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龍脈傳說】龍脈傳奇閒談 |傳說中的龍脈真的存在嗎 |鳳凰城之府城龍脈傳說 |

近年來,鄉土教育風氣盛行,各地方文史工作團體如雨後春筍成立,為地方文化貢獻心力,於是各項研究與田野調查開始展開,藉此了解當地地理、歷史、人文環境,有鑑於此吾人希望為台南府城文史進一份心力,喚起遊子思鄉情

台灣風水地理來陸之說,始見於南宋時期理學大儒朱熹。南宋朱熹十二世紀福建福州山頂,觀看大陸山脈起伏頓跌形生龍,預言:「龍脈過海,五百年後,海外有百萬人郡」,後世勘學家以此思想為源流沿用至今。

據方志記載高拱乾《臺灣府志》雲:「臺灣山形勢,福省五虎門(連江縣閩江口北)蜿蜒渡海,東至大洋中二山,曰(今馬祖列島南竿島、北竿島)、畎者(今馬祖列島東莒島、西莒島),是臺灣諸山腦龍處。隱伏波濤,穿海渡洋,臺雞籠山,始結一腦。」

古人認為台灣龍脈有二條大陸而來,一是福州到台灣本島,另一條泉州清泉山到澎湖,「潛龍入海」方式來到台灣。但以現今勘與角度並無來龍台灣西部登陸。

龍脈發原地崑崙山(喀喇崑崙山脈喬戈里峰)海拔8611公尺為「龍脈祖」,龍氣源頭,世界五大龍脈崑崙山中心,全世界擴展,南龍北龍會合台灣,玉山交會。如今藉由google地球可知台灣龍脈來龍崑崙山嚮東北而出 ->天山->蒙古->西伯利亞->堪察加半島->日本九州鹿耳島入海,經琉球群島,宜蘭縣蘇澳鎮烏石鼻海岸一塊突出鼻形海岬(烏石鼻山)登陸。此龍形成中央山脈縱貫台灣主脊山脈,崑崙山到此一脈,鵝鑾鼻。

南龍:崑崙山嚮東南而出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入海轉而北)->菲律賓群島->蘭嶼->綠島->三仙台登陸,進入海岸山脈新港山(麻荖漏山),秀姑巒溪畔。

北龍:從(烏石鼻山)登陸,海拔高度三百三十公尺,片麻岩「變質岩」組成,目前臺灣古老岩層。圖片好友張峰彬提供

龍脈進入台灣後,南至中央山脈,海拔高度一路拔升三千七百公尺,經太平山、南湖大山、畢祿山、大禹嶺、合歡山、合歡山、奇萊山。

祖山–位於太祖山之前山,烏山

少祖山–位於主山後,草山

案山–稱迎砂,是指穴山朝山之間山。赤崁、鷲嶺、覆鼎金、尖山、崙仔頂、山川台、山仔尾、蕃薯崎(魁斗山-今五妃廟)、(馬房山-今延平國中一帶)山丘

龍脈連接祖山、少祖山、主山山脈,氣龍脈一路引下主山,有左右砂山及朝案環抱(使龍氣會散失),才能形成龍穴。

玉山為太祖山,往西南分支阿里山山脈而下。

府城龍脈源於阿里山山脈曾文溪與高屏溪分水嶺烏山祖山。最高峰西阿里關山。西南而下有「內烏山」、「草山」,統稱「少祖山」。

少祖山主峰臺南縣南化鄉內門鄉交界處現燕巢鄉樹鄉交界,整條山脈稱「烏山」。沿著內烏山(高峰有刣牛湖山、王爺崙)草山西龍崎鄉馬鞍山。

馬鞍山轉西「高崗龍」轉「平洋龍」形態聚落與河流水道分水嶺而行,一路經關廟、歸仁、仁德,鯽魚潭南邊蓮花潭,是府城龍脈水系分水嶺,龍脈二潭之中進入,形成「絲線過脈」風水。龍脈束氣進入凸起台南台地,所謂「平洋龍貴有土阜,平洋一穴勝千峰」。 (橫龍入首)崁頂山,竹篙厝出脈後進入東門。

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記載:鯽魚潭南邊蓮花潭所成絲線過脈,是府城龍脈水系分水嶺,鯽魚潭水北流蔦松溪入海,蓮花潭水南流二層行溪入海,「蓮花潭文賢裡,周圍裡許,龍潭(鯽魚潭),龍潭北,蓮花潭南,二潭夾一府,龍入」。

大東門城東門圓環,兩座山丘中間「過峽」處有一段地勢稱「坑谷」,此處有一穴名「遊龍穴」。位「坑谷」龍泉井廟,廟前昔日有座「龍泉井」此井位於府城龍脈入城龍頭「遊龍穴」,即「遊龍吐珠」意,如今現以埋陸橋之下。

穴星頂端「鷲嶺」為昔日府城點,星頂進入穴星台南中西區形成主穴場聚為城市而成為首府,府城400多年來孕育出許多人才,堪稱是地靈人傑地。

「府城龍脈,馬鞍山發下,平洋二十里,直至東門進城。乙卯入首(崙仔頂),分枝結府學(鷲嶺南坡)、道(鷲嶺西坡)府(山川台北)署處(鎮台署東北傍龍而結,此龍內),主龍直結紅毛樓(赤崁),震龍兌向,左邊武廟,右邊縣署,左右起為砂,兩界水繞聚明堂,其主龍結,確證矣。

論其來龍行度,起而,伏則續,正合龍形行步。毛樓係龍頭首,東至西,有直奔大海勢,安平鎮即是龍之珠,龍頭不壓,初則水,而珠滾,是以前人起高樓鎮壓者,得其法。

總之,不拘何形;於龍止處,寶塔鎮之者多,此樓修,高為妙。其方位府學乾亥,宜起高方樓閣。一則應府學文峰。二則鎖住龍頭,使氣走洩,靜則神完,士民受。三則龍住珠靜,則安平鎮育氣。有此三益,毫無一損,夫復!

第龍神到頭結,則力量,龍身不頓起生峰,,及進城後,始有星神精力,得其體,局收大水迎,此郡富勝於貴。自震龍入首,震乃先天離位,惜乎離方水,行至坤方安平而出,未能到酉交會。如是,後天到,先天不到,陰陽得交媾。如夫有婦,婦情意。誠為怒龍,不免鬥爭競。兼之發祖之山,一派劍脊龍,故歷有乾戈相戕之患。緣山水應如此。三元理氣,定龍向之貴、甲運之盛衰於左。 」

二十四山方位可知龍脈乙卯方入首,震卦屬木。龍脈(黃色線)於「山川台」東門圓環處開展,主幹龍脈沿著開山路蜿蜒七丘,主結於「鷲嶺」進入府城主穴場中西區,「赤崁」紅毛樓龍之頭,往安平方向直奔台江內海,安平鎮即是龍之珠。清領時期府城台灣政經,由此可知府城以來一處陽基風水寶地。

府學:寧南坊南向,左砂是山仔尾,右砂是二府高地,前方有泮池,後方鷲嶺,案山筆架山。

府署:東安坊南向,左砂是崙仔頂,右砂是鷲嶺,府臨枋溪,後方覆鼎金,案山山仔尾。

道署:西定坊西,左有福安坑溪,右有普羅民遮街,前方為台江,後方鷲嶺。

縣署:西定坊西,左有福安坑溪,右有德慶溪,前方為台江,後方覆鼎金。

以上敘述觀,古代官署擇建於龍脈吉地上,德慶溪福安坑溪府城明堂水,竹溪柴頭港溪層層護衛著穴場,確保府城,如今台江已成陸地,加上都市計畫河道加蓋不見流水,二百年來滄海桑田,所謂風水寶地復存在。

而當時府城建有二座高塔,為「魁星閣」、「秀峰塔」

看過盜墓題材作品夥伴兒們應該知道,龍脈是從昆侖山發源然後延伸到世界各地,這是風水業內公認說法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昆侖山一座神山。

傳說昆侖山上居住著一位神仙「西王母」,人頭豹身,兩只青鳥侍奉,是掌管死藥、罰惡、預警災厲長生女神,眾女仙首。

昆侖山是古代傳說中神山,譽為「萬山祖」、「中國第一神山」,風水一脈中,認為是天下「龍脈祖」,素有天下龍脈出昆侖說法。

風水學認為,世界共有五大龍脈,始於昆侖山,然後繁衍了大大小小支龍脈延伸到世界各地。

五大龍脈中,三條龍脈中國,剩下兩支中,一支昆侖山歐洲前往非洲,一支昆侖山美洲後到達南極洲。

小小的科普一下,千萬不要覺得只有中國人才信風水,外國人是中國人相信風水~

拿川普舉例,他有自己禦用風水師,以前還是商人時候,名下所有地產全部建龍脈之上。

延伸閱讀…

鳳凰城之府城龍脈傳說

傳說中的龍脈真的存在嗎?

這裡呢我們主要講位於中國三大龍脈,其他兩條龍脈多做贅述啦~

中國三大龍脈呢,是南龍脈、北龍脈和中龍脈,這三條龍脈影嚮著華夏幾千來國運氣數。

北龍脈特點是,山脈起伏大起大落,,有萬世不拔之相。

南龍脈輕靈有餘,而。

中龍脈兼具變化,所以中龍脈地區以來人才輩出地。

說,這三條龍脈中龍脈,次北龍脈,南龍脈。

不過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保江山永固,秦家天下傳萬代,費盡心機地破壞過南、北兩條龍脈,留下了自己佔「中龍脈」…

秦始皇北龍脈破壞,便是命人修築萬裡長城。

然而蒙恬率軍修築長城時候挖了秦龍脈,導致了秦朝滅亡。

後來蒙恬胡亥賜死時說過:「當死矣。起臨洮屬遼東,城塹萬餘裡,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

而破壞南龍脈,秦始皇不惜派人遠涉千裡,到嶺南鑿山,廣州馬鞍崗挖斷了。

路過金陵,現在南京時,只因為隨行風水師說這是一條龍脈,若幹年後這個地方有天子出世。

風水師指點下,派兵鑿山,挖斷了紫金山龍脈,鑿開方山,挖通秦淮河,引河水灌入金陵,然後註入江,洩掉了金陵龍氣。

金陵改名秣陵,秣是餵牲口草料,意思金陵不過是個養馬地。金陵龍脈雖然破壞,但畢天命國,百足蟲死而不僵,仍不失一塊風水寶地。

此後金陵成為各都城,後稱為六朝古都,然而金陵王氣洩,此後孫權到蔣介石後沒有能統一中國,是短命王朝。

延伸閱讀…

【龍風水】龍脈傳奇閒談

傳說中的龍脈到底是什麼?它存在的傳說是真的嗎?

因為南京市龍氣常聚,日本人南京建造了一座刀柄樓,上海建了一座軍刀樓。

因為傳從南京上海,地下有一條隱藏龍脈,這風水上稱「隱龍」,「潛龍淵」卦象!

此龍雖為潛龍,但是一條龍脈。

這「刀柄樓」青龍心髒插入,「軍刀樓」陸家嘴「龍口」劈出!

後來迫於各方面壓力,大廈頂部圓形風洞調整現在倒梯形。

秦始皇破壞龍脈不止金陵這一個地方,據《水經·沔水註》記載,秦始皇東巡時到過長水縣,俗稱水市。

風水師說此地鐘靈毓秀,有龍氣,秦始皇聽聞讖語說「水市出天子」,即命十萬囚徒處掘地成湖,挖斷龍脈,散去龍氣。

龍脈?今兒個是來討論影星成龍龍子龍女八卦嗎?還是哪個皇帝老子傳位四阿哥還是十四阿哥鄉野佚事? No! No! No(搖指)請抬頭看看本報刊頭,各位看倌,上面幾個大字寫可是環境資訊電子報,而非咦週刊吶!

既然是號稱為環境發聲電子報,咱們討論不能脫離環境二字。 「龍脈」一詞見於勘輿學家口中(人可能冬森「關鍵時刻」或香港電影演茅山道士林正英口中聽得);說到堪輿學,這是一門上古地理及地質學,有人斥迷信,有人認為那是因為現今科學不夠到足以解釋證明。筆者傾向後者說法,萬一本文遭「子不語怪力亂神」讀者嗤之以鼻,期待未來有一天進科學可以一個(要地理師開尊口免不了得包,但本人可是編輯大人拗來免費寫稿呀~~)。

表明立場。言歸正傳(跳一下),龍形象彎延綿長、出神入化,因此勘輿學家「龍脈」象徵大地河川或山脈起伏、轉折變化;且因為龍古人心中地位崇高,涵養萬物如龍值得崇敬,自然地理有如人有血有脈(所以認為阿凡達導演電影中抄張家界山水,懂中國風水呀←往自己臉上貼金)。山龍勢,水龍血。

傳統認為,如果房子或墳頭蓋龍脈上,主人會發發發兼庇蔭子孫;但如果住或葬穴位,招橫禍並殃及子孫(不然怎麼每到總統大選,會冒出眾多電視節目認真探討那組候選人祖墳風水,那家遭人作法破壞所以當不上總統云云)。若要科學角度看,有龍脈處表示有能量集結,這其中不僅指土地本身能量,還包括地應力、地電場、地引力、星體引力複雜成分匯聚,且大體上山脈坐向是。如果這種能量場強度頻率符合人類生理、心理所要求域值,則生活其中人會覺得心平氣和、神清氣爽,斷事、行事稱心如意、左右逢源;反之覺諸事、黴運當頭,乃關乎住家外環境是否能我們個人小宇宙運行能量達成和諧所致。

人以為大山大水、鐘靈毓秀之地可見得龍脈?錯!龍脈到處有,古人云:「一寸山,一寸水」,所謂「平洋龍」就是指平地中起伏之處。只要你仔細觀察周遭,只要環境潔淨處斷定龍脈之所在。

傳統上稱大山大水幹龍,小山小水支龍。攤開世界地圖,可見幹龍、支龍的分佈。人們相信全球龍脈源自一個地方,世界第二k2峰,由此分出5條龍脈,3條到中國(形成天山、崑崙山、喜馬拉雅山),一條(形成興都庫什山)往阿富汗、中東到歐洲,一條到印度和不丹。

台灣人傑地靈,有龍脈分佈(挺胸)。風水學上傳統說法,台灣龍脈,乃是中國大陸喜馬拉雅山東南分支而來一條幹龍,福建,形成「潛龍入海」姿來到台灣。其中「玉山山脈」主脈,分成南北兩脈,北脈玉山到台北到蘇澳雪山,而南脈南,到屏大武山。此外阿里山山脈及海岸山脈左右護法山脈,而位於台灣中部日月潭是讓龍脈養精蓄銳「養龍水」;台灣四面環海,於擁有一處養龍水,因此可以跨海發展全球。

風水學家眼中,台灣山勢,3000公尺以上高山超過260座,奇、險、峻、秀兼具;山水滙聚處,氣勢磅礴;河川蜿蜓處,水氣氤氳,溫潤。放眼盡是風水寶地! (拂掌豎大姆指)

龍脈,是指起伏山脈,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覓龍、察砂、觀水、點穴、”。龍地理脈絡,土是龍肉、石是龍骨、草木是龍毛髮。尋龍應該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別生氣,分陰陽。了解來龍去脈,才能判斷因果吉凶。

中國古代風水家認崑崙山是“萬山祖、龍脈源”,是龍脈發源地。龍脈崑崙開始發源延伸到世界各地。龍脈的佈局結構和分級,類似一棵大樹有根龍、幹龍、枝龍、葉龍。龍脈靈氣聚集地被認為是風水寶地,這稱呼龍穴。

歷史記載,龍脈指如龍般妖嬌翔,飄忽隘顯地脈。地脈山川走向其標誌,故風水家稱龍脈,即是山川行走氣脈。

然而龍脈風水上有著這樣由來,說風水中藉龍名稱來代表山脈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因為龍善變化,能能,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山勢像龍變化多端,故龍稱呼。

平地有龍脈,其標誌是地形和水流。龍脈好壞看法,是審定山脈,辨別山脈大小興衰如何。山脈來得綿遠者,;山脈來得者,。總之,風水龍脈反映了我國山脈走向。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24個王朝,如果每一個王朝有一條龍脈來計算話,那麼中國有24條龍脈。風水師分析認為,中國大龍脈正在西進和東出狀態中,西進方向是黃河流域,華山地區是龍喝水和出口處,東進方向是長江流域,黃山地區是龍喝水和出口處。

此外,各省各地有自己江河。諸如湖南湘江、重慶嘉陵江、廣西邕江、紅水河,。全國有調節江河水(龍血液)2000多個湖泊;這些天然淡水湖,緩解了江河急流,使水來個大彎小彎,形成了山環水抱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