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林墓座落在馬鞍鎮(原週河鎮)梁山村二社鍾家灣。墓塚圓甑形,直徑5米,周圍條石疊砌,1.5米,正面建造了一幛仿木結構五重簷七龕兩穴推棺墓石坊。石坊5.5米,6.4米,正面浮雕朱氏先祖靈位,“二十四孝”人物故事及花草圖案,中間刻有聯:“積累功德利兩世,光品宇墳應千秋”,正下方有聯:“墓馬鞍地勢奇,經傳鹿湘家聲”。墓門兩側各刻披甲執戈門衛武士像。石門有聯,左門:“寅恭生孝友,出英雄”;右門:“□(風化不能辨認)夢灡雙盛,聯方桂五株”。兩穴墓室門首鑲嵌著墓碑,右墓碑刻有墓主人朱世林墓誌銘:
竊聞沛郡朱氏,籍起粵東,支分蜀北,先世文先公移居茲土,世業農,數傳而至於公。公諱世林,邦俊仲子。妣氏潘。以前咸豐辛酉年八月十三日戌時生,賦性和,人忠耿,事親孝,持家,一兄兩弟,克盡友恭,配夫人鍾氏,和如琴瑟,生六男,育二女,教養無偏私。初,公以生齒,而家計日蹙,乃以先王父錢百緡,另佃躬耕,供撫字。若非沐風櫛雨,戴月披星,子女焉得完婚畢嫁,而有今日。三男珍,雖過繼於伯兄,其求學各費,公資助。厥後,名震三省,福國利民,無庭訓力。公年六旬。民國八年,三男駐軍於瀘,養於旅部,跋涉感冒,一病。次年秋九月十六日亥時,卒於渝旅部。是年冬,扶柩回籍,旋葬於茲。其子佳城功竣,求序於餘。餘不敏,其事實而勒之於石,是序。
胞兄朱世連、劉氏,胞弟朱世和、鮮氏,朱世祿、呂氏。孝男朱代歷、鍾氏,朱代鳳、鍾氏,朱代珍、劉氏,朱代炳、黃氏,朱代、陳氏,朱代莊、鄧氏。孝女秋香、許昌品,九香、劉興海。侄男朱代順、朱代貴、朱代彥、朱代錫、朱代印、朱代梧、朱代楚。孫男朱禮書、朱遺書、朱易書、朱尚書、朱義書、朱寶書。孫女桂英、孫婿吳顯肫,孫女蘭英、田英。
右側墓碑空無字跡,本是備作朱德生母鐘夫人逝世後安葬,但1944年鍾老夫人去世後,於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時候,經歷過抄墳禍朱家人怕遭到國民黨反動派挖掘,沒安葬到這裡。 1958年,朱德胞弟朱泰階(代莊)去世後葬入了此穴。
右側墓碑空無字跡,本是備作朱德生母鍾夫人逝世後安葬,但1944年鍾老夫人去世後,於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時候,經歷過抄墳禍朱家人怕遭到國民黨反動派挖掘,沒安葬到這裏。 1958年,朱德胞弟朱泰階(代莊)去世後葬入了此穴。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農曆正月二十八日,國民黨派邊防軍李家鈺帶領士兵,挖掘了朱家九行祖墳。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農曆二月十五日,楊森派部下复抄朱家墳墓,並火焚朱德養父朱世連殘骸。
同年臘月初八,國民黨四川省黨部和省政府派來兩個“視察員”由儀隴縣縣長樂九成陪同“視察”朱家祖墳,要“移葬”朱德生父朱世林墳墓,他們帶來陰陽先生看了地形後說:“這是一個臥虎形,挖後於放虎歸山,朱德要大大發跡。”
[摘要]小山腹地,一道五重簷七龕兩孔推棺墓砂岩石坊出現眼前,這是家朱德生父朱世林墓地。 1919年朱德出任護國軍旅長,將父母接到瀘州奉養。
朱世林墓座落在馬鞍鎮(原週河鎮)梁山村二社鐘家灣。墓塚圓甑形,直徑5米,周圍條石疊砌,1.5米,正面建造了一幛仿木結構五重簷七龕兩穴推棺墓石坊。石坊5.5米,6.4米,正面浮雕朱氏先祖靈位,「二十四孝」人物故事及花草圖案,中間刻有聯:「積累功德利兩世,光品宇墳應千秋」,正下方有聯:「墓馬鞍地勢奇,經傳鹿湘家聲」。墓門兩側各刻披甲執戈門衛武士像。石門有聯,左門:「寅恭生孝友,出英雄」;右門:「□(風化不能辨認)夢灡雙盛,聯方桂五株」。兩穴墓室門首鑲嵌著墓碑,右墓碑刻有墓主人朱世林墓誌銘:
竊聞沛郡朱氏,籍起粵東,支分蜀北,先世文先公移居茲土,世業農,數傳而至於公。公諱世林,邦俊仲子。妣氏潘。以前咸豐辛酉年八月十三日戌時生,賦性和,人忠耿,事親孝,持家,一兄兩弟,克盡友恭,配夫人鍾氏,和如琴瑟,生六男,育二女,教養無偏私。初,公以生齒,而家計日蹙,乃以先王父錢百緡,另佃躬耕,供撫字。若非沐風櫛雨,戴月披星,子女焉得完婚畢嫁,而有今日。三男珍,雖過繼於伯兄,其求學各費,公資助。厥後,名震三省,福國利民,無庭訓力。公年六旬。民國八年,三男駐軍於瀘,養於旅部,跋涉感冒,一病。次年秋九月十六日亥時,卒於渝旅部。是年冬,扶柩回籍,旋葬於茲。其子佳城功竣,求序於餘。餘不敏,其事實而勒之於石,是序。
胞兄朱世連、劉氏,胞弟朱世和、鮮氏,朱世祿、呂氏。孝男朱代歷、鍾氏,朱代鳳、鍾氏,朱代珍、劉氏,朱代炳、黃氏,朱代、陳氏,朱代莊、鄧氏。孝女秋香、許昌品,九香、劉興海。侄男朱代順、朱代貴、朱代彥、朱代錫、朱代印、朱代梧、朱代楚。孫男朱禮書、朱遺書、朱易書、朱尚書、朱義書、朱寶書。孫女桂英、孫婿吳顯肫,孫女蘭英、田英。
朱德元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締造者之一,是十大元帥首。朱德一生中,22歲以前青少年時代是四川儀隴故鄉度過。他是四川籍客家人,是四川,是全球客家人。
朱德任紅軍總司令後,國民黨三次下令挖掘朱德祖墳,他們認為,破壞了朱家風水能「殺豬(朱)拔毛」,共產黨會垮台,紅軍會消滅。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農曆正月二十八日,國民黨派邊防軍李家鈺帶領士兵,挖掘了朱家九行祖墳。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農曆二月十五日,楊森派部下復抄朱家墳墓,並火焚朱德養父朱世連殘骸。
同年臘月初八,國民黨四川省黨部和省政府派來兩個「視察員」由儀隴縣縣長樂九成陪同「視察」朱家祖墳,要「移葬」朱德生父朱世林墳墓,他們帶來陰陽先生看了地形後說:「這是一個臥虎形,挖後於放虎歸山,朱德要大大發跡。」
場圍觀群眾中有個叫戴乾華人,稱能看地、看相和算命,他看了朱世林墓地形後說:「這是蜂窩地形,如果墳挖了會放蜂出巢,蜂擁而出,越飛。」
場群眾說「這座墳挖不得,不能挖!」當時,戴乾華帶著三人實地察看了周圍地形,兩個「視察員」第二天回成都去了,酷信風水楊森沒有派人來挖墳了,這座墓這樣保存下來了。
2004年,儀隴縣委、政府出資搬遷了左側農房,加寬了前面拜台,修通了前面連接水塘石梯,左側山包修建了停車場,並週邊環境進行了整治和綠化。 2006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墓進行了維修,對石刻進行了防風化處理。
朱德生父朱世林墓,1981年3月7日,儀隴縣政府公佈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15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公佈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1日,作為朱德紀念地,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文物保護單位。
延伸閱讀…
他父親和母親只是四川省一對普通佃農,土地生,受著地主壓榨,靠著種地勞作養活了一大家子。
他父親和母親只是四川省一對普通佃農,土地生,受著地主壓榨,靠著種地勞作養活了一大家子。
其中,第一期中第一封信件中談到了朱德元帥和他兩位母親,今天我們來地介紹一下朱德元帥他兩位母親。
朱德故居為土木結構建築,是典型川北三合院民居,現保存。整個建築佔地2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36平方米。
1955年朱德授予元帥軍銜。朱德是四川省儀隴縣人,出生於城東七八十里馬鞍場琳瑯寨下李家灣。有意思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來到過川西這個地,並且留下了一個幾百年後朱德發跡讖語,現在朱德老家人認為朱德出世與朱元璋那個故事有關。其實,朱德本不是四川人。
毛澤東母親文七妹(1867年2月12日—1919年10月5日),原名文素勤,又名文其美,湖南湘鄉棠閣人,18歲時毛澤東父親毛貽昌結婚。毛母人心地溫,待人寬容恭讓,,得鄉人尊敬。
相信每個人會有自己人生中事情,有學業上,家庭上,有感情生活上,偉人例外。 1966年11月,當一位意大利記者問朱德一生中是什麼時,朱德回答令全場人震驚。朱德說:「我沒能侍奉老母,她離開時,我沒能端一碗水她喝。
朱德元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締造者之一,是十大元帥首。朱德一生中,22歲以前青少年時代是四川儀隴故鄉度過。他是四川籍客家人,是四川,是全球客家人。
延伸閱讀…
和建在山頂上金城鎮,馬鞍鎮多山和淺丘,城鎮地形,城鎮建設提供優良條件。馬鞍鎮建成區面積約4平方公里,城鎮人口4萬,儼然一座小城鎮規模。
朱德作為我們十大元帥之一,他祖墳墓地風水是怎麼樣呢?有興趣來了解祖墳墓地風水來看看下面相關文章吧!
朱德作為我們十大元帥之一,他祖墳墓地風水是怎麼樣呢?有興趣來了解祖墳墓地風水來看看下面相關文章吧!
該山位於朱德誕生地李家灣背後琳瑯山上,山包上土壤,但出一片柏樹林,望去,如人頭上豎起發,十分。因此山形狀猶如轎頂,所以地人稱其轎頂山,奇蹟是轎頂山上柏樹無一例外朱世林墓方向傾斜。有人認為其形似一頂古時官宦頭上頂戴,稱官帽山。
墓坐酉向卯,呈圓甑形。墓正前方有一個名琳瑯湖小水庫,是朱德時候釣魚、游泳嬉戲去處。前面小湖狀如中國地圖,讓人稱奇。官帽山正前方。而且官帽山、湖中心、朱德父母墓一條直線上。
轎頂山,這個小山巒,突起那座形似醒獅山嶺中部,小山巒形似圓柱,10米,直徑40米,園柱山腰不長一草一木,但小山巒頂上年翠柏常青,四時鬱鬱蔥蔥,儼如一座翡翠寶頂綠色轎停放那裡。如在霧若輕紗籠罩、煙波飄渺日子遠觀此山,彷若帝王出遊,前呼後擁,浩浩蕩盪,威風凜凜,氣勢,令人嘆為觀止。倘若登臨山頂,放眼四方,景區和人文景觀盡收眼底,令人目不暇接、賞心悅目、而忘返。是上山道路,攀登,登臨。
我們現在來到了朱德生父朱世林墓地,這裡叫鍾家灣。
1922年10月27日,朱德生父朱世林瀘州返鄉途中病逝於重慶,是年冬月,扶柩回籍,旋葬於此。隨後,朱德拿錢其父修建了此墓,前後花了三年時間。
這座墓座西向東,正面對著轎頂山。墓塚圓甑形,直徑3.9米,周圍條石疊砌,1.5米。正面建築這道木牌樓形式五重簷七龕兩穴推棺墓石坊,5.5米,6.4米,上面高浮雕手法鐫刻了先祖靈位,“二十四孝”人物故事及花草走獸圖案,墓門兩側刻了兩軀披甲執戈門衛武士像,兩孔墓室門首鑲嵌著墓碑,左側墓碑刻有墓主人朱世林墓誌銘,上面記述了朱世林家世,並敘及朱德護國、護法戰爭中所建樹“名震三省,福國利民”偉績。右墓碑空無字跡,是備作朱德生母鐘夫人後逝世安葬補刻墓誌。鐘夫人逝世後,受國民黨抄祖墳劫,葬入穴內。一九五八年朱德胞弟朱泰階逝世後入葬此墓穴。石坊前是祭奠陳饌石香案和拜台。
此冠叫皇堂帽,蓋下棱角是皂角花。
這是八仙過海中蘭采和,左右分是文狀元、武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