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住宅層高規定與室內淨高關係
引言:
「根據住宅設計規範」制定住宅層高標準,符合「建築技術規則」,確保室內空間舒適性和隔音效果。


術語 | 定義 |
---|---|
層高 | 上下兩層樓面間垂直距離 |
淨高 | 樓面至上層樓板底面垂直距離 |
樓高 | 扣除樓板厚度後的淨高 |
住宅層高規定:
- 普通商品住宅層高宜為 2.80 米。
- 卧室、起居室室內淨高不應低於 2.4 米。
- 部分面積不超過三分之一空間淨高不應低於 2.1 米。
樓高與淨高關係:
樓板厚度通常為 18-25 公分。樓高扣除樓板厚度,即可得到淨高。
隔音規定:
- 樓板厚度 15 公分 或以下,需隔音緩衝材降低 20 分貝 以上。
- 樓板厚度 12 公分 或以下,隔音緩衝材需降低 17 分貝 以上。
最新隔音措施:
近期建築會在樓板間鋪設隔音地墊,阻斷噪音源,提升居住清淨度。
3 樓高度:影響因素與設計考量
3 樓高度是建築設計中一個重要的考量,它影響著建築物的整體美觀、功能和居住舒適度。
影響 3 樓高度的因素
影響 3 樓高度的因素包括:
因素 | 影響 |
---|---|
建築法規 | 規定最低樓高和 максимальна висота |
機能需求 | 需考慮使用目的、活動範圍 |
美觀比例 | 與整體建築造型、周邊環境協調 |
採光通風 | 影響自然光線和空氣流通 |
結構安全 | 樓板、樑柱跨距與荷載有關 |
施工技術 | 採用不同工法會影響樓板厚度 |
3 樓高度設計考量
基於上述因素,設計 3 樓高度時需考量以下原則:
延伸閲讀…
樓高的隱藏秘密:樓層高度怎麼看?
屋宇署
- 符合法規: 遵守建築法規規定的最低樓高和最大高度。
- 滿足機能需求: 確保空間高度足夠滿足使用需求,例如一般住宅通常為 2.8-3.2 公尺。
- 美觀比例: 配合建築量體造型,營造和諧的外部視覺效果。
- 採光通風: 利用窗户、陽台等開口設計,確保充足的採光和通風。
- 結構安全: 計算結構荷載,確保樓板和支撐構件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 施工可行性: 考慮施工技術限制,例如樓板形式、施工機具等。
3 樓高度常見問題
3 樓高度過低會造成什麼問題?
- 壓迫感、空間狹隘感
- 自然光線不足、通風不良
- 行走活動不便
3 樓高度過高會造成什麼問題?
- 建築成本增加
- 結構安全隱憂
- 外觀比例失衡
- 冷卻、取暖能源消耗增加
如何判斷 3 樓高度是否適宜?
- 實際體驗入住感受
- 諮詢專業建築師或室內設計師
- 參考建築法規和業界標準
3 樓高度比較表
樓層 | 高度範圍 | 適用用途 |
---|---|---|
1 樓 | 3-3.6 公尺 | 商業、店面、一般住宅 |
2 樓 | 2.8-3.2 公尺 | 住宅、辦公室 |
3 樓 | 2.6-3 公尺 | 住宅、公寓、小型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