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日(菲律賓語:Araw ng Kasarinlán;稱Araw ng Kalayaan)是菲律賓國慶日,是紀念菲律賓西班牙殖民統治中獨立出來日子。
每年6月12日會舉辦慶祝活動。
這一天象徵著菲律賓人民和獨立,並且是過去奮鬥和犧牲人們和紀念。
他領導下,我們進行了一系列反抗西班牙統治活動,其中包括摧毀了他們稅務證明文件。
這些活動包括遊行、文化表演、音樂會、煙火和其他社區聚會。
菲律賓獨立日是一個國家節日,充滿了激情和自豪感。
每年獨立日是一個時刻,提醒人們和獨立價值,並繼續實現菲律賓和進步而努力。
[2]
1895年,卡蒂普南秘密結社主要領導人[註 1]在位於羅德裏格斯山洞中吸納社團成員。
期間,安德烈·滂尼山洞(英語:Pamitinan Cave)牆壁上寫下「菲律賓獨立萬歲(西班牙語:Viva la independencia Filipina!,英語:Long Live Philippine independence)」口號,確定了該秘密結社奮鬥目標。
滂尼帶領我們發起了菲律賓革命第一次起義,稱為「布加德拉溫呼聲」。
菲律宾争取独立并获得国际社会承认方面取得了成果,但得到美国和西班牙认可。
菲律宾革命1896年开始。
1897年12月14日,菲律宾革命者西班牙殖民政府签署了那巴多條(英语:Pact of Biak-na-Bato)。
條約規定,西班牙殖民政府給埃米利奧·阿奎納多及其革命集團40萬比索,革命者離開菲律賓,後阿奎納多流亡香港。
美西戰爭初爆發時,喬治·杜威帶領著美國亞洲分遣艦隊香港出發,前往馬尼拉灣。
1898年5月1日,杜威率領部隊馬尼拉灣海戰中擊敗了西班牙軍隊。
這場戰役勝利促使美國控制了西班牙殖民政府。
同月,美國海軍阿奎納多送回菲律賓。
[7]1898年5月19日,阿奎納多抵達甲米地。
延伸閱讀…
以下是改寫後內容:
1898年6月5日,一個法令菲律賓卡維特市(Kawit)簽署,宣佈菲律賓立日1898年6月12日。
獨立日這一天,阿奎納多軍師和代表安波羅休·裏安扎雷斯·鮑蒂斯塔(Ambrosio Rianzares Bautista)宣讀了他們起草菲律賓獨立宣言。
98名阿奎納多指定菲律賓人和美國退役炮兵軍官約翰遜上校(L.M. Johnson)一份21頁獨立宣言上簽字。
當天下午4點30分,國歌奏鳴,菲律賓國旗首次作為該國象徵天空中飄揚。
1898年8月1日,这份宣言得到了来自16个革命军控制省190位市政主席批准。
三个月后11月29日,菲律宾国会了这份宣言。
菲律宾争取独立并获得国际社会承认方面取得了成果,但得到美国和西班牙认可。
延伸閱讀…
1898年,西班牙政府美国签署了巴黎条约,菲律宾群岛交由美国控制。
然而,菲律宾革命政府拒绝接受该条约。
接下来一年,美菲战争爆发。
颱風靠近台灣时强度可以分为度颱风、中度颱风、颱风和超级颱风(简称超颱风)。
当颱风靠近台湾时,中心气压值决定了颱风强度。
颱風靠近台灣時,可以風速來衡量其強度。
風速是指颱風每秒移動公尺數。
此外,颱風中心向外風速是一個指標,它表示颱風中心到14公尺處距離。
蒲福風級分類,颱風風速達到每秒14公尺時,屬於7級風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