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司天監 臺灣 風水】皇家及官方 |明清時期欽天監是如何工作的 |清代欽天監 |

中國古人認為天象變化人間帝王興衰相關,編訂曆法、授時是確立正朔舉動,有著政治意義。一段時間內,平民百姓不能編訂曆法、授時,而皇家設立欽天監(司天監)來主管這些事務。

中國歷代政權大多會設置這類關於天文、曆法部門,但其名稱。周朝有太史,秦漢後有太史令。隋代設太史監,唐代設太史局(太史並不是專職司天,而是兼管天文),後改司天台,隸屬祕書省。宋、元兩有司天監;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西域魯穆國馬依澤應詔入華,962年963年間編制「應天曆」。元代設太史院,下設三個局:推算局、測驗局、漏刻局。元代元十七年(1280年)設有回回司天監,任務「觀象衍曆」。

明初有司天監和回回司天監,有天文、漏刻、統曆、回回曆四科;洪武二年(1369年)阿拉伯魯密國兒、馬德魯丁、馬哈麻父子後出任監。洪武三年(1370年)改稱欽天監。明朝後即有歐洲傳教士加入。

清朝康熙年間,欽天監發生康熙曆獄。

問題,沒法回答。我來講一點和有些人會感“天文占卜”內容吧。這部分內容問題和問題補充裡面沒有出現,我偏題了。罪過罪過。

天文占卜古代天文部門,是工作內容之一,耗費了欽天監大量人力。

所謂耗費人力,主要是指需要有多人觀像台時刻崗觀測、記錄。

清代欽天監常設有時憲科、天文科、漏刻科。時憲科主要工作是天文計算,計算各個日月五星位置出具表格,並加註擇日宜忌。漏刻科主管授時,如譙樓更鼓內容需要校正。此外一些營造風水歸漏刻科管。

天文科可能是欽天監一科了。每天,主管官員需要帶領天文生臺值守。臺四面一面一人,記錄,一個時辰一換班。

記錄內容只是天上星辰,是風雨雷電氣象內容。比如有雷聲,要記錄雷聲頻數,大小,方位。此類記錄,需要每日匯集前日記錄,然後上報。

有些天象,如超新星爆發(彼時稱作客星),則看到即時上報。

即便是清代,學習了諸多西方天文知識後,天文觀測目的是占卜。可是和大多數人想像,欽天監占卜活動不是腦力勞動。基本上是完全沒有官員主觀能動性體現,說,存在水平,識字能幹。

什麼呢?因為欽天監占卜是一種類似於查表檢索活動。程式即為觀測到某種天象-查詢占卜書籍對應內容-抄書呈報-過一段時間-驗證是否應驗-應驗了,無所謂,應驗,也無所謂。

是,清代參考書指是指定。所以這個流程走下來,占卜會有任何因人而帶來。

總體這活計需要創新,必需照書說。

不准怎麼辦?涼拌,你明白這個事,沒人在意準不准,關鍵是這個形式要有。

《中國古代天文機構天文教育》一書中歷朝“欽天監”有著詳細記載,以下對明朝部分內容摘錄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

明朝欽天監機構名稱,多次變更。機構上,有編撰 《 漢歷 》 和 《 回回曆 》 兩種設置;欽天監、觀星台有南京和北京建制;官員繼承元代,置欽天監官、散官,編制多有。

明朝有北京和南京欽天監,論成立時間南京早,論編制規模北京欽天監大。北京欽天監舊址今天中國國家博物館附近

監 1 人,五品;

監副 2 人,六品

主薄廳主薄 1 人,八品,

春、夏、中、秋、冬官各 1 人,六品

五官臺郎 8 人,從七品,後革 4 人

五官保章 2 人,八品,後革 1 人

五官攀壺 2 人,從八品,後革 1 人;

五官監候 3 人,正九品,後革 1 人

五官司歷 2 人,正九品;

五官司晨 8 人,從九品,後革 6 人

漏刻博士 6 人,從九品,後革 5 人

監 1 人,監副 1人,卞薄 1 人,五官 1 人,五官臺郎 2 人,五官監候 1 人,五官司歷 1 人。

監令,正儀大夫,少監,分朔大夫。五官,司玄大夫;監壓,臺郎。五官保章,平秩郎。五官臺郎,司正郎。五官挈壺,挈壺郎。

(4)明朝欽天監多次,述如下:

初,置太史監。設太史令,通判太史監事,金判太史監事,校事郎,五官,臺郎,保章、副,挈壺,掌歷,管勾。劉基太史令。

吳元年,改稱太史院;三品.設:院,三品;同知,四品;院判,五品.五官,六品;,七品;雨司,七品;時序郎,七品:紀候郎,七品,臺郎,八品;保章、副,八品、副八品,掌歷,從九品,管勾九品。

洪武元年( 1368 ) ,太史院改稱司天監。設置:監 1 人,三品;少監 2 人,四品,監垂 1 人,六品,主簿 1 人,七品;主事 l 人,八品;五官 5 人,五品,五官副 5 人,六品;臺郎 2 人.七品;保章 2 人,從七品,監候 3 人,八品,司辰 8 人,正九品.漏刻博士 6 人,從九品.

同年置回回司天監。設:監令 1 人,四品;少監 2 人,五品;監垂 2 人,六品。洪武三年,司天監改稱欽天監,洪武十四年,改欽天監品秩為五品。

洪武二十二年,改稱欽天監令監,監承為監副.洪武三十一年罷回回欽天監,其曆法推算歸欽天監。欽天監分設:天文、漏刻、回回曆,歷等四科。五官以下天文生、陰陽人,各分科肄業。

監,監副職能:

掌察天文、定歷數、佔候、推算事.日、月、星食 ,風雲、氣色。率其屬測候,有變異,聞。每歲冬至日,呈奏明歲 《 大統歷》;

延伸閱讀…

欽天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明清時期欽天監是如何工作的?

憲宗成化十五年改為十月朔日頒踢 ,然後移送禮部頒行。至於 《 御覽月令歷》,《 七政躔度歷》、 《 六壬遁甲歷 》 、 《 四季天象錄》,並先期進呈。歷注、禦歷註三十事.民曆三十二事,壬遁曆七十二事。

祭日。前一年會選以進,移知。

營建、征討、冠婚、山陵事,奉旨選擇年、月、日、時、方位進呈;若陵寢及各王府安葬、選擇吉地。奏其差委官生,各有次第,。

候氣,每歲立春前期五日,本監官面奏差官二員,往順天府候氣,日回監,具呈依書佔奏。凡立春前期,候氣官同順天府官赴東直門外,導迎芒神春年府。

大朝賀。凡遇時節冬至及詔札,先期本監官面奏

日月交食.先期算分秒時刻、起復方位聞,下札部。若食不及一分,以及 《 回同歷》雖食一分以上,奏而不報。

《欽天監地理醒世切要辨論》,清欽天監刻漏科:博士金溪賓、博士東魯齊克昌(考其後歷任主簿、左監副、副監)、大興李廷耀(考其欽天監右監副)、博士山陰鍾模、五官挈壺南昌劉毓、劉毓圻(考其欽天監右監副)、洪文潤、南昌熊佑,禮部主客司員外郎石城管志寧撰。

書初成於乾隆五年庚申(一七四零)。後於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作增刪,改名《欽天監風水論》,又名《欽天監新選地理辨論》。意即是欽天監原《欽天監地理辨論》新選內容版本。

《欽天監地理醒世切要辯論》一書,觀點明確,邏輯,議論,切中時弊,是沉迷於風水理氣者一記當頭棒喝!使風水後學走彎路,筆者該書上半部分公佈並意譯如下:

《欽天監新選地理辨論》為清乾隆時期欽天監博士賓,以及其他諸位欽天監博士編著。 (博士,官名。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官職,後成為學術上專通或一藝、事教授生徒官職。)欽天監是我國明清兩代,掌管天文、曆法推算,以及頒布、漏刻授時、陰陽術數官方機構。

楊公風水贛南傳承,促進了中國風水文化發展 曾祥裕 1、風水人才輩出: 楊公風水文化催生了許多有志於研究中國風水理論青年師楊筠松。文辿、劉江東楊公風水理論繼承和發展起到關鍵作用。文辿是楊筠鬆首座弟子,是風水村三僚曾氏開山始祖。

《欽天監地理醒世切要辯論》一書,觀點明確,邏輯,議論,切中時弊,是沉迷於風水理氣者一記當頭棒喝!

​​台灣經營神王永慶先生92高齡逝世於美國,此訊息傳遍全世界,台灣堪稱損失。王永慶先生面相及家族風水有過研究,面相上王永慶先生稱為奇格,而他成就顯示風水地理有莫大關聯。

一些說影視作品中,作家導演們加入個人情感,欽天監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掌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除魔驅邪,為皇室排憂解難學道人 關於欽天監歷史,本文詳細介紹大家,讓大家認識一個欽天監

欽天監是個古老官職,因為古代人相信君權神授,沒有所謂科學。欽天監主要i負責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

古老原始社會出現祭司或者推算時運人物,

延伸閱讀…

清代欽天監(皇家及官方) 風水沿革小考(2013修訂稿)

欽天監地理醒世切要辨論宮廷清欽天監全彩風水書堪輿堂珍藏版

周朝有太史,秦漢後有太史令。隋代設太史監,唐代設太史局( 蛇靈頭目—袁天綱(司天監監)),後改司天台,隸屬秘書省。宋、元兩有司天監,元代設太史院,下設三個局:推算局、測驗局、漏刻局。元代元十七年(1280年)設有回回司天監,任務「觀像衍歷」。

明初有司天監和回回司天監,有天文、漏刻、大統歷、回回曆四科;洪武三年(1370年)改稱欽天監,清代循稱欽天監,並設監、監副官。

1619年7月15日,湯若望和他教友們抵達了澳門,安置聖·保祿學院裡。傳教士們一踏上中國土地,開始精心研習中國語言文化,掌握北京官話目標。這些西方修士入鄉隨俗,脫下僧袍,換上儒服,住進中式房屋,並潛心研究中國經史和倫理,尋找其中東西方文化融合點。

同朝野名流交往過程中,這些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熟讀漢文典籍西方傳教士,贏得了中國文人士大夫好感和信任,從而達到其傳播信仰目的

1624年9月,他地預測了月食。還用了一種羅馬關於月食計算方法,計算了北京子午圈羅馬子午圈距離。此,他寫了兩篇關於日食論文,印刷分贈各官員並送呈給朝廷。

中國傳教會他任務是研究中國語言文字與儒家學說,數理天文學以及傳教工作只是附帶。他北京見習了四年,欽天監官員李祖白幫助下,中文寫了一本介紹伽利略望遠鏡《鏡說》,第一個歐洲發明介紹中國,後曆法改革中起了作用

1630(崇禎三年),禮部尚書徐光啟疏薦,回京供職於欽天監,1634(崇禎七年),協助徐光啟、李天經編成《崇禎曆書》一百三十七卷。受明廷命以西法督造戰炮,並口述有關砲冶鑄、製造、保管、運輸、演放以及火藥配製、炮彈製造原理和技術,焦勗整理成《火攻挈要》二捲和《火攻秘要》一卷,當時介紹西洋火槍技術權威著作。

南懷仁是天主教耶穌會修士、神父,清康熙朝來華傳教士。 1658年來華,是清初有影響來華傳教士之一,為近代西方科學知識中國傳播做出了貢獻,他是康熙皇帝科學啟蒙老師,天文曆法、擅長鑄炮,是當時國家天文台(欽天監)業務上負責人,官工部侍郎,二品。 1688年1月28日南懷仁北京逝世,享年66歲,卒諡。著有《康熙永年曆法》、《坤輿圖說》、《西方要記》。

1655年來華逝世,華三十年。南懷仁「勤勉,不辭勞瘁」,為信仰奉獻了一生,客觀上西方科學技術知識中國傳播作出了貢獻。他去世後,康熙皇帝他舉行葬禮,並賜諡號「」。

明清之際來華而後來客死中國傳教士中,南懷仁是唯一一位身後得到諡號。諡號是兩個字概括人物生前功績和操行,得到諡號主要是皇帝與大臣。康熙皇帝所賜「」二字,是南懷仁欽天監供職期間勤勉、評價。

一些說影視作品中,作家導演們加入個人情感,欽天監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掌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

季我努學社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作者:延安大學歷史系本科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郭小鳳回顧我國近代歷史能知道,中國近代化實現基本是帝國主義列強掠奪和壓迫中成長起來,然而其中不乏有一些交流情況,比如說明萬曆到清道光年間中國歐洲傳教士。

我國古代曆法複雜,曆陽曆並。農曆採月相變化,而節氣地球公轉。正月初一到第二年正月初一,叫做一年,立春到第二年立春,叫做一歲。調和年歲雙曆法差距(曆一年354.36天,陽曆一年365.2422天),《尚書》、《左傳》之前記載了閏這個概念。

我們今天要講是一位德國人,他、兩個朝代。他信仰、知識,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佔有地位。他湯若望,神聖羅馬帝國耶穌會傳教士。公元1619年,湯若望來到中國,居澳門,一邊學漢語傳教。於自身學識淵博,熟讀漢文典籍,贏得了中國文士好感和信任。

一、利瑪竇:他是東方人眼中科學家,西方人尊他漢學家,他是天主教中國傳教開拓者之一,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並中國典籍進行鑽研西方學者。 《利瑪竇傳》一書日本作者平川佑弘稱利瑪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諸種學藝,和中國四書五經古典學問於一身巨人。

駐紮旗兵,限居於北京內城漢人3天內全部遷出。湯若望天文儀器無法搬走,得到多爾袞,留在。

中國傳統文化天崇拜流長,先秦時代形成完成體系,並深入各個階層。所以中國,天文歷算受重視,12世紀之前,中國天文學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傳統文化天崇拜流長,先秦時代形成完成體系,並深入各個階層。所以中國,天文歷算受重視,12世紀之前,中國天文學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兩帝師:預測了日食、月食,並用中文寫了一本介紹伽利略望遠鏡《鏡說》,第一個歐洲發明介紹中國。

欽天監內牌匾,觀象授時。北京建國門,有一處建築。建國門地鐵站西南角,坐落著一個古色古香院子,東側有一座高台。這裡距 CBD ,白領們常路處,熙熙攘攘間總能看見此處風景,但大多數人知道裡面是啥——本文配圖全由力總親自到現場實拍提供。

清康熙八年(1669)長35.8厘米 35.8厘米 37.3厘米明清之際,隨著西方傳教士東來,揭開了中西文化交流史序幕,清代宮廷成這一交流舞台,而科學技術是交流中內容。

馬可波羅,中世紀旅行家,1275年義大利來到了中國,並遍遊了中國各地,此待了16年後走了。於西方資本主義出於擴張需要,同時因為當時交通技術發展到了程度,因此中西方之間交流。

季我努學社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郭小鳳明末清初,耶穌會士來到中國。其中傳教士作為文化交流載體,首次實現了意義上中西文化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