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台灣這 |為什麼和 |國際婦女節 |【3月8婦女節】

改寫後內容:國際婦女節,華語圈稱為「三八」國際婦女節或國際勞動婦女節,是一個每年舉辦國際性節日,旨在紀念婦女權利運動。

國家這個日子定為法定假期,慶祝婦女經濟、政治和社會領域貢獻。

第一個婦女節是1909年2月28日美國紐約社會黨組織舉辦。

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一群女工聚集街頭,舉行了一場示威遊行。

她們目的是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增加工資,並且希望能夠獲得選舉權。

遊行中,她們高喊著象徵經濟保障和生活品質口號,稱「麵包加玫瑰」。

1917年3月8日,俄羅斯帝國彼得格勒(聖彼得堡)紡織女工舉行了罷工和遊行,這一活動迅速席捲整個城市,成為俄羅斯革命起點。

七天后,俄羅斯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臨時政府確保了婦女投票權。

1917年,蘇俄3月8國定假期。

這一日1975年聯合國正式確認之前,慶祝地區主要是社會主義國家。

設立國際婦女節想法是產生於20世紀初,當時西方各國工業化和經濟擴張階段。

1908年,紐約市發生了一場抗議活動,有15000名婦女參其中。

她們走上街頭,要求改善工作條件和工資,同時爭取到選舉權。

這場運動口號是「麵包加玫瑰」,象徵著經濟保障和提升生活品質訴求。

首次慶祝婦女節是1909年2月28日,是美國社會黨發表了一份聲明,呼籲每年二月後一個星期日舉辦紀念活動。

這樣慶祝活動延續到了1913年。

婦女節據稱是紀念1857年3月8日紐約女製衣工人抗議活動,但研究人員指出這只是一個傳說,旨在國際婦女節其社會主義起源分離。

1910年,第二國際丹麥哥本哈根舉辦了首屆國際婦女會議。

會上德國婦女運動領袖、共產主義者克拉拉·蔡特金倡議設定一天國際婦女節,得到會代表積極響應。

次年3月19日,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國超過一百萬人舉行各種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

六天后3月25日,纽约发生了三角工厂火灾,导致超过140名制衣女工丧生,其中大部分是意大利和犹太移民。

工作条件认为是导致如此多伤亡主要原因。

21世纪进入后,中国社会普遍存在女性性别和年龄歧视。

1912年1915年,歐洲婦女們於3月19日作為國際婦女節走上街頭,通過舉行和平集會形式戰爭。

選擇這個日子是紀念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婦女工人反抗梯爾軍隊偷襲蒙馬地國民衞軍大炮陣地武裝起義。

這個事件後來視為俄國革命前奏,因此成為了國際婦女節活動之一。

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聖彼得堡)女工舉行了一次罷工,他們渴望獲得生活條件和和平。

隨後,整個彼得格勒市工人加入了這場政治總罷工,這一事件標誌著二月革命爆發。

4天後,俄羅斯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成立俄國臨時政府宣佈賦予婦女選舉權。

1919-1921年,國際共產主義婦女節選在了3月5日。

這是紀念1918年遇害德國共產黨領袖羅莎·盧森堡誕辰。

1921年9月9日15日,第二屆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蘇聯莫斯科召開,保加利亞代表建議紀念俄國女工二月革命中英勇鬥爭,3月8國際勞動婦女節。

1922年開始,每年三八節成國際勞動婦女節日。

蘇聯時期每年會慶祝「英雄婦女工作者」這一天。

然而,這個節日民眾中政治色彩減弱,演變成了類似西方母親節和情人節慶祝方式,這讓女性有機會表達她們尊敬和祝福。

這一天俄羅斯是法定假日,男性會送禮物女性,她們祝賀節日到來。

西方國家,國際婦女節紀念活動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期間舉行,但後來一度中斷。

直到1960年代,女權運動興起恢復。

聯合國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每年於3月8日舉辦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

以下國家國際婦女節列法定假期:阿富汗、安哥拉、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白俄羅斯、布基納法索、柬埔寨、中華人民共和國(限女性)、古巴、格魯吉亞、幾內亞比紹、厄立特里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老撾、馬其頓(限女性)、馬達加斯加(限女性)、摩爾多瓦、蒙古、尼泊爾、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幹達、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越南和贊比亞。

喀麥隆、克羅地亞、羅馬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以及智利一些國家並國際婦女節列公眾假期,儘管如此,該節日這些國家受到認識和重視。

這一天,男性們習慣性地送花和禮物他們生活中女性,像是朋友、母親、妻子、女兒和同事。

有些國家(像是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這一天視為類似母親節日子,孩子們會他們母親和祖母送禮物。

1924年3月5日,廣州《民國日報》發表了一篇社論,其中轉述了國民黨中央執委會指示,指出「三八節是國際婦女日」。

當時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部發表了一份公告,確認了這一點。

這一事件可以說是三八節在中國起源。

民國十三年時候,廣州市路西瓜園廣場舉行了一場盛大國際婦女節紀念會大巡行,何香凝「廣東各界婦女聯合會」名義主持。

1926年3月6日廣州河南各界婦女聯歡大會上,何香凝提到:「三月八日,全世界女性們追求解放日子。

」今年「三八」節,我們應該大規模運動方式,呼籲政府實施男女平等法律,並努力提升女性教育水平。

」1927年3月8日,何香凝發表談話:「婦女節,是勞動婦女求解放一天,婦女求解放一天,我們應該知道解放意義和解放方法。

三八紀念會上,何香凝強調了中國婦女運動落後現狀,但表達了未來希望。

她指出,紀念婦女節意義於促進性別,並且鼓勵婦女們展現毅力和奮鬥精神,實現目標而努力前進。

民國二十七年中華民國婦女第一次參與政治。

1938年三八節是全面抗戰後第一個婦女節。

何香凝提出了一個觀點:「於我們身處民族解放戰火之下,所以我們『三八節』應該是一個鬥爭節日,一個動員節日,應該是一個節日。

」希望能夠推動婦女運動統一,鼓勵婦女參與戰地服務工作以及抗戰後援工作,負起保護國家責任。

在台灣,婦女節在1994年以前視為國定節日。

內政部1991年取消了婦女節時婦女當天可以放假規定。

相反,他們4月4日兒童節和婦女節合併放假,以便婦女可以在家照顧放假孩子。

然而,到了1998年,這個假期取消了,並納入了週休假制度。

不過,符合雙週工作84時勞工可以節日前一天放假一天。

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前,倡導男女平等。

1924年,他們首次參加了廣州舉辦婦女節紀念活動。

1942年,丁玲延安《解放日報》上發表了一篇名《三八節》文章。

她提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時代,我們才能重視『婦女』這兩個字,才能夠需要提及呢?」」[36]
194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3月8婦女節,並舉行各種形式婦女節慶祝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270號)第三條,婦女節(3月8日)是部分公民放假節日和紀念日之一,婦女這一天可以享受半天放假。

國際婦女運動先驅人物「克拉拉柴特金」(Clara Zetkin)哥本哈根舉行國際婦女會議上進一步發聲,她提倡應為全國婦女設立節日,而國際婦女節正式誕生。

这种背景下,国际妇女节和”妇女”一词贬低,受到普遍排斥,有声音呼吁改变称呼。

2007年時,有一位全國政協委員張曉梅提出了一個建議,她主張三八婦女節改為三八女人節。

她理由是,「婦女」這個詞源自於「家庭婦女」,暗示了年齡和沒有文化形象,因此受歡迎。

她認為改變節日名稱可以體現人文關懷和民生關懷重視。

國際婦女節是世界各國慶祝一個節日,旨在肯定婦女們成就,不論她們國籍、民族、語言、文化、經濟狀況和政治立場如何。

這個節日最初目的是促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婦女們能夠有多發展機會。

日益發展國際婦女運動,通過聯合國四次婦女問題全球會議得以加強,國際婦女節紀念活動已成一個爭取婦女權利和婦女政治經濟事務參與集結令。

2月28日,美國各地舉行了首次全國婦女節紀念活動。

美國社會黨選擇此日期作為紀念1908年紐約服裝工人罷工事件紀念日。

然而,美國里程碑可以追溯到1848年。

婦女反奴隸制公約禁止引起了婦女激情。

美國伊麗莎白·卡迪·斯坦頓和盧克麗霞·莫特召集了數百人參加紐約舉辦美國首屆婦女權益大會。

她們《情感宣言》和決議中,呼籲婦女享有公民權、社會權、政治權和宗教權。

一個運動催生了。

丹麥哥本哈根舉辦社會黨國際會議,宣布成立了國際婦女節,紀念婦女權利運動和普選權勝利。

許多歐洲國家和美國慶祝這一婦女節。

3月19日举行庆祝活动中,纪念了1848年革命和“巴黎公社”。

投票和担任公职权利外,他们要求给予妇女工作、职业培训和消除工作歧视权利。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醖釀和平運動中,俄羅斯婦女於1913年2月後一個星期日慶祝了她們第一個國際婦女節。

歐洲其他地區婦女翌年3月8日當天或前後舉行集會,表達戰爭抗議或“姐妹”聲援。

什麼婦女節是3月8日呢?38婦女節並非台灣獨有,這天是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世界各國許多女性會上街遊行,歡慶紀念女力,但38婦女節由來是什麼呢?以下是改寫後內容:

這篇文章介紹三八婦女節起源和各國慶祝這個節日活動。

20世紀初,西方國家工業化帶來了工廠蓬勃發展,然而隨之而來是工時延長和薪資壓低。

婦女們壓迫和公平待遇下,感到無法忍受。

因此,1908年3月8日,一群紐約市婦女工人發起了一場抗議活動,要求改善工作條件、增加工資以及爭取投票權。

他們行動鼓舞了全球其他地區婦女們,成為了國際婦女節起源。

這場抗議活動證明了婦女們力量和決心,並為婦女爭取權益運動奠定了基礎。

這次抗議活動警察驅散,但婦女們聲音引起了關注,視為婦女活動先驅。

這場運動提倡口號「麵包加玫瑰」(Bread and Roses),象徵著婦女應該有權獲得經濟保障,並且同時能追求生活品質,享受權利。

這個口號目的是提醒人們,生活品質不僅是滿足物質需求,還包括滿足文化和精神需求。

隔年,美國社會主義黨宣布成立了”全國婦女日”。

1889年,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克拉拉·蔡特金發表了「婦女解放」演説,選第二國際書記之一。

克拉拉·蔡特金是国际妇女联合会书记,1910年主持了第二次国际妇女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上,她提出了一个倡议:纪念1908年纽约女工游行,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

这一倡议使得美国全国妇女节升级国际妇女节。

1911年3月25日,美國紐約市發生了歷史上工業災—紐約三角內衣工廠火災。

火災導致了146名服裝工人死亡,其中大多數女性,他們或燒死或因為跳樓而喪生。

這場災911事件發生前,紐約市最致命工作場所災難之一。

該工廠管理人員防止工人換班時逃離工廠休息或吸煙,將樓梯井和出口門全部上鎖,導致大多數女工無法及時逃生。

這場悲劇,引發了世界各地對女性工作環境權關注和。

世界各地女權運動開枝散葉,像是1917年3月8日,俄羅斯紡織女工集體罷工遊行。

接下來幾十年裡,婦女們繼續努力爭取自己權利,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婦女們承擔著男性工人離開工作,進一步提高了婦女權利認識。

到了1975年,聯合國首次實施了「國際婦女年」。

每年三八婦女節成為全球性節日。

這一天是紀念婦女們爭取權利做出努力和犧牲,並提醒人們要努力實現性別和婦女權利。

許多國家,包括柬埔寨、烏幹達、烏克蘭、俄羅斯和古巴國家,這一天是國定假日。

延伸閱讀…

國際婦女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背景| 國際婦女節| 聯合國

1994年之前,台灣3月8日作為國定假日來慶祝婦女節。

然而,內政部後來該節日兒童節合併放假,直到1998年才正式取消婦女節放假規定。

在台灣會慶祝婦女節,多半只有一些店商平台做促銷而打出女王節優惠活動。

不過,在世界上許多地方像是美國、西班牙、俄羅斯、中國、澳洲,會推出一些演講、遊行活動,是鼓勵僱主讓女性職員放假。

38婦女節,又名「國際婦女節」,如果你以為這個節日設立罵人「三八」有什麼關係,那錯。

1908年5月到1910年2月間,美國女性勞工職場平等待遇,多次資方(男性主導)談判協調,到議會(男性主導)陳情獲得回應,忍無可忍下,數萬名女性罷工抗議,走上芝加哥紐約街頭!我要寫這篇文章表達所有女性敬意!我們應該讓世界適應女性,而不是讓女性適應世界!有些人可能會天真地以為這個節日稱為”三八”是嘲笑女性,但這可笑!您说得,而且带有歧视意味啊!教育部台湾(闽南语)常用词汇辞典里登载,形容女性、,或者言行举止违背常理人,是“三八”;客家语中,“像你这样一个小气女孩子,能嫁出去吗?”「三八」和「良緣」放在象限中,讓人思考。

然而,隱瞞,關於「國際婦女節」起源,是一群人稱為sam-pat、tioh-kâu(著猴)人開始… 誰呢?那些腦袋一片男人們sam-pat ting-tong。

一个世纪前1908年5月1910年2月之间,发生了一场有关工作抗议活动。

这次抗议主要涉及到美国各州纺织工业女性劳工,他们要求工作场所中男女劳动者享有工作和报酬待遇。

尽管他们多次资本家(主要是男性)进行谈判和协调,议会(男性主导)提出请愿,但获得政府积极回应。

因此,女性劳工们感到无法忍受,选择了直接罢工来表达抗议。

我們先前經歷了三個階段,抵達了美國兩個城市:芝加哥和紐約。

我們正面迎戰全由男性主導資方政客,他們立場是願意縮短工時(當時普遍是14-16時)、增加基本工資,停止僱用童工,以及保障限度生活水平。

我們希望女性公民有朝一日能夠和男性公民一樣,擁有選舉權!經濟上保障,生活品質象徵,女性朋友們抗爭時提出口號「讓所有人有面包,有玫瑰。

」這是辛勤勞動象徵,不論是狹小工廠或危險機器前工作女性們,她們付出了汗水和努力,她們追求是一種「生存」權利,而不僅是「存在」權利。

説穿了,世界組成維持男性「存在」,凱撒大帝到達文西,從伽利略到雷諾瓦,他們「」身影背後,有一位女性所留下足跡,是母親、是愛侶、是孩子、是知己。

如果你想表達什麼,問一個男人;如果你想完成某件事,問一個女人。

拒絕生理性上霸凌歧視,爭取男女平等,打破社會刻板印象平權思維訴求,西元1910年8月於丹麥哥本哈根舉辦第二回「國際社會主義婦女大會」(International Socialist Women’s Conferences)上,當時活躍女權運動家蔡特金女士(Clara Zetkin,1857-1933)登高一呼,討論協議,取得了17個國家,合計近百位會代表共識,意見領袖們決定要勞動節模式,發起一個跨洲際聲援婦女紀念運動,更主張女性手足未來應擁有專屬於自己節日!隔年3月19日,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國,第一個有組織、有規模「國際婦女節」,獲得了超過一百萬人支持響應,女性朋友們聯合走上街頭,呼籲要求各國執政局重視並女性權利權益!爭取投票權和擔任公職權利之外,她們抗議就業環境中存在性別歧視問題!她們發表聲明,強調女性並公民,不應視為商品或工具,而是社會中不可或缺一部分!到了西元1914年2月底,德國境內女權志士們首次將「國際婦女節」遊行訂定「3月8日」這一天。

什麼呢?當年3月8日是星期日(主日),大家完成禮拜,離開教堂後,可以直接聚集一起,並號召多親朋好友與好姊妹們參與遊行!改寫後內容如下:當時星期日是3月8日,人們教堂禮拜結束後,聚集一起,號召親友和好友參與遊行活動!3年后,即1917年,成千上万俄罗斯女性决定俄国历法2月23日(对应西历3月8日)举行全国大罢工,表达沙皇政府无能施政,并要求结束战争(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并解决粮食问题。

原本看輕女性同胞星星之火,沒想到點燃了男性同胞們…包括職業軍人和基層勞工們排山倒海改革怒火,進而完成了推翻獨裁威權偉業!俄國史上「二月革命」(Февра́л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當沙皇霸權結束,社會主義政權接管俄羅斯後,蘇聯領導人列寧和女性革命家柯倫泰紀念女性革命中所做出貢獻,決定「國際婦女節」定為官方節日。

這一決定旨在肯定女性先驅地位和貢獻。

蘇聯和許多西方民主國家同一時期承認了女性參政選舉權,中華民國早了近30年。

1922年,中國共產黨「國際婦女節」概念引入中國,引起了一股女性同胞致意風潮。

五年後,蔣委員長完成北伐之前廣州,中國國民黨和基督教女青年會組織了一次具有國民黨色彩婦女節遊行,參與勞工人數超過兩萬五千人。

西元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佈建國後,國務院於同年12月23日宣佈,每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是一個節日,女性同胞可以享受半天假期(哇!)。

你一个男人进行了教育,教育了一个人;你一个女人进行了教育,教育了代人。

二戰烽火到冷戰對峙,持續多年努力,加上無數女權運動前輩們積極走奔倡導之下,「國際婦女節」社會主義色彩淡化;西元1975年,聯合國首次實施了「國際婦女年」(International Women’s Year),兩年後成員國大會裡,正式邀請(建議)所有國家修法宣佈,每一年3月8日訂為聯合國「婦女權利世界和平」官方假日,期盼普世之下,不論是男性、女性,能夠同工同酬,享有經濟機會、無待遇合法權利,有生殖權利、補貼兒童保育,以及防止對女性手足各種暴力行為。

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簡稱 IWD)是一個女權相關節日。

這個節日慶祝婦女經濟、政治和社會領域做出貢獻。

它是一個國際性節日,各地社會會慶祝這個日子。

婦女節由來有許多故事和起源,但其中一個提及起源是婦女爭取和女權運動。

這個節日提醒人們關注婦女權益和重要性,並婦女們致敬。

取名為「三八」是暗指女性個性「38」?本篇帶你來一探!國際婦女節是紀念女權運動存在,而這段故事得追溯二十世紀初。

當時西方各國工業化和經濟擴張階段,工作條件和工資使得各種抗議和罷工活動此起彼伏,其中像是紡織業女工增加,儘管需要大量人力,是工資僱用勞工,加上長工時、工作環境欠佳,種種因素導致這些工人選在 1857 年 3 月 8 日上街抗議,隨後每年會這日子舉辦遊行。

但其這活動無受到注目,直到 1908 年 15,000 名婦女現身紐約街頭爭取權益,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增加工資和享有選舉權,並喊出了象徵經濟保障和生活品質「麵包加玫瑰」口號,備受重視,女性勞工意識抬頭,隔年美國社會主義黨宣佈設定「全國婦女日」(National Women’s Day)。

所以首次慶祝婦女節是 1909 年 2 月 28 日,當時美國社會黨發表了一項宣言,號召在每年 2 月後一個星期日舉行紀念活動,並且此祝活動持續到 1913 年。

1911年3月,紐約發生了一場可怕三角工廠火災,導致了140多名製衣女工喪生。

這些女工中,大多數是義大利和猶太移民。

這場火災發生引起了全球關注,並成為了國際性紀念日。

這個節日舉辦旨在紀念這些無辜生命,並提醒我們關注勞工權益和安全,避免類悲劇發生。

這個節日意義超越了國界,成為了全球關注議題。

因此,我們要保持警覺,支持公平工作條件,並為保障勞工權益而努力。

那時修改勞工相關法條外,後來美國勞工產生了影響。

國際婦女運動先驅人物「克拉拉柴特金」(Clara Zetkin)哥本哈根舉行國際婦女會議上進一步發聲,她提倡應為全國婦女設立節日,而國際婦女節正式誕生。

延伸閱讀…

三八婦女節的由來是什麼、為什麼和「38」有關?以前台灣這 …

「婦女節」由來是什麼?為什麼選3月8日?100多年前「這件事 …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婦女節紀念活動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期間舉行,但後來停了一段時間。

直到 1960 年代,隨著女權運動興起,聯合國於 1975 年開始舉辦國際婦女年活動,並於每年 3 月 8 日慶祝國際婦女節。

然而,關於「38」這個數字是否含有對女性貶低意味,引起了許多人疑惑。

事實證明只是各位多慮啦!既然是節日,那麼會像節、中秋節不用上班嗎?台灣假期制度1994年之前是國定假日,人們有機會享受到休假節慶。

然而,內政部隨後年份將四月兒童節和這一天合併放假,直到1998年才正式取消了3月8日休假制度。

現在,儘管我們需要上班上課,但這一天並沒有假期待遇。

以下是改寫後內容:

目前有許多國家國際婦女節列國定假日,其中包括阿富汗、安哥拉、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白俄羅斯、布吉納法索、柬埔寨、中華人民共和國(只限女性)、古巴、喬治亞、幾內亞比索、厄利垂亞、哈薩克、吉爾吉斯、寮國、馬其頓(只限女性)、馬達加斯加(只限女性)、摩爾多瓦、蒙古、尼泊爾、俄羅斯、塔吉克、土庫曼、烏幹達、烏克蘭、烏茲別克、越南以及尚比亞。

喀麥隆、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和智利國家,國際婦女節雖然不是公定假日,但這一天,男性會贈送花和禮物他們生活中女性,包括朋友、母親、妻子、女兒和同事。

某些國家,像是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有一個類似母親節節日,孩子們會他們母親和祖母送上禮物。

台灣人知道3月8日是婦女節,但你知道這個節日但是全球性,擁有歷史嗎?1857年歐洲,紡織工廠女工們開始講述著一個故事⋯⋯ 因為20世紀初歐美國家經濟蓬勃發展,是紡織業,大量女性工人需要。

這種情況下,國際婦女節因此而誕生,成為了一個國際勞工運動節日。

然而,需求漲同時,這些勞工給予合理工時工資。

1857年3月8日這天,工人們於決定走上街頭抗議,為自己權益發聲。

自此後,每年這一天會有類抗議遊行活動,目的是爭取自身權益。

這些女工舉辦勞工運動初期並沒有引起多注意及迴響,而這種狀況到1908年紐約一場遊行開始出現改變。

這場遊行規模,有一萬五千位婦女走上街頭遊行,當中來自芝加哥女工外,有來國內各地紡織、服飾業工人。

我們聚集一起,呼籲合理工時、公平工資和選舉權。

隔年,美國正式宣布3月8日全國婦女日。

德國國際婦女運動先驅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於1910年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者婦女代表大會」中提出設立國際婦女節想法,這個想法受到許多會員國代表認可並響應。

1917年3月8日,聖彼得堡因為食品、工廠環境,而造成3、4天罷工。

女工走上街頭要求「麵包和平」、要求選舉權,因而造就了二月革命,臨時政府因為這次事件賦予了女性選舉投票權,這件事成為十月革命開端。

國際婦女節活動中斷,直到1960年代女權運動興起恢復,聯合國是自1975年起,將每年3月8日設為國際婦女節。

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簡稱IWD,代表色為紫色。

紫色象徵是正義、尊。

IWD核心價值是希望、、合作、韌性、、同理、恕、、讚賞價值。

國際婦女節慶祝女性社經地位、文化、政治領域獲得成就、強調女性社會價值,有因而促進了性別推廣。

各國開始舉辦婦女節相關活動,推廣和慶祝這個節日。

性別意識近年來迅速增長,多國家認同婦女節精神宗旨。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各國是如何慶祝和推廣這個節日吧!台灣每年3月8日慶祝婦女節,這一天設定國定假日,讓全國婦女們能夠休息一天。

然而,1991年(民國80年)時,內政部考慮到婦女節放假一天,而兒童節只有孩童們能夠休假,這樣會帶來照顧問題。

因此,決定將婦女節和兒童節日期合併一起,並且4月4日同時慶祝。

這樣安排能夠地照顧到婦女們和孩童們需要,讓他們能夠享受到這個節日。

在台灣,婦女節慶祝活動並不僅限於3月8日,而是整個三月期間持續進行,旨在宣揚女性權益。

各地政府和民間機構會這段時間舉辦多項活動,包括電影放映、手作工作坊、攝影比賽和論壇演講,讓眾有機會參與,接觸並討論婦女相關議題。

這些活動人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平台,讓他們能夠深入地了解和關注婦女權益。

2021年時,衞福部、婦女權益策進發展基金會女人迷舉辦「女子時代──女力,創新經濟時代」一日閃策展,邀請民眾體驗慶祝活動以及手作工作坊,邀請主婦聯盟、婦權基金會「嫄」、Dear b&b;組織演講,分享女子時代面向。

義大利婦女節這天,人們會送俗稱「女人花」黃色小花含羞草給身旁女性,而含羞草是屬於這個季節花朵。

國際婦女節這天,波蘭人會贈送禮物女性,這樣傳統要追溯到二戰期間。

當時婦女節是波蘭社會主義政府用來宣傳女性應有形象設立節日,鼓勵女性外出工作、國家盡一份力,因此工作場合及學校是規定要強制慶祝婦女節。

當時女性常會收到禮物包括毛巾、咖啡,而現今收到是鬱金香。

無論同事、親友是家人,到了婦女節這天可以送一束鬱金香來表達敬意喔!保加利亞婦女這一天會收到花、巧克力以及卡片,學生在校內送花老師,會製作卡片帶回家母親。

許多企業會送玫瑰給女性員工,表示她們敬意。

以下是改寫後內容:

大家!國際婦女節即到來,這是一個節日。

這個日子裡,讓我們細心觀察身邊女性,並她們表達我們感激情。

婦女們社會各個領域中發揮著作用,他們貢獻不可忽視。

因此,38婦女節之際,讓我們抓住這個機會,她們致以感謝。

讓我們共同努力,婦女權益和而奮鬥!本文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我們要求所有參與者遵守以下規範,您使用本服務時,視為此規範:

男性主導父權資本社會:女性缺乏選擇,只能為家庭犧牲自己。

每月付一筆咖啡金額,支持品質觀點產生,同時享受閱讀體驗。

打細算是許多機車族價值觀,但這樣能省錢嗎?若能利用政府補助,把握時機汰換掉家裡老舊機車,加上SYM三陽機車祭出保證7個工作天交車承諾,保購車民眾拿到政府補助、同時享全年度優惠,新車迎接新年生活。

身為全球機車密度地區之一,許多台灣人家中不只一台機車,有機車發動、騎有煙,但長輩或是打細算民眾,總秉持著不到零件停產那一刻換車。

但這樣做法省錢嗎?多個角度,事實上。

機車因為動力科技,省油表現外,需要符合廢氣排放標準。

然而,每機車需要進行排氣定期檢驗時,需要花費大量時間。

有些機車可能通過檢驗,但有可能冒著罰款風險。

此外,道路上,若相關單位攔檢,可能需要支付高額罰款。

再者,隨著造車科技騎士於騎乘安全觀念提升,歐盟日本於2016年2017年開始規定新車要強制加裝ABS防鎖死煞車系統或CBS安全連動煞車系統,台灣目前雖然沒有強制加裝,但2020年之前透過1,000元4,000元購車補助,積極推動民眾選擇有加裝CBS或ABS系統車款,顯見煞車系統提升行車安全關聯性關。

機車不僅沒有CBS或ABS煞車系統輔助,煞車系統年月使用效能衰退,若遭遇到,達到減速避險功能,後續衍生問題,且想像。

機車族於機車靈活性有著依賴,而於汽車,機車購買門檻。

因此,政府鼓勵民眾提高用車安全意識,並積極考慮換購新車。

提升民眾換車意願,政府提供相應補助措施。

先前實施ABS/CBS購車補助計劃,2020年之前結束時引起了一波購車潮,這表明了於機車族,購車補助重要性。

而環保署計劃2023年底正式結束施行2,000元汰換補助,使得年底前成為進行汰換購車最佳時機。

面琳瑯滿目的機車品牌,要如何選擇品牌機種呢?從品牌切入,近年來躍升台灣機車市場龍頭SYM三陽機車,多元機種選擇和產品實力,擄獲台灣民眾芳心,且回饋消費者支持,三陽機車於購車優惠不手軟,年底前結合政府汰換補助,三陽機車全車系汰換碼3,000元,迪爵車型例,汰換補助可達23,800元(三陽購車補助金14,500元+三陽汰換新加碼3,000元+政府環保署汰換補助2,000元+政府汰換貨物税減免4,000元+廢車回收300元)。

換言之,若錯過了今年底最佳入手時機,明年要入手三陽機車新車,會直接貴上5,000元(少了三陽汰換新加碼3,000元+政府環保署汰換補助2,000元),於荷包支出來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