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最近在網路上常常看到「posted意思」這個關鍵字,特別是在討論英文用法時。其實這個詞的用法比想像中更複雜,尤其在不同介系詞搭配下會有微妙的差異。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常見的用法,讓你在寫英文時更得心應手。
首先我們來看看最基礎的「posted to」和「posted on」的差別。簡單來說,「posted to」通常用在把東西寄到某個地方,像是「I posted the letter to my friend in Japan」;而「posted on」則多用在網路發文,例如「She posted on Facebook about her trip」。這兩個用法在台灣的英文教學中常常被搞混,其實只要記住實體物品用to,虛擬平台用on就差不多了。
用法 | 例句 | 適用情境 |
---|---|---|
posted to | The package was posted to Taipei | 寄送實體物品 |
posted on | He posted on Instagram yesterday | 社群媒體發文 |
posted at | The guard was posted at the gate | 人員駐守位置 |
posted by | This article was posted by admin | 標示發文者 |
再來聊聊比較少見但也很重要的「posted at」。這個用法通常是指人員被派駐在某個地點,像是「The soldier was posted at the border」。在商業場合也可能聽到「She’s posted at our Taichung branch」,意思是被派駐到台中分公司工作。這種用法在台灣的職場英文中其實很實用,特別是在描述外派或駐點人員的時候。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posted out」這樣的說法,這在英式英文中特別常見,意思是「寄出」。比如說「Your order has been posted out today」就是告訴你商品已經寄出了。不過在美式英文裡,比較常直接用「mailed out」或「shipped out」。台灣因為受美式英文影響較大,所以「posted out」相對少見,但如果你在看英國網站或跟英國客戶溝通時,看到這個詞就不用太困惑啦。
1. 什麼時候該用’posted’?台灣人常搞錯的時機點
每次看到台灣朋友在社群軟體上寫「我剛剛post了一篇文」,就忍不住想說其實這裡用「posted」會更道地啦!今天來聊聊這個台灣人超常搞混的用法,尤其是那些明明該用過去式卻硬要用現在式的時刻。先講個最常見的狀況:當你「已經完成」貼文動作時,就該用「posted」才對,但很多人會直接說「I post」這樣現在式的句子,聽起來就像在說「我現在正在貼文」,整個時間點都錯亂了啦!
其實英文動詞時態真的沒有想像中難,關鍵是要搞清楚動作發生的時間點。像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種常見情境,幫你一秒搞懂什麼時候該用「posted」:
使用情境 | 正確用法 | 台灣人常犯錯誤 |
---|---|---|
剛發完文想告訴朋友 | I just posted… | I just post… |
昨天在IG上傳了照片 | I posted… | I post… |
看到別人一小時前的發文 | He posted… | He posts… |
討論上個月公司的公告 | They posted… | They post… |
特別要注意的是,有些台灣人會覺得「剛剛」發生的事情還很近,所以不用過去式,但英文就是很嚴格,只要不是「現在正在進行」或「習慣性動作」,基本上都要用過去式。像「我五分鐘前po文」這種情況,雖然感覺才剛發生,但動作已經完成了,就該說「I posted 5 minutes ago」才對。另外在回覆別人貼文的時候也常出錯,比如看到朋友問「誰分享了這則新聞」,正確回答應該是「Peter posted it」,而不是「Peter post it」喔!
還有一個超常見的錯誤場景是在辦公室裡,同事問「那份報告上傳到系統了嗎?」很多人會回答「I post it already」,這種中英文混雜的句子聽起來就很怪,正確應該說「I’ve already posted it」或更簡單的「I posted it」。這種小細節可能覺得沒什麼,但用對時態真的會讓你的英文聽起來更流利專業。下次要講「貼文」的時候,記得先想想動作是不是已經完成了,如果是的話就直接用「posted」準沒錯啦!
2. 為什麼IG限動説’posted’而不是’shared’?
最近有台灣網友在Dcard上發問:「為什麼IG限時動態顯示’posted’而不是’shared’啊?」這個小細節其實藏著IG設計團隊的巧思呢!今天就來幫大家解密這個看似簡單卻很有學問的用詞選擇。
首先我們要了解IG限動的本質,它跟一般貼文最大的不同就是「即時性」和「短暫性」。當你上傳限動時,系統會用’posted’這個詞,因為它更強調「主動發佈」的行為。相比之下,’shared’通常用在轉發別人的內容,像是分享朋友的貼文到限動就會顯示’shared’。IG這樣設計是為了讓使用者清楚區分內容來源,避免混淆。
來看看這個簡單的對照表就一目了然啦:
用詞 | 使用情境 | 內容來源 |
---|---|---|
posted | 原創限動 | 自己拍攝/上傳 |
shared | 轉發內容 | 他人貼文/限動 |
從語言學角度來看,’posted’這個詞在IG的語境裡帶有「此刻發生」的即時感,非常符合限動24小時消失的特性。台灣年輕世代常說的「我po限動了」也是源自這個用法。而’shared’則隱含「二次傳播」的意味,像是你把朋友的餐廳打卡轉發到自己限動,系統就會自動切換用詞。
有趣的是,這個設計也影響了使用行為。很多人發現用’posted’會讓原創內容顯得更「正式」,就像在說「這是我當下的生活片段」;而’shared’則像在幫別人宣傳。下次你發限動時不妨注意一下,當你從相簿選擇舊照片上傳時,系統依然會顯示’posted’,因為IG把這類行為都視為「主動發佈」而非「分享」。
3. 誰會在FB用’posted’?年輕人和長輩用法大不同
最近滑臉書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posted」這個詞在不同年齡層的使用方式差很大!年輕人跟長輩們明明都在同個平台,但表達方式完全是兩個世界啊~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差異,順便整理成表格讓大家一目了然!
先說說年輕人的用法,他們通常會用「posted」來表示「已經發文」的狀態,而且常常搭配限時動態或IG貼文。像是「剛剛posted了新影片」或是「這張照片還沒posted出去」之類的,用法比較偏向「發布內容」的動作。有趣的是,年輕人用「posted」時常常會混搭中英文,變成「我剛剛po了文」這種台式英文用法,整個很在地化!
至於長輩們的用法就完全不同啦~他們比較少直接用「posted」,反而會用「發文」或「分享」這些詞。而且長輩們如果用到「posted」,通常會是完整寫出「I posted a new photo」這種句子,比較少像年輕人那樣中英夾雜。還有一個超明顯的差異,就是長輩們很愛在「posted」後面加時間,像是「剛剛posted於下午三點」,整個很正式的感覺!
年齡層 | 常用詞彙 | 使用情境 | 特殊習慣 |
---|---|---|---|
年輕人 | po/posted | 限動、IG貼文 | 中英夾雜「我po了文」 |
長輩 | 發文/分享 | 生活照、長輩圖 | 標註詳細時間 |
年輕人 | 還沒post | 預告即將發文 | 搭配表情符號 |
長輩 | 已經posted出去 | 轉發新聞或健康資訊 | 使用完整英文句子 |
其實從這些小細節就能看出世代差異,年輕人追求快速方便,所以用詞會比較簡短隨性;長輩們則保持著過去的習慣,用字會比較正式完整。不過說到底,不管是「po」還是「發文」,能讓大家看到想分享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啦!
下次滑臉書的時候可以特別注意一下,看看身邊的朋友都是怎麼用這些詞的,說不定會發現更多有趣的差異喔~而且隨著時間演變,搞不好過幾年又會出現新的用法,這就是語言有趣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