憂慮及憤怒[40],並直接導致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爆發,是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以來憲制危機[41]。

與此同時,歐洲、美國及加拿大政商界和國際社會,《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廣泛地關注[42],憂慮香港僑民會遭到中國政府以非政治罪名為藉口進行任意拘捕及引渡[43],指修例使香港喪失國際上「地位」,破壞香港營商優勢[44][45]。

2019年5月,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表示,台灣接納香港政府利用修法同屬「一個中國」為前提進行移交,並關注修法後香港台灣人可引渡到中國大陸,表明台灣政府會香港即修訂逃犯條例接收陳同佳[7][8]。

2019年6月26日(即觸發「反送中」遊行示威後),潘曉穎父母去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四個方法潘曉穎討回公道[46],包括「單次個案處理」方式,賦權香港法庭審理一個案;港府「行政指令方式」移交疑犯;賦予香港法庭域外法權;勸説疑犯陳同佳到台灣自首;然而香港政府沒有作出回應,即使林鄭月娥6月15日宣佈緩修例後,未有提出處理此案其他方法[47]。

2018年2月17日出生人今年多年齡,生肖屬什麼,週歲虛歲多少,如何計算年齡?2018年2月17日是農曆戊戌年,正月初二,生肖屬狗,今年是6虛歲,現在是5週歲,詳細計算過程如下:看下什麼是週歲,週歲定義:一出生零歲,然後一個生日一歲。

週歲計算方法,週歲公曆日期計算,計算公式如下:1、如果當前生日過,週歲=今天日期年份-出生日期年份;2、如果當前生日過,週歲=今天日期年份-出生日期年份-1。

今天日期是11月29日,生日是2月17日,今年生日過,所以週歲=5,距離6週歲有80天。

看下什麼是歲,虛歲定義:一出生一歲,然後一個春節一歲。

1997年,英國中國移交香港,中方稱“迴歸”。

25年中,香港經歷和見證了許多跌宕起伏。

如今,中國《香港國安法》頒佈已有兩年,北京“愛國者治港”作為“一國兩制”標準,親北京陣營高呼“二次迴歸”;與此同時,有數萬計港人選擇移民他國。

香港移交25週年之際,BBC中文選出以下十件事情,記憶香港走過這四分之一個世紀。

1997年7月1日零時,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內,英屬香港旗幟後一次隨“米字旗”落下後,中國解放軍首次香港奏響《義勇軍進行曲》,五星紅旗紫荊花旗幟升起。

同一時間,解放軍駐港部隊接管駐港英軍威爾斯親王軍營,成為中國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

90分鐘後,董建華時任中國總理李鵬面前宣誓就任香港行政區第一任行政官,主要官員臨時會議員宣讀職誓詞,中共管治香港特區正式成立。

光時刻過後,是接踵而來挑戰。

亞洲金融危機衝擊香港股市與港元匯率,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1禽流感演變成疫情,啓德機場搬遷赤鱲角機場發生混……特區時空如此展開。

經歷了移民潮後,留下來人,見證了接下來事情。

中國接管香港,香港居民定義香港《基本法》實施而有所改變,引發一羣香港居民中國大陸所生,但香港簽證逾期或無證居留子女,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請確認居留權。

港府緊急修訂移民法律,實施“居港權證明書”制度,要求這些“無證子女”返回大陸,一併申請陸方面簽發“前往港澳通行證”(單程證)與香港特區簽發證明書,方可移民香港,並修例追溯1997年7月1日生效。

一些家庭到特區高等法院提起司法複核訴訟,尋求直接留港,入境處着手沒有提出訴訟無證子女遣返大陸。

1999年1月29日,特區審法院裁決吳嘉玲案,裁定港人中國大陸所生子女,不論有否取得單程證,不論婚生或非婚生,不論出生時父或母是否已成為香港居民,擁有香港居留權。

特區政府警告,若執行此裁決,十年內有167萬中國大陸居民循此途徑移居香港。

特首董建華提請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基本法》相關條文。

1999年6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釋法案,規定只有獲批單程證香港居民中國大陸所生子女享有居港權,出生時父母成為香港居民沒有居港權。

這便是俗稱“人大第一次釋法”,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實質上駁回了香港特區審法院裁決。

中國政府強調全國人大對法律擁有解釋權,包括解釋香港《基本法》,香港民主派法律界人士認為“釋法”衝擊香港司法獨立。

居港權爭議並結束,後引申出造成兩人死亡入境處樓縱火案,外籍家庭傭工及其子女居留權爭議,2001年莊豐源案審裁決。

其中,莊豐源案確立父母香港居民中國大陸居民香港所生子女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日後大陸居民赴港產子引發“雙非兒童”問題埋下伏線。

3. 薩斯來襲,“23條”與“七一”遊行2003年2月21日,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退休教授劉劍倫來港探親,入住酒店後出現肺炎症狀入院,治。

後來流行病學調查認定這不明原因肺炎疫情香港爆發源頭。

延伸閱讀…

農曆戊戌狗年為“單春年” 全年只有一個“立春日”

公曆2018年2月17號是什麼日子,2018年農曆1月2號是陽曆幾號

當年3月15日,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正式將病毒命名為“急性呼吸道綜合徵”(SARS),中文簡稱計有薩斯、沙士、非典。

直到6月23日世衞組織香港疫區名單中除名為止,香港共有1755人感染薩斯,其中299人死亡,包括八名殉職醫療人員。

薩斯疫情讓亞洲金融風暴恢復香港經濟遭受重挫,特區政府應疫情速度受輿論質疑。

而應疫情之際,特區政府忙於推動另一項工作:《基本法》第23條國安。

草案中“叛國罪”、“顛覆罪”、“分裂國家罪”和“煽動叛亂罪”,以及警察獲得法庭搜查令執行搜查權力,引起親民主派政團支持者擔憂基本人權遭到削弱。

眾多下,民間人權陣線首的泛民主派號召市民於7月1日上街抗議,香港島北部鬧市街道,維多利亞公園起點,到中環政府總部,那一個下午填滿了身穿黑衣抗議羣眾,叫喊着“23條”董建華和多名官員口號。

主辦單位稱有超過50萬人上街,成為1989年聲援北京學運後,以及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香港規模遊行。

董建華政府撤回《國家安全(條文)條例草案》,主持工作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與主持抗疫工作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楊永強辭職,董建華2005年3月辭職,沒能完成第二個五年任期。

自此,七一遊行成為了香港民主派政治寒暑表組成部分,“23條”一起,成為日後香港與北京關係一道伏線。

另一邊廂,受衞福食局領導的衞生署署陳馮珍應付過禽流感薩斯疫情後,獲邀到日內瓦擔任世衞組織助理總幹事,2007年獲北京提名並當選總幹事,成為首位出自香港聯合國高官。

2008年夏天,有媒體形容是香港“愛國夏”。

北京8月份主辦夏季奧運會,香港成為了協辦城市,承辦奧運馬術賽事,而這香港百年賽馬傳統無關係。

中國取得奧運主辦權視國力體現時,此刻香港,“愛國情懷”達到高點——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今香港民意研究所)身份認同追蹤調查顯示,2008年是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香港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評分一年。

奧運會舉行前,四川汶川發生死傷“5.12”地震,當時香港民間捐款金額數十億港元計,刷新了1989年北京學運1991年華東水災捐款紀錄。

5月,奧運火炬傳遞來到香港,九龍尖沙咀交通要道彌敦道上,成千上萬市民夾道歡呼。

即使有民間團體抗議聲援3月份西藏騷亂遭鎮壓藏人,但北京奧運表達支持。

香港民主派元老李柱銘當時評論説,火炬傳遞現場同時出現支持者和抗議者,説“一國兩制”還是得到了落實。

一位參與抗議大學生當時BBC中文説:“我們是支持中國搞奧運,不過我們要它人權要改善。

”此前一屆2004年雅典奧運上,香港乒乓球選手李靜、高禮澤奪得男雙銀牌,成為滑浪風帆選手李麗珊1996年英屬香港名義奪得亞特蘭大奧運金牌以來首面奧運獎牌,香港改以中國香港名義參賽以來首次奪牌。

可惜兩人這次有主場利奧運會上未能衝擊獎牌。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温一週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

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2010年8月23日,香港康泰旅行社一個旅行團搭乘旅遊大巴,菲律賓馬尼拉黎剎公園(Rizal Park)遭槍手攔截劫持,八名香港人槍手擊斃,七名香港人受傷。

香港輿論質疑馬尼拉警方處理案件手法失當,造成傷亡。

行政官權罕見宣佈全港哀悼,政府部門三天區旗降半旗致哀,緊接着,中國國務院批准香港特區政府與北京駐港機關同時中國國旗降半旗。

特區政府菲律賓發出級別黑色旅遊警示,雙方關係張。

香港菲律賓家傭社羣傳出有人遭港人僱主解僱傳言。

其後,中國大陸公安、武警有兩場反恐演練重演了馬尼拉劫持事件,展示如何迅速解救被劫持於巴士上人質,確保他們絲毫無損,同時擊殺或活捉劫持者。

案件發生之際,中國菲律賓南中國海巖島(菲律賓稱斯卡伯勒淺灘,Scarborough Shoal)主權爭議趨白熱化,中菲關係張。

馬尼拉人質事件發生後,有報道披露曾蔭權三度直接致電菲律賓總統阿基諾(Benigno Aquino III),但無人接聽,而這引發了一場“次主權”爭論。

親北京香港鳳凰衞視評論員阮次山批評蔭權資電阿基諾。

他説:“香港特首不是國家元首,何況胡錦濤可能打,這小題做……要菲律賓提出責任報告,誰有責任,關你香港什麼事?”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公開反駁,稱香港作為“次主權”地區,“曾蔭權電話、他議題主動交給公眾策略,捍衞了一國兩制尊,鞏固了香港國際空間,值得違掌聲”。

延伸閱讀…

2018年2月17日黃曆查詢

2018 (戊戌―肖狗)年公曆與農曆日期對照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劉迺一方面批評曾蔭權致電阿基諾不果是“自取其辱”,另一方面批評沈旭暉“祭出不知所謂‘次主權’假學術”;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繼而撰文批評沈旭暉“詞”,讓人以為“有人有意將香港搞成為獨立政治實體”。

但劉兆佳同時稱,曾蔭權直接致電阿基諾,只是利用“亞太經合組織(APEC)香港代表所建立其他國家領導人人際關係”,是特事特辦行動。

香港《基本法》,香港1997年移交後可繼續使用“中國香港”名義參加某些國際組織,APEC便是其中之一。

APEC裏,中國香港特首,中國國家主席,菲律賓總統成員政體首腦,平起平坐。

沈旭暉後來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慨嘆,西方討論次國家、次主權時,會它分裂主義、“港獨”課題提並論,這次爭議香港學術有所影響。

2018年4月12日,新任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訪港,會見菲律賓僑民時説:“作為菲律賓共和國總統,並代表菲律賓人民,請允許我向場我們一起中國人地説,讓我現在你們正式道歉。

我們發生深表歉意,力所及下,我保證後會發生類事情。

”杜特爾時説:“中國我們,各種各樣價值幾十億項目外,他們了5億元人民幣貸款。

”人質事件中殉職港方導遊(領隊)謝廷駿兄長謝志堅當時告訴BBC中文,杜特爾特作為一個總統來道歉,他是覺得是一件正面事,“他(謝廷駿)是因為菲律賓政府失誤讓他枉死”。

2012年2月1日,香港《蘋果日報》上出現一頁黃色主廣告,一隻昆蟲騎獅子山頭上,廣告正文質問:“你願意香港每18分鐘花$1,000,000養育‘雙非’兒童嗎?” 香港媒體來自中國內地人稱為“蝗蟲”,普遍認為是一種具有侮辱歧視行為。

與此同時有分析人士指出,歧視言論背後折射出香港內地之間多重矛盾。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家麥高登教授(Prof Gordon Mathews)BBC指出,“蝗蟲”爭議和背後泛的中港矛盾,離不開問題。

麥高登教授説:“30年前,大陸人……認為是鄉下人。

現在香港有錢人可是來陸遊客和投資者。

”“於許多香港人來説,這既讓人,令人不安。

”有悉情況媒體人指出,2003年薩斯疫情後,北京與香港和澳門簽訂《關於建立經貿關係安排》(CEPA),繼而實施中國大陸居民赴港澳“行”。

官方媒體稱此舉旨在幫助香港復甦濟。

然而,大量大陸民眾訪問香港帶來經濟效益同時,“搶購”、“生育旅遊”現象而加深了民間矛盾。

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字,20032013年間,中國大陸女性香港所生嬰兒中,其配偶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或未有申報者,超過21.14萬人。

2012年,梁振英接替曾蔭權出任行政官,他就任前發話,稱不能保證2013年於香港出生“雙非嬰兒”可以取得香港居留權,公、私營醫院宣佈停止接受2013年元旦或以後“雙非”分娩預約,稱為“雙非截龍”。

香港政府此舉未能平息民怨。

香港“本土派”思潮興起,“雙非”抗議活動告一段落,與“行”和水客有關“爆買”問題存在,成為了2015年多次“光復”示威背景。

香港《基本法》承諾,行政官“達至一個有代表性提名委員會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目標”。

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定出所謂普選“時間表”:香港可於2017年普選行政官,2020年會全部議員可普選產生。

泛民主派對北京是否有普選抱有懷疑,同時促請特區政府儘公開諮詢普選方案。

法律學者戴耀廷認為民眾採取有力行動,以期實現普選目標。

2013年3月,戴耀廷社會學者陳健民、基督教牧師朱耀明正式成立“讓愛和平佔領中環”運動,強調和平、非暴力公民抗命模式,時機佔領中環要道抗議。

2014年6月10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一國兩制”香港行政區實踐》白皮書,提出“高度自治權限度於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行政區享有多少權力,存在‘剩餘權力’”,並稱“行政長官和會普選制度符合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符合香港實際……是要符合香港行政區作為轄於中央人民政府地方行政區域法律地位,符合香港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規定,經普選產生行政長官人選是愛國愛港人士”。

“白皮書”提出北京“全面管治權”,讓親民主派輿論質疑北京要收緊港政策之際,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規定特首候選人取得提名委員會支持,而此提委會沿用有選舉委員會模式。

於民主派來説,“8·31決議”等同於延續小圈子選舉,是“普選”。

一些黨派提出“公民提名”建議此否決。

“8·31決議”行動香港學界爆發,包括罷課抗議。

2014年9月26日,罷課學生到金鐘新政府總部集會抗議之際,學民思潮與香港學生聯會突擊闖入政府圍封東翼廣場,即示威方所稱“公民廣場”。

黃之鋒、周永康、岑敖暉學生示威領袖警察拉鋸多時,政府總部圍欄外到場聲援羣眾增多。

9月28日凌晨,戴耀庭宣佈提前發動“佔中”,結果金鐘取代了數百米外中環,成為這場堵路示威中心,79天佔領由此展開。

同日傍晚,防暴警察發射催淚彈驅散不果,示威民眾雨傘抵擋催淚彈,成為“雨傘運動”稱呼由來。

旺角銅鑼灣有民眾突發堵路,形成三個“佔領區”。

10月11日,中國副總理汪洋在出訪俄羅斯期間稱,西方國家試圖香港發動所謂“顏色革命”;10月21日,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率領官員學生代表話,達成任何共識,示威氣勢低落。

12月15日,警察清場金鐘佔領區,拘捕多名示威領袖和到場聲援知名人士,“雨傘運動”落幕。

79天佔領,讓香港社會進入親民主派“黃絲”親建制派是親警察“藍絲”對立局面。

民主派內有好些“傘後組織”興起,例如香港眾志,有主張“本土主義”以至於“港獨”,例如本土民主前線、青年新政。

但同時,民主派力量無法雨傘運動中取得成果,出現分裂,其中代表香港專生香港學聯爆發了“退聯”潮。

親北京陣營掀起推動香港“23條”國安,捍衞中共政權呼聲。

2015年1月,香港媒體報道,中國全國人大港區代表醖釀3月份中國“兩會”期間,呼籲人大修法,直接中國《國安法》適用於香港。

中國國務院港澳事物辦公室支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陳佐洱公開聲稱香港年人遭“洗腦”,要求香港特區教育機關幫青少年“補腦”。

農曆新年首三天,香港列為公眾假期,多數食店休業,而這段期間,無照熟食小販夜間集體擺賣,形成圩集,乃現象,而這一些民眾視為香港過年文化一部分,但有人主張應加以取締,維護環境衞生飲食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