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風水大格局】論南京的風水格局 |龍蟠虎踞 |南京風水格局解密 |

一個是南脈來龍蜿蜒南京西南方山脈龍氣,此山脈源於喜馬拉雅山,蜿蜒前行多個山脈,雲谷山和牛首山地方衝南京城,是此山脈沒有地停留……

另一支山脈源於南京和鎮江寧鎮山脈,南京鐘山停留……

縱觀南京城周圍這兩個龍脈浩浩蕩盪,結穴,這一點能讓南京成為一個地方……

有一點南京城周圍,環山內有我國第一大江——長江!

整體看長江過蕪湖後,流向東北方,看起來好像環抱南京……

這樣看不管是山巒是水脈,能稱得上風水格局了。

但令人不解是,南京城是六朝建都(孫吳、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此六朝是短命王朝!其中最短齊國存活了23年!

此時都城雞籠山靠山,左側鐘山青龍山,右側山白虎山,前面大片平地為朱雀方。

所以這個都城看上去是“四象相配”,得天獨厚風水格局,其實不然!

這一點是夠懵人,三國時期諸葛亮這樣稱過南京城:“鍾阜龍蟠,石城虎踞”

意思說:鐘山好像蒼龍,山好像白虎,形成“龍蟠虎踞”勢……

有人說:這完全是諸葛亮孫權下套,讓他去那裡建都,歷史,我們無法考究……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青龍山鐘山體量於清涼山十倍多,無法形成“龍虎有情”格局!

這樣都城,怎麼能夠久安穩?

不僅有以上六朝此建都,公元937年南唐李昇中這個“龍踞虎盤”“風水寶地”,結果短短的39年滅了……

是,經歷389年後南京,明朝朱元璋盯上了!

當時軍師劉伯溫看出門道兒了,所以朱元璋後馬上都城遷址到了鐘山支脈山下,記得當時是個湖泊(燕雀湖),建設都城,老朱這個湖泊給填平了!

這樣,明朝都城終於算是“四像有情”協調了。

可歷史,明朝兩任朝代後,明成祖朱棣撤離了南京城……

明朝後,出現了太平天國和民國:

延伸閱讀…

南京風水格局解密——龍蟠虎踞, 形局不凡!

論南京的風水格局

這些這些,沒有逃過南京城“詛咒”,曇花一現……

記得春秋戰國時期,到那個時候楚威王登山獅子山,發現南京城氣脈有帝王氣了,後來聽風水師建議那裡埋金來鎮壓帝王氣,南京因此有了“金陵”這個稱呼。

但這種“埋金”說法沒有得到證實,沒有聽過誰南京這個地方掘金發財。

歷代堪輿家眼中,南京視為“王氣鍾”地,適合做“帝王”。南京城東有鐘山龍盤,西有石頭山虎踞,南是秦淮河鎮守,城北有玄武湖,形成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風水四獸”鎮護形式。

諸葛亮點評“鍾阜龍盤、石城虎踞,帝王宅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及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來,奔騰不息長江不僅孕育了長江文明,催生了南京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帶河,依山傍水,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山川,蹟眾多。國父中山先生這樣評價過南京:南京中國古都,北京之前。其位置乃一美善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世界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歷史上南京既受益罹禍於其得天獨厚地理位置和氣度風水佳境,過去遭受兵燹災,但瓦礫荒煙中重整。

最近一段時間,我網上查了一下關於南京風水方面資料,形形色色論文評說,有一二百篇文章。有名家論說、有茶余小閒;有論其六朝國都聖地,稱為天下第一寶局;有論其凶禍,破敗不堪劣局;有論其吉地藏,參半。細究他們論述評語,看他們所例論據,確然是有道理,而且有篇章得風水環境情理。

然而,我說是,他們著眼於南京市區形局,著眼於所謂蟠龍踞虎、覆江枕湖、鐘山垂帽、秦淮過胸形局,南京全局龍勢研究,以至於犯了風水學運用上本末倒置之病,實為體用,何談陰陽?何談風水?況南京風水名家多聚集地方,熟地堪察而無一篇龍勢指正文章,非風水學上笑柄?

今天我寫這裡話,一不標榜自己,二貶低他人,但是於一門可以造福於人類環境學,其知識理論需要,我們對待這門藝術態度應該。一一,二二,沒搞得云裡霧裡。下面是我南京風水格局表述,願各位方家賜教:

延伸閱讀…

南京風水迷局(一):揭開南京龍脈迷局

南京風水大局(上):揭開南京龍脈的真相

一、南京來龍走勢。 (1)主龍走勢:縱觀南京龍勢,以安徽省黃山祖宗,黃山蓮花峰出脈,龍脈分支,其左支南京龍脈祖脈,平原地帶龍隨水行,過涇縣,再過蕪湖縣,達石臼湖地帶,此為祖龍第一節。石臼湖到天生橋地帶,跨過句容北河,直抵南京市江寧區方山鎮方山風景區,此為來龍第二節。方山地帶直行而結紫金山,其中鐘山醫院後面山脈主脈上山頂,其餘山脈副助脈,從而整體形成了一個牙環行山體行狀,此為龍脈笫三節。主脈紫金山下,過劉王井到南京航空烈士公園,過興衛村水庫地帶,過萬壽村到江邊笆斗山,然跨江吐舌直接八卦洲,此為行龍最末一節。 (2)左護砂:主龍行至石臼湖地帶後分支,左支潛行至陶吳鎮,陶吳到牛首山風景區,下到將軍山風景區,直抵秦淮。 (3)右護砂:主龍行至石臼湖地帶後分支,右支潛行至湯山鎮湯山風景區地帶,後直抵長江岸棲霞山名勝風景區地帶。

二,南京地形風水格局———“青龍舔水”。長江水萬裡奔騰而來,氣勢磅礴直入東海濱,南京龍黃山潛泳而來,從方山起頂,到紫金山整體山脈處張開齒牙,前唇直抵長江之岸,吐舌舔汲於八卦洲,故本人將南京地形格局稱為“青龍舔水” 。為何稱為“舔水”?舌頭閃爍,其八卦洲舌頭而長江水侵襲,伸屈閃爍謂“舔” 。若如重慶地,口唇直入於江稱為“汲水” 。

三、南京市主城區地理位置。環境學龍勢規律,南京主城區,以及首府位置應該要承接主龍氣脈,這樣才能稱正承龍氣,受運得生。今觀南京首府,以及六朝古都位置,沒有連接主龍,而去接到主脈分支偏峰,即今之玄武區、白下區、鼓樓區一帶,這些地方看似四象公正,前後左右配照合理,如眾位風水師論文上述說,地。但我要告訴大家,這些位置雖有,但是虛花無氣之位,因為沒有正接主脈龍氣,虛枉之位,坐民居,若作一國首府力有,而貪為國都位,運必,縱察南京作為國都歷史,無不氣運且力弱,此為象,猶如小平民擁萬金過市,遭劫凶險。形像上,今青龍開口,而六朝國坐於嘴角坐牙之位,此局形像上看稱“磨牙碎骨”形,稱為”挫牙格”,大凶形,人居主傷刑折腰而亡,為地方首府槍臨官,若為國亡國傷民,縱察南京歷史,此地遭受了幾次屠殺屠城之劫,。這些是整體龍勢運動決定,而不能貪圖一地之外表形態,不能犯因小失大錯誤,本末倒置之病。

南京稱金陵,顧名思義埋金子墳墓,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敗越國,佔領了原吳國土地,石頭山(今清涼山)上築城,名金陵邑,控長江。傳說楚威王龍灣(今下關一帶)埋金以鎮東南「王氣」,故幕府山西麓稱「金陵崗」,紫金山稱「金陵山」,這金陵來歷,稱為風水事件。

《建康實錄》記載:「楚亡後一十三年,當始皇三十六年,始皇東巡。自江乘渡,望氣者云:『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鑿鍾阜,斷金陵隴以通流,呼為秦淮。乃改金陵邑秣陵縣。

傳秦始皇斷金陵王氣所在今天位於江寧方山,方山稱天印山,望去一方玉璽天而降,金陵四十八景中有「天印樵歌」一景,而實際上方山是一座死火山,山上還留有火山口遺蹟,方山上定林寺塔是斜塔,義大利薩斜塔斜度要,堪稱世界第一斜塔。

秦始皇命人開秦淮河洩王氣,埋金子「金陵」降格埋馬料「秣陵」,這一系列厭而勝「厭勝」之術程度上金陵風水格局確有破壞,所以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這六朝加上南唐、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雖號稱「金陵十朝帝王州」,但其實在南京時間不長。

毛澤東主席《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寫到:「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句點出了南京風水格局特點。據《建康實錄》記載:「劉備使諸葛亮京,觀秣陵山阜,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乃帝王宅。』」古人公認風水寶地是負陰抱陽,背山面水,有「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形成「虎踞龍盤」勢,南京城東有青龍山,西有虎踞關、南有朱雀橋、北有玄武湖,四象俱全,襟帶長江,天然一派風水格局。

據《景定建康志》描述:「石頭其西,三山其西南,兩山可望而挹大江水橫其前;秦淮自東而來,出兩山之端而注於江。此蓋建鄴門戶。覆舟山(今九華山)之南,聚寶山(今雨花台)之北,中平宏衍區,包藏王氣,容眾大,宅。此建鄴堂奧。自臨沂山以至三山圍繞其左,直瀆山以至石頭,溯江而上,屏蔽於右。此建鄴城廓。玄武湖注其北,秦淮河繞其南,青溪縈其東,大江環其西。此建鄴天然池。形勢若此,帝王宅宜哉。」

南京而地理形勢,歷代政治、軍事和堪輿家推崇,他們角度給予評價。

朱元璋說:「建業長江天塹,龍蟠虎踞,江南形勝地,足以立國。」

相關文章