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 中國共產黨黨員,考驗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民族工作領導人,我軍現代後建設領導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原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後勤部部長,原軍事科學院院長趙南起同志,因病醫治,於2018年6月17日23時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這是埃及前總統穆爾西開羅一法庭接受庭審資料照片(2016年6月18日攝)。
埃及前總統穆爾西2019年6月17日開羅去世,終年67歲。
新華社發(艾哈邁德·戈馬攝) 新華社開羅6月17日電(記者吳丹妮)埃及前總統穆爾西17日開羅去世,終年67歲。
1989年六四天安門廣場民主運動30週年之前,這一事件有關聯一位中國官員——中國國務院前發言人袁木去世。
中國媒體報道,袁木12月13日北京病逝,終年90歲。
他1989年天安門鎮壓後記者會上宣佈,事件造成300人死亡,但其後接受美國傳媒訪問指,天安門廣場上「沒有發生任何傷亡」,引來外界非議。
六四事件後每年香港舉行燭光晚會悼念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簡稱「支聯會」)秘書長李卓人媒體説,六四事件發生差不多30年,仍大白,而隨著袁木去世,世界一個知道當年人,令考究六四事件。
1989年6月4日,天安門廣場附近一輛裝甲輸送車燃燒袁木1988年進入中國國務院工作前,中國官方新華社工作20年。
他後國務院任研究室主任,同時兼任國務院發言人。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博士認為,北京這次是要世界期望管理做到,中方接待布林肯是「做而做」。
他記者會透露傷亡數字:約五千名解放軍官兵受傷、二千多名「數非作歹暴徒」和圍觀誤傷羣眾受傷、300名官兵和民眾死亡,包括23名北京大學生、400名解放軍官兵失蹤。
但他不到兩個星期後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記者布羅考(Tom Brokaw)訪問説,天安門廣場上「沒打死一個人」,批評外國媒體扭曲事件。
解放軍進駐天安門廣場是執行戒嚴任務,維護秩序。
天安門廣場中,沒有發生任何傷亡,沒有打死一個人,解放軍軍車沒有軋死一個人。
我有説整個鎮壓反革命動亂行動中,沒有任何死傷,我只是説解放軍清場時,沒有任何人死亡。
整個鎮壓反革命動亂過程中,有一些歹徒死亡,有圍觀者死亡或受傷,解放軍同時有死傷。
外國媒體中國現況發佈錯誤報道其中一個原因……我只説一句話,現代技術發展讓人們可以發佈影片,去扭曲事情。
1989年5月14日,學生天安門廣場絶食抗議六四事件後有關袁木當年扮演角色爭議絶。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盧格(Richard Lugar ) 看過袁木NBC訪問後,形容袁木的説法是事件作喬治·奧威爾筆下説「《1984》式解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後,結束了華府外交首長五年來首次訪華行程,轉往英國訪問,但有關中國討論並結束。
上一次美國國務卿訪華並會晤習近追溯到2018年6月,蓬佩奧當年6月和10月兩次訪華,但第二次訪問沒有見到習近。
布林肯兩天訪問行程裏,中美雙方提出要關係,但美方尋求重啟軍方溝通渠道一事未能如願。
中方強調美方應為當前關係僵持而「反思」,而中美關係眾多問題中,沒有任何事情台灣問題。
布林肯離開中國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形容美中關係走「軌道」上,然後相隔一天後公開批評習近平是「獨裁者」,引來北京批評。
雖然普遍評論認為布林肯訪華邁出了恢復雙關係發展一步,但多位觀察人士BBC指出,能否恢復,待觀察。
前美國國務院東亞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達偉(Brig Gen David Stilwell)BBC説:「雙方説是那些聲明,説尋求關係,但他下飛機時候獲得他低級許多人接待,這視覺效果是個,羞辱為目的信息。
」「重磅是習平坐在桌子頂端這個設定,中方坐,美方坐另,基本上像是部下,而習近像是這些人開會,佈置事情該如何推展下去。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高級訪問研究員暨中非項目主任於澤教授(Prof Shirley Yu)接受BBC連線採訪時形容,哪怕是相比於數天前接見美國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茨,這次習近平在會議廳中央,盡顯相於中美兩國外交官員超然地位,「這是中美建交40多年以來前所未見。
」中國官方媒體點出擺會議桌中央荷花。
新華社帖文寫道:「當下荷花盛開時節,『荷』與『和』、『合』諧音,我們期待中美兩國和平、合作贏。
」中方派出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中)機場迎接布林肯(右),兩者官階差距。
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生前數十次訪華,中國領導人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後多次訪。
陳家洛BBC中文説:「我倒覺得需要上一些表述——像『帝王』或者是『居高臨下』這些——我反而相信這,中國面子文化中,這次北京地不要美方面子,透過這些動作,想美方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你來了代表我們後便是一帆風順,反而有許多『聽其言,觀其行』、『走著瞧』,看大家想關係修補得多。
」布林肯19日會晤習近平後,加利福尼亞州出席競選活動拜登問到有否布林肯通話。
拜登表示透過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瞭解情況,表揚布林肯表現,並説「我們走在了路上」。
相隔27個時後,加州,拜登一場競選集會演説時,形容習近平是「獨裁者」。
這引來了北京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1日例行記者會上説:「美方有關言論,負責,違背基本事實,違背外交禮儀,侵犯中方政治尊,是公開政治挑釁。
中方此,堅決反對。
」拜登稱習平是「獨裁者」,説他早前間諜氣球並不知情。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路透社説:「我打賭華盛頓想讓這事情悄悄沖,中方希望小題做,破壞促成11月習近拜登舉行雙邊峯會過程。
」美國11月於金山主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峯會。
布林肯出發到北京前,拜登公開稱「期望未來幾個月內我會習近面」。
陳家洛BBC中文説:「拜登競選過程中談及中國問題,回到其二元世界思維,政權有其本質上,中國、俄羅斯這些政體會視這個所謂美國領導民主陣營一個,或者説是主要競爭對象。
」「這影響到日後中美關係,以至於美國外政策。
」中國官方發佈是次中方布林肯一方各場話消息順序上,其口風反覆變化。
官方中國中央電視台於19日深夜報道了楊濤吹風會內容,但內容提及「雙方達成了一些積極共識和成果」外,便是中方批評美方五項「重點闡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勇接受BBC採訪説,布林肯與中方舉行了時間會議,「應該説是取得了成果。
」王勇教授説:「我覺得於雙方來説,改善對彼此瞭解,增加互信,有多處。
這個角度講,兩國外交官坐下來談了,本身一個成就。
」布林肯訪華之際,美國里根號航母(USS Ronald Reagan)通過南中國海。
布林肯離開北京後,央視中共《人民日報》兩天高調報道「中共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佈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進事蹟,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消息,當中提到轟-6K戰鬥機機隊南海「發現幾艘外方船隻中國海域內非法行動」並予以驅離情況。
美國國防部同時發佈拍攝於17日照片,證實里根號(USS Ronald Reagan)航空母艦戰鬥羣南中國海活動。
目前確認轟-6K戰鬥機機隊里根號戰鬥羣活動有否交集。
布林肯離開北京之際,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中國事務高級主任貝莎蘭(Sarah Beran)公開表示,恢復兩軍話是管理兩國競爭進行危機溝通「關鍵方式」。
延伸閱讀…
貝莎蘭説:「我們願意並且能夠各種層級(中國軍方)見面,並促請中國給出回應。
」「我們,彼此希望能起碼確保不會因為溝通失誤,因為誤會而意間發生衝突。
」美國2018年以涉及中國俄羅斯軍火銷售,現任中國國防部李尚福上頒布制裁令,而這成為了6月初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尋求香格里拉話會期間會晤李尚福主要障礙。
那麼,解除李尚福制裁能否給突破僵局創造條件?參加了新加坡香格里拉話會柯伯吉BBC説:「這是有可能,我個人覺得制裁中國國防部是個主意。
中國是個國,需要予以對待。
」「但我想問題是,中國基於不明原因,希望利用拜登政府緩和關係嘗試……因此我認為這於美國來説是個十分危險局面。
」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史達偉認為,布林肯之所以沒能兩軍話方面取得進展,「是因為中國不想(美軍溝通),我們沒能讓他們處於我們話境地。
」史達偉接受BBC採訪時稱,2019年8月,時任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到美國紐約會晤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討論香港局勢,是因為當時華盛頓利用《美國—香港政策法》北京施壓,迫使中方要求會晤。
兩人2020年6月夏威夷會晤,是北京主動提出。
「我們沒去追著他們,他們覺得自己凖備好了,找上門來了。
這羣人(中方)只能這樣。
他們不及我們那麼重視這些話。
」中美關係僵持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持續,但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數據,2022年,中美雙邊貿易錄得6906億美元破紀錄高位。
但中國海關總署2023年5月份外貿數據所見,中國當月出口2835億美元,同比下降7.5%;人民幣計價,2023年前五個月,中國美國進出口同比下降5.5%,歐盟增長3.6%,對日本下降3.5%,俄羅斯增長達到51.9%,意味著美國中國出口重要性下降。
中國央視社交媒體上評論説:「最近,歐美波重量級企業家訪華,釋放出『脱鈎斷鏈』信息;同時,國際社會願中美之間選站隊,這提醒美方要看到人心所向,要把握大勢趨。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國家安全專家羅伯特·斯伯丁(Robert S. Spalding)Twitter上質疑説:「習近平願意見布林肯只有兩個原因:一是他急於讓濟復蘇,二是拜登政府了些什麼他想要東西。
」布林肯北京期間重申,美國華經貿往來中希望實現「去風險化」(de-risking)和多元化,「這意味著投資提升我們自身能力,以及沒能實現韌性安全供應鏈,我們工人企業推動實現公平競爭環境,具損害性貿易手段捍衞自身,並保護我們關鍵科技,以免利用來對付我們。
」「我(中方)表明,繼續採取保護美國國家安全而性措施。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於澤教授BBC説:「你會疑惑,什麼美國賣些汗衫能影響美國國家安全?這樣講,要是這影響到美國就業市場,那成為了國安一部分。
」中朝兩國保持傳統關係,兩國黨和國家領導人。
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生前數十次訪華,中國領導人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後多次訪。
延伸閱讀…
近年中朝高層互訪及多邊場合會見情況如下。
2013年5月,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特使、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崔龍海訪華,習近平總書記會見。
2013年7月,李源潮副主席率團訪問朝鮮並出席朝鮮戰爭停戰60週年紀念活動,金正恩委員長會見。
2014年2月,習近平主席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期間會見朝鮮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
2015年9月,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崔龍海來華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
2015年10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率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出席朝鮮勞動黨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並朝鮮進行正式訪問,金正恩委員長會見。
2016年6月,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副委員長、國際部部長李洙墉訪華。
習近平總書記會見。
2016年7月,王毅外長朝鮮外相李勇浩老撾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期間舉行會見。
2017年5月,朝鮮對外經濟相金英才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峯論壇。
2017年8月,王毅外長李勇浩外相菲律賓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期間舉行會晤。
2017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特使、中聯部部長宋濤赴通報中共十九情況並訪。
2018年3月,金正恩委員長非正式訪華,習近平總書記同其舉行會談。
2018年4月,宋濤部長率中國藝術團參加朝鮮“四月春”國際友誼藝術節。
2018年5月,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訪,金正恩委員長會見。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同金正恩委員長舉行會晤。
2018年6月,金正恩委員長中國進行訪問,習近平總書記同其舉行會談。
2018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慄戰書作習平總書記代表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訪朝,出席朝鮮建國70週年慶祝活動,金正恩委員長會見。
2018年10月,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苟仲文率中國體育代表團訪問朝鮮。
2018年12月,李勇浩外相訪華,習近平總書記會見,王毅國務委員兼外交部同其會談。
2019年1月,金正恩委員長中國進行訪問,習近平總書記同其舉行會談。
2019年4月,朝鮮對外經濟相金英才來華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峯論壇。
2019年6月,朝鮮中央檢察所長金明吉訪華。
2019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應邀朝鮮進行國事訪問。
2019年6月,朝鮮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議長金完洙訪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會見,全國政協副主席楊傳堂會談。
2019年7月,朝鮮中央裁判所長姜潤石訪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會見。
2019年8月,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金秀吉訪華,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會見。
2019年8月,朝鮮對外經濟相金英才來華出席第十二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
2019年9月,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訪,李洙墉副委員長會見,李勇浩外相會談。
2019年10月,中央軍委委員、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訪。
2019年10月,朝鮮人民武力省副相金亨龍率團來華參加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開幕式並出席第九屆北京香山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