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白浮山嶺風水】電白浮山嶺風水 |電白下洞浮山風水寶地 |擴屯門堆填區2票之差過立會 |

擴建屯門及打鼓嶺堆填區撥款申請昨闖過會首關,港府答允研究擴闊連接屯門元朗稔灣路,暗示會研究打通元朗流浮山屯門龍鼓灘一段「西北通道」。有投支持票聯會議員稱,這有望帶動屯、元兩區經濟,下白泥村屋身價有望升值。

會工務小組委員會昨早討論屯門、打鼓嶺堆填區擴建前期研究撥款申請,其中屯門堆填區15票贊成、13票反對及一票棄權獲得撥款;而打鼓嶺堆填區18票贊成、10票反對及一票棄權撥款。財委會下週五(12日)審議擴建建議。

擴建打鼓嶺及屯門堆填區闖過首關,環境局局黃錦星一口氣,但屬慘勝。

環境局局黃錦星昨表示,短期內成立跨部門統籌委員會推動回收業,包括提供經常性補助及基金資助;排除成立回收基金,助綠領業界持續發展,並規劃五區建社區環保站,回收廢棄電子產品及玻璃樽。

指,有需要研究擴闊屯門堆填區附近稔灣路,或考慮另闢道路,堆填區附近設施,目標是加強屯門元朗連接,紓緩地區居民承受能力,意味目前為「崛頭路」稔灣路,日後可望打通,流浮山龍鼓灘一段西部通道可貫。

聯會議員梁志祥指出,稔灣路沿經的下白泥是觀賞日落勝地,現時稔灣路是綫雙程,可應付小量車流,加上車輛駛到堆填區前掉頭,影響發展。

他指倘政府打通稔灣路,可貫接屯門和元朗「西北通道」,市民可屯門龍鼓灘稔灣路駛達下白泥,欣賞日落後深灣路達流浮山晚膳,有望帶動兩區經濟。另他預計,稔灣路途經的下白泥村,村屋身價有望升值。

位於流浮山下白泥,以日落美景聞名,但現時交通不便;倘「西北通道」打通,勢吸引多人前往,帶動該區發展。

下白泥發展潛力覬覦,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家族持有公司後於07年及10年城規會申請,計劃下白泥發展高爾夫球場或獨立屋豪宅,結果兩遭城規會否決。

綠色力量科學及護理總監鄭睦奇表示,稔灣路打通深灣路接,變得「四通八達」,發展商來說,「地價樓價會相差」,發展模式將有所不同,他擔心劉皇發下白泥哥爾夫球場發展計劃會捲土重來,加上擴闊稔灣路非法傾倒垃圾,兩者可能影響下白泥環境。

會昨早擴建打鼓嶺和屯門堆填區撥款申請,屯門區議會中午開會討論,有身穿民主黨恤衫列席人士,舉標語及高喊口號,並區議員有言語衝突,掀起罵戰,休會,復會後剩11名議員,總數35人一半而流會。

該區聯區議員龍瑞卿批評,環境局區議會,擔心該黨支持擴建,會影響居民支持,故會全力爭取補償措施,例如要求垃圾車沒有異味及擴闊道路;該黨另一區議員程志紅指,地區工作並非堆填區,認為居民會他投。

民主黨會議員兼屯門區議員何俊仁指,擴建非只為爭取選票,認為去投票予建制派龍鼓灘村居民,人「賣豬仔」。何指,民主黨全力會財委會上阻止兩區擴建方案。

雷鳴天下.雷鼎鳴中國促成沙伊和解,俄烏和平有望?

ChatGPT談人工智能趨勢!人乎歷、觀點、情感,不能完全AI代替!

闆換了7個,老二如泰山!屹立倒管理心法:湊一個人,車太貼!

HR工具箱|「之前有冇聽過我哋公司?」認識求職者,5條問經典面試問題!搶人才睇 文章

電台DJ批評歌手事件,有甚麼公關啟示?社交媒體雙刃刀,唔識經營?!

初創公司請人,聲稱人工褔利前景無限?如何判斷是否伏工?要做一件事!

減肥不要一味減卡路里!練成體質靠兩件事!學懂「熱量赤字」概念,提升陳代謝,躺著能!

忽冷忽熱3月!惹味素菜「羅勒香炒三杯菇」 ,讓味蕾醒神振奮!

雞蛋日子,豆腐代雞蛋吧!今期素食譜:雜菜蜜豆炒 「蛋」 1

「並非嫌棄所以愛,而是愛了所以嫌棄」遇上新歡,人們編一堆藉口來支持自己變心?

感冒飲食要!推介「洋蔥湯」!有助理氣發汗解表,加這3種材料,!

21世紀辦公室宮鬥劇:三人行沒有勾心鬥角,還可以?

延伸閱讀…

電白浮山嶺風水

電白下洞浮山風水寶地

上洋鎮,是一個風景宜人、物產沿海小鎮,這裡依山傍海、魚米滿倉,
有“ 南海龍高相映趣,
田疇萬頃稻飄香”之說。此地姚姓族人厚道、持家,秉承著“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孫謀讀耕”祖訓,家族發達,為地方望族。

上洋姚氏始祖姚伯週,號肇成。祖籍莆田,宋末年間進士。及第後任職瓊州知府,任期滿,買舟攜眷解綬榮歸,途徑海南受颶風阻,舟泊楊柏直,現上洋村西北面紅坡脊。伯周公一行登陸後,受到彭姓村主熱情接待。當時上洋村民主要彭姓,有兩百多人居住。說明來意後,村主契伯周公乾爹,於是伯周公上洋村羈留下來。

伯周公玄學、風水學,他見此地南瀕南海,東西兩面環山,局勢,兩道天然屏障拱衛左右。東有九步河,發源於龍高山;西有上洋河,發源於射水嶺;南有鰲魚嶺;東南方有獅子嶺和象嶺;西南有鶴嶺;中間是一片平川。認定這裡是“發高官於地,出天長”風水寶地。此,伯周公撰有一賦,專門論述上洋村風水佈局,姚氏後人傳頌《上洋白石二大村圖賦》,今天銘刻村口志紀念,可惜是手稿遺失。

颱風阻,是天意,伯周公有感與此,於是選擇上洋村定居下來,他告誡子孫莫忘祖訓,堅持耕讀傳家。他大力發展農耕,廣置良田,購地擴租。發展經濟同時注重辦學興教,重資興建學堂書院。目前還保留有清朝所建四大書室:育英書室(創建於洋峰公祠)、育秀書室(創建於浮山公祠)、陶情書室(創建於文華堂)、桂芳書室(創建於獅子屋);有民國六年(1917年)創辦鰲英小學,該學校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名上洋小學;1944年姚氏族人姚氏六世祖祠創辦中學(是後來上聯小學),姚毓琛名譽校長,姚毓瓊董事會董事長。後來為了紀念孫中山同盟會員姚若思先生,學校定名為“若思中學”,解放後“若思中學”改名為“上洋中學”,姚耀先任校長;開一代教育風,啟百世文明功德。

根子鎮地處茂名市茂南區東北部, 高州市東南部,北亞熱帶,屬丘陵地帶。該產荔枝,馳名千里,是“國家白糖罌。白臘荔枝生產基地”.“國家荔枝標準化示範區”,譽為中國荔枝第一鎮、中國荔枝之鄉,2014年評上廣東特色新一代“嶺南魅力名鎮”。根子鎮是歷史名人潘故鄉。西晉末年,今高州根子浮山一帶有位道士潘,他學易明詩,治病救人,後得道成仙,於西山(今觀山)駕石船飛昇仙遊而去。後來,人們紀念他,他活動過地方叫。歷史上潘州、縣,今天茂名市名由來,無不與之陳陳相因。 2000年2月1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同志親臨視察根子鎮,並荔閣種植金蜜荔,訪問了農戶。中央及全省市許多領導親臨視察指導工作,有專家、學者、港澳台同胞和外國客人前來考察、觀光。根子鎮入選2018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

根子鎮地處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東北部, 茂名市高州市東南部,距水東港40公里,到湛江機場120公里。市分界、泗水、謝雞、垌鎮接壤,毗鄰電白縣羊角、霞洞、黃嶺鎮。本鎮通行涯話(即客家話),是高州數不多講涯主鄉鎮;地處北亞熱帶,屬丘陵地帶,全鎮總面積87平方公里,截止2004年底,該鎮下轄17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68000人。

該鎮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公路密度5.6公里每平方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是茂名市第一個實現鎮村公路硬底化鄉鎮。於2015年底開通包茂、2017年底開通汕湛(雲浮-湛江段)。規劃或正在建設有高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進一步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形成了以果、菜、養殖支柱農業生產基地。

改革開放以來,該鎮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 1999年,全鎮社會總產值10.3億元,工農業總產值6.3億元,人均純收入5215元,六年高州市評為“農村經濟綜合實力十鎮”,1998年評為“全國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進單位”和 “全國農村黨員、幹部實用技術培訓進單位”。

2008年全鎮水果總面積達8萬多畝,總產量3.8萬噸,產值1.9億元。荔枝種植有2000多年歷史,“六”而馳名中外,國家技術監督局定為國家荔枝標準化示範區,譽為“中國荔枝第一鎮”。

延伸閱讀…

晴報:擴屯門堆填區2票之差過立會

廈村鄉( HA TSUEN HEUNG ) | 在流浮山白泥村走失左丶請大家 …

全鎮荔枝面積7萬畝,投產面積6.7萬畝,總產量2.8萬噸,產值達1.58億元。積極抓好農業內部結構調整。

2008年實行“稻一稻一菜一菜”耕作制,建立東西、南北公路走向五大北運菜生產基地,全鎮冬種北運菜1.2萬畝,產量2.36萬噸,產值2361.1萬元。重視和支持養殖業,養殖業發展。

2008年全鎮共出欄生豬5.3萬頭,三鳥243.6萬隻,實現產值1億元。確立“農業基礎,農促工,實行農、工、技、貿一體化”發展路子。農副產品加工工業發展,成為粵西地區圓肉和紅煙生產加工基地。

2008年全鎮工業企業310家,產值1.68億元,鄉鎮企業1718家,業人員達6333人,產值5.27億元,上繳國家稅金828萬元。

荔枝文化依託,加快旅遊景點設施建設。鎮政府努力, 投入,初具規模,形成了荔枝貢園、柏橋中心村、荔閣、浮山嶺四大旅遊景區。荔閣是“茂名市鄉情一日遊”景點,茂名市評為“十大旅遊景區”之一,省推介生態農業旅遊風景區。隨著農業旅遊景區建設科學、完善,上檔次、上水平並初具規模,旅遊觀光遊客、學者、中小學生多,達100萬人次,有力地促進了第三產業發展。 2017年啟動浮山國家5A級旅遊區。

根子鎮是“國家白糖罌、白臘荔枝生產基地”、“國家荔枝標準化示範區”。 2000年2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親臨視察,並觀荔亭親手種植金蜜荔,訪問了農戶。中央及全省市許多領導親臨視察指導工作,有專家、學者、港澳台同胞和外國客人前來考察、觀光。

根子鎮以荔枝“六最”馳名中外,成為“中國荔枝第一鎮”。

歷史。秦朝末期有荔枝生產。柏橋村有個貢園,樹齡多500年以上,譽為“荔枝博物館”。史載,唐朝高力士貢奉楊貴妃品嘗荔枝摘於此園,因此根子稱為“大唐荔鄉”任清朝兩總督詩人阮元因此有“新歌初譜荔枝香,楊妃帶笑嘗。應是殿前高力士,風味念家鄉”佳句。

面積。地處丘陵地區,氣候和地形於荔枝生長,形成了一望無際荔海,面積達7萬畝,是荔枝種植面積鄉鎮。

產量。荔枝管理實行科學化,年年豐產,掛果面積增長,1999年產量2.2萬噸,且年產量20%速度遞增。荔枝產量全國鄉鎮。

品質。種植荔枝得天獨厚,品質優良,品種有白糖罌、白臘、黑葉、妃子笑、桂味、三月紅、糯米糍等十多個,白糖罌、白臘、黑葉當家名優品種。白糖罌被評為廣東省早熟優質荔枝第一名,第三、四屆中國農業博覽會評為“中國名牌產品”。

。荔枝每年5月初開始,5月中下旬開始上市,其他地區早熟20-30天,是全國荔枝產區。

市場。荔枝銷往全國各大中城市,出口港澳及國外。

潘:西晉人,嶺南道教驅。生於太康太熙年間(281~290年),世居浮山下(今高州根子鎮),民間傳說,他丹藥濟世,撲滅瘟疫;石船飛渡,救民於水患。地方官吏得知後,上奏朝廷,詔其下山出仕。但“徵起”。經派員查訪,知他丹成飛升,留下一隻丹灶、一條石船於潘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